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5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目的]探讨长骨骨肿瘤保肢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7例Ⅲ期以上长骨骨肿瘤实施瘤段切除+重建骨缺损的保肢治疗,并均随访。[结果]参照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定标准,肢体功能优良率达73%。[结论]保肢治疗已成为长骨骨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2.
Ségond 骨折八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啨gond骨折是指胫骨平台外侧撕脱骨折 ,一般是在膝关节急性外伤时出现。就骨折本身而言 ,在临床上并不需要特别的手术治疗 ,但由于S啨gond骨折强烈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 ,而前交叉韧带断裂在急诊时常常不容易诊断 ,因此 ,认识S啨gond骨折对防止前交叉韧带漏诊很有帮助。我院 1999年 9月~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S啨gond骨折 8例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4例年龄 2 0~ 5 0岁 ,平均 36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4例 ,运动创伤 3例 ,坠落伤 1例。合并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4例。2 .临床体征 :8例…  相似文献   
93.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最常见的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年龄相关性退化疾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软骨丢失、骨质增生、软骨下骨改变和滑膜炎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OA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研究与DNA序列无关的基因表达调控,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基因印记等.表观遗传调控可以作为研究OA发病机制的一个新思路.本文就表观遗传学与OA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及溶栓效果研究。[方法]2009年2月~2011年5月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4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0例;年龄29~74岁,平均58.2岁。双膝关节置换术6例(分两次手术),6例行左膝关节置换术,12例行右膝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使用系统性溶栓治疗。[结果]深静脉造影术后,类风湿关节炎行全膝置换术后深静脉发生率为26.7%;系统性溶栓后,临床有效率为100%。分别在术后3、6个月随访两次。[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低,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注意;下肢深静脉造影是关节置换术后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少见的髌腱及后交叉韧带(PCL)联合损伤(断裂或撕脱骨折)的特点。方法对髌腱及PCL联合损伤3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 3例手术治疗者获随访13~26个月,术后的Insall Salvati比值(髌骨或髌腱长度)恢复至0.8~1.0。所有患者基本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结论摩托车高速车祸伤中的屈膝硬物冲击髌腱有可能导致髌腱和PCL的联合损伤,详细的评估可有效的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96.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导航全膝关节置换(TKA)具有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许多优势,如下肢力线精确、软组织平衡良好、手术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但对于计算机辅助导航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研究尚少。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导航与传统TKA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行初次TKA的53例58膝。其中导航组,即行计算机辅助导航TKA治疗23 例 26 膝,年龄 42~82 岁,平均 67.3 岁;传统组,即行传统 TKA 治疗 30 例 32 膝,年龄 53~78 岁,平均 67.1 岁。根据术后3~5 d 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两组 DVT 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及压力、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总和的差异。结果:导航组和传统组术后DVT发生率分别为8.7%和36.7%,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5);导航组和传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6.2±21.3)min和(110.0±18.0)min,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总和分别为(987.1±441.9)ml和(1250.0±422.5)ml,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5);止血带时间分别为(50.3±17.5)min和(45.9±15.4)min,止血带压力分别为(257.7±20.7)mmHg 和(255.9±18.1)mmHg,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314 和 0.732)。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TKA可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搜集整理近年来国外关于基因修饰小鼠在骨性关节炎(OA)研究,以便了解其动态发展状况。方法通过注射关节腔内5种不同致病因子及手术切除4种模式来人工制造类似骨关节炎的病理模式。结果经过基因敲除的小鼠具有基因趋同性和稳定性,使实验数据更为准确和客观。结论基因敲除后的小鼠种群较适合于骨性关节炎的人工造模。  相似文献   
98.
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介绍开展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检查的方法,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测量方法以及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0年6月~2001年9月对27例(31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二次曝光或一次曝光法行术前、术后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检查,并比较两种成像方法的清晰度和结果的可靠性。在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上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测量方法:犤正常股骨远端外翻角(9°)-实际股骨外翻角度犦 犤实际胫骨近端内翻角-胫骨正常内翻角(3°)犦 犤实际关节内内外翻畸形度数-正常关节内内外翻畸形度数(0°)犦。结果二次曝光或一次曝光法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成像均能显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和术后下肢的力线、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关节间隙方向,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评估提供了可靠的X线依据。在两种成像方法中,以采用一次曝光法成像相对清晰、可靠。结论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一次曝光法成像清晰、可靠,能真实地反映术前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术后畸形纠正结果。  相似文献   
99.
股骨交锁髓内钉致股骨头坏死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报告 男,45岁.2002-06-03因车祸致右股骨中段短斜形骨折,于外地某医院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该院锁钉过程完全凭交锁针引导系统指导,固定远近各2根锁钉后未经C臂机透视后就下台.术后第2天拍片示:远端锁钉未在位,交锁针近端入路偏内,股骨骨折呈向内成角合并侧方移位畸形.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病人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48例80岁以上的高龄病人行髋关节置换手术,ASA评分:Ⅰ级22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Ⅳ级2例。所有病例术前详细检查,针对其基础病积极内科治疗,把握手术时机,术中注意手术体位、加强麻醉监测,术后积极康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6个月),Harris评分70~94分,平均88分。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高危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医生要充分重视,及时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的操作,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