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1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13例(61.9%)患者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5例(23.8%)为腹部胀痛不适;12例(57.1%)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21例中20例CD117(+),9例CD34(+)。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1年存活率为90.1%,3年存活率为76.2%,5年存活率为61.9%。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因瘤细胞有较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其中CD117阳性率大于95%。治疗主要依靠手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2.
胃肠道肿瘤超选择血管置泵靶向化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蒲永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0):1088-1090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治疗中常会遇到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及肝转移,部分晚期患者局部广泛浸润难以切除,患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法耐受大手术,以及传统的全身化疗疗效不佳等难题.笔者建立的“术中超选择血管置泵,术后靶向化疗”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和肝...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动脉内置泵靶向化疗对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对47例无法切除的晚期胃癌采用动脉置泵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氟尿嘧啶(5-FU)500mg/m2,吡柔比星(MMC)10mg/m2,羟喜树碱(HPT)20mg/m2,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休息3周后重复,共2~3个疗程.结果 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  相似文献   
24.
76例腹部交通伤检查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伤成为创伤的主要死因,腹部伤致死约占交通伤死亡病例的10%[1]。腹部伤除迅速的急救外,对创伤程度、部位与范围的准确判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笔者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腹部交通伤检查技术的文献,结合我院1990年1月~1997年8月收治的76例腹部交通伤病人的检查情况,将各种检查方法总结如下。临 床 资 料1.本组男67例,女9例,男∶女为7.4∶1;年龄5~68岁,平均34.88岁。开放性损伤1例,闭合性损伤75例。损伤脏器共114个,平均每例1.5个。单一脏器伤41例,占53.95%(41/76);多脏器伤35例,占46.05%(35/76)。见表1。入院时伴有休克28例,…  相似文献   
25.
氟尿嘧啶经胃左动脉和外周静脉化疗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胃左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治疗胃癌的合理性。方法 比较氟尿嘧啶(5-FU)经胃左动脉和外周静脉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结果 胃左动脉给药组的门静脉 血中5-FU浓度为外周静脉给药组的4 ̄200倍,而且5-FU高浓度的维持时间明显延长;癌组织和癌旁淋巴组织中5-FU水平分别为静脉给药组的19倍和23倍。结论 胃左动脉区域灌注化疗可明显增加癌肿局部的化疗药物浓度,提高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经验 ,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0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6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 2 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复发 ,术后发生尿潴留 2例、阴囊积液 2例、切口感染 1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复发率低、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7.
28.
肝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干细胞特征并且能向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化的细胞,具有无限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肝干细胞可以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胎肝干细胞,成年肝内存在的肝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卵圆细胞、小肝细胞、肝星状细胞以及特定情况下肝外来源的细胞(如骨髓、胰腺、脐血、胎盘)等.近年来如何分离和鉴定这一小群细胞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肝干细胞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探讨获取肝干细胞的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对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的分选方法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p53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细胞恶变过程的影响,探讨p53功能缺失与细胞恶变的关系。方法使用p53特异性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和(或)人p53小RNA干扰质粒sip53抑制L02细胞p53的转录活性。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DEN对p53功能正常和缺失的L02细胞AP-1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检测不同DEN处理时间对p53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及PFT-α对AP-1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转录激活活性用相对荧光强度表示。结果应用PFT-α或转染sip53质粒24h后,p53的转录活性明显下降。单纯DEN处理后AP-1的相对荧光强度轻度上调,而DEN+PFT-α和DEN+sip53处理的细胞内AP-1相对荧光强度与单纯DEN处理组比较均有上调,呈现时间和浓度双重依赖性;在作用24h时点或DEN浓度为100ng/L时作用达高峰,随后回落。DEN处理后p53相对荧光强度明显上调,且存在时间依赖性,在24h达高峰,随后回落。DEN+PFT-α处理的细胞p53相对荧光强度在各时间点的变化不明显,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以PFT-α抑制p53功能后,L02细胞内AP-1的相对荧...  相似文献   
30.
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乳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区段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放疗治疗早期乳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乳腺区段切除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放疗的46例(治疗组),与标准根治术(Halsted根治术)加放疗66例(对照组)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活质量和保留乳房的美观效果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 3,5,8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97.8%,80.5%,76.1%,对照组分别为97.0%,87.9%,71.2%,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复发率为:4.3%,对照组为4.6%;治疗组远处转移率为19.6%,对照组为16.7%,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组保留乳房总优良率达93.2%。结论 乳腺区段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放疗治疗早期乳癌疗效同Halsted根治术,是治疗早期乳癌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