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有限元法因其具有不受样本量限制,实验误差小,重复性好等优点而成为防滑倒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目的:建立正常骨盆以及佩戴护具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滑倒过程中骨盆各部位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验证护具的有效性。 方法:以中国数字人原始资料应用Abaqus 6.51软件构建正常骨盆以及佩戴护具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固定约束地面刚体,对整个骨盆模型加载2 m/s的速度载荷,程序运算后观测骨盆模型佩戴护具前后的应力、应变及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分布云图。 结果与结论:与未佩戴护具比较,佩戴护具时滑倒过程中骨盆与地面的接触力、骨盆与地面产生最大接触力时松质骨最大压缩应变、大转子以及股骨颈周围应变最大值、大转子和股骨颈附近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大转子和股骨颈处的平均应力值等均明显减小。提示髋部保护支具对大转子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降低人体滑倒时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背景:创伤后骨髓炎是开放性骨折或其他骨关节手术后出现的骨感染,可遗留窦道或有骨外露、伤口较多分泌物,其治疗周期长,并可导致骨折延期愈合,甚至不愈合。治疗的关键在于彻底清创,充分引流,以及对治疗干扰小、远离病区置钉的外固定支架的使用。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架修复创伤性骨髓炎的近期疗效,并与传统置管冲洗引流进行对比。
  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纳入创伤后骨髓炎患者21例,其中负压封闭引流组11例,传统置管引流组10例。负压封闭引流组患者一期行病灶清除及负压封闭引流填塞死腔,覆盖创面。骨折未愈合者行外固定架治疗,其中10例内固定改为外固定架,1例原有外固定架继续保留。所有患者均Ⅱ期闭合伤口,9例伤口直接缝合,2例行皮瓣移植,其中1例因骨缺损,Ⅲ期行自体骨移植。传统置管引流组行病灶清除,术后常规置管冲洗引流,3例因创面不能闭合,行普通换药,二期皮瓣移植,骨折未愈合者行骨外固定架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有无局部红肿痛及全身发热,记录总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结果与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组较传统置管组更能较快的控制治疗前红肿痛及发热等症状(P<0.05)。总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通过门诊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负压封闭引流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置管引流组(P<0.05)。至随访结束,负压封闭引流组患者感染均未复发,传统置管组2例再发感染。结果提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骨外固定架修复创伤后慢性骨髓炎具有感染控制快、方便护理、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后再发感染率等优点,且骨外固定架可作为创伤后骨髓炎最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以动力学仿真软件获取志愿者后向跌倒过程中胸腰段受力状况的运动、动力学数据,作为有限元加载条件,评估跌倒过程中脊柱局部应力情况。方法: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男性,27岁,175cm,70kg),随后对志愿者躯干进行CT扫描。然后,在Anybody人体建模仿真系统软件中建立骨骼肌肉模型,志愿者站立并后向倾斜30°,在无防备状态下后向摔倒构建跌倒过程中人体骨骼肌模型。根据志愿者CT数据建立并优化有限元模型,模型在施加7.5N·m力矩模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旋转范围,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将获取后向跌倒状态下着力点、应力传导方向及受力区应力值作为加载条件并赋予人体胸腰段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Anybody人体建模仿真系统软件模拟后向跌倒实验中,志愿者呈无意识后向跌倒姿态,骶尾部最先着地;臀部与测力台冲击的总时间为1.14s,最大冲击力达4056N;模型以坐骨结节为力加载点,由骶尾部沿脊柱长轴向头部进行力学加载。有限元结果显示,应力经传导主要集中于T11~L2节段;在该节段中,椎体前缘平均应力达16.6MPa;上下关节突平均载荷达25.4MPa,椎板及椎弓根与椎体连接处也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平均应力为26.2MPa。结论:后向跌倒时胸腰段所受应力较大,骨折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4.
当今世界,重大突发事故、恐怖事件、自杀式恐怖袭击、特种意外伤害、局部战争等天灾人祸的发生日益频繁,已危胁到人类生存。批量复合伤时有发生,而批量复合伤具有杀伤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伤亡种类复杂,群体伤员多,救治难度大等特点,在平时及战时均可发生。在运载火箭、导弹和航天飞行器的研制、试验和使用过程中,燃料泄露、中毒乃至爆炸等事故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垂直坠地时中上胸椎(T1~7)在动力性胸腰保护器(简称胸腰护具)保护下所受的应力变化,评价其对中上胸椎(T1~7)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中国力学可视人数据库,构建了加载胸腰护具与否的两组人体躯干部有限元模型,第一组模型没有加载胸腰护具,第二组模型加载胸腰护具,通过其垂直坠地与仿真地面的撞击试验,比较两组模型中上胸椎(T1~7)椎体上所受的应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第二组模型中中上胸椎(T1~7)受到的应力比第一组明显减少,两组胸椎所受的最大应力经配对设计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第二组模型中加载护具的两侧肩带和腰围部所受的应力出现集中。[结论]胸腰护具可以明显减少垂直坠地时T1~7椎体所受的应力,具有预防老年人跌倒性中上胸椎骨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踩直线行走训练方法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骨折骨性愈合后仍残留有跛行的患者50例,予以双足踩在直线上交替行走的康复训练。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用步速和步长、“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BBS评分由治疗前的48.2&#177;3.8增加至治疗后的51.2&#177;4.1,步速由治疗前的60.2&#177;8.3加快至63.5&#177;8.4m/min,步长由治疗前的38.8&#177;7.2增加至43.6&#177;7.6cm,TUGT时间由17.6&#177;5.4缩短至16.2&#177;5.7s,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踩直线行走训练可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7.
28.
背景:有限元分析法可取代传统的生物力学实验法进行数字化仿真,重复实验分析,在脊柱生物力学研究中的运用日益广泛且深入。 目的:旨在强调运用有限元法对脊柱解剖,脊柱疾病,脊柱相关手术,以及脊柱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进行简要的阐述。 方法:以“有限元;脊柱”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文献检索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2000-01/2010-08文献。选择文章主要内容与脊柱的有限元分析直接相关的、针对性强、代表性好、相关领域权威杂志的文章共44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有限元方法将发挥它低成本,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将为临床上提高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以及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有限元研究已经成为数字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有限元方法人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脊柱生物力学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9.
王国文  廖卫华  董谢平 《江西医药》2011,46(10):905-906
目的评价用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加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10年4月应用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加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9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2周所有患者均能进行肩关节活动,内固定取出后未发生再脱位,在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疼痛,效果良好,按karlsson标准,疗效A级91例(97.8%),B级2例(2.2%)。结论应用本方法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时,重建一条喙锁韧带可更有效的避免因单纯钩钢板内固定导致的疼痛,活动受限以及钢板断裂松动需取出内固定物而再次脱位的可能。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建立带软组织的骨盆和加穿髋保护器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髋部以正侧方跌倒触地时的动作,分析跌倒过程中髋部各部位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验证髋保护器防护髋部骨折的有效性。[方法]以中国力学可视人原始资料为依据,应用Abaqus 6.51软件构建带软组织的正常骨盆和佩戴髋保护器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固定约束地面刚体,对整个骨盆模型加载2 m/s的速度载荷,程序运算后观测骨盆模型佩戴髋保护器前后的应力应变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和分布云图。[结果]与没有佩戴髋保护器比较,跌倒过程中骨盆与地面的接触力、骨盆与地面产生最大接触力时松质骨最大压缩应变、大转子以及股骨颈周围应变最大值、大转子和股骨颈附近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大转子和股骨颈处的平均应力值等均明显变小。[结论]髋保护器能有效降低人体跌倒时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研究结果可成为其进入临床应用的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