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微管蛋白(Tubulin β-2C)和肝肠钙粘连蛋白(LI-cadherin)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两种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ubulin β-2C及LI-cadherin在60例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Tubulin β-2C及LI-cadherin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和68.33%,在癌旁及正常组织中均不表达,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 =0.450,P<0.05).Tubulin β-2C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与年龄、性别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LI-cadherin与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Tubulin β-2C是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蛋白分子,其表达强度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有关,且与LI-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电针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HSP70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HSP70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HSP70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海马区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系统评价表皮细胞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基因61A/G多态性与食管癌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JFD、CBM、CNKI、VIP及WanFang Data,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3年1月1日,收集关于EGF基因61A/G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6个病例-对照研究,1 448例食管癌患者和1 728例健康对照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EGF基因61A/G多态性与食管癌风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显性遗传模型[AG+GG vs. AA:OR=1.22,95%CI(0.91,1.65)];隐性遗传模型[GG vs. AG+AA:OR=1.35,95%CI(0.94,1.94);AG vs. AA:OR=1.12,95%CI(0.93,1.35);GG vs. AA:OR=1.43,95%CI(0.83,2.47)]。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显示,EGF基因61A/G多态性可增加白种人罹患食管癌的风险:显性遗传模型[AG+GG vs. AA:OR=1.39,95%CI(1.14,1.71)];隐性遗传模型[GG vs. AG+AA:OR=1.75,95%CI(1.37,2.25);GG vs. AA:OR=1.93,95%CI(1.47,2.55)]。但与亚洲人群食管癌风险无明显相关。 结论 基于目前研究结果,可以认为EGF基因61A/G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而EGF基因61A/G多态性可能增加白种人罹患食管癌风险。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以上结论需要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4.
内质网(ER)是细胞内蛋白折叠修饰组装的场所,由于某种原因使错误折叠蛋白质或未折叠蛋白质在ER内聚集导致稳态失衡、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称为内质网应激(ERS),当出现ERS时,细胞为了继续存活而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即“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研究发现,基因敲除UPR中的关键基因能够自发的形成与人类炎症性肠病(IBD)相似的肠道炎症。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对不正确的UPR引起肠道炎症的机制,同时强调内质网应激作为IB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含量与血小板平均容积 (MPV)的变化及其在病情活动性与严重性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与自动血细胞分析系统 ,检测 3 2例活动期UC患者、2 5例缓解期UC患者及 3 0例健康对照者的GMP -14 0含量、MPV大小 ,并评价活动期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结果 活动期UC患者GMP -14 0含量、MPV分别显著高于与低于缓解期患者和对照组 (P <0 .0 1) ,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 ,此两指标仍有明显变化 (P <0 .0 5 ) ,且二者与UC病情活动性、病情分型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活化的小容积血小板是UC患者的一个特点。GMP -14 0、MPV可作为UC患者病情活动性与严重性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开展社区医学实践对加强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比较开展社区医学实践后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0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验组)与未开展社区医学实践200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照组)的临床专业课程及毕业考试成绩。结果社区医学实践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部分基础及临床桥梁课程成绩基本一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开展社区医学实践后,实验组学生临床各专业课程及毕业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医学实践有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和技能、沟通交流、循证医学等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符合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 法检测85 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前、术后1 个月及30 位健康对照者血清Ang-2 水平;术后随访3 年,胃癌复发患者及未复发患者复查血清Ang-2 水平.分析影响术前血清Ang-2 水平升高的因素,探讨血清Ang-2 水平变化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进展期胃癌组术前血清Ang-2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5.3 ±141.8)μg/L vs.(187.4 ±32.7)μg/L,P <0.01],术后1 个月血清Ang-2 水平显著降低(P <0.01).术后复发组血清Ang-2 水平显著高于术后1 个月组和未复发组[(288.7 ±97.8)μg/L vs.(210.5 ±63.4)μg/L,(231.1 ±68.2)μg/L,P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Ang-2 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Borrmann 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浸润深度相关(P <0.05),而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前血清Ang-2 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高血清Ang-2 水平负面影响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前血清Ang-2 水平升高与多种重要肿瘤病理特征相关,可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有助预后评价;术后血清Ang-2 水平变化有助监测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78.
目的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与H2受体阻断剂(H2RA)比较预防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后溃疡出血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Google Scholar、VIP、CNKI、CBM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PPI与H2RA预防ESD后溃疡出血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0月26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4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RCT,共6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PI预防ESD后溃疡出血的作用优于H2RA[OR=0.51,95%CI(0.29,0.89),P=0.02],而且疗程为8周时,与H2RA相比,PPI预防ESD后溃疡出血的作用也更明显[OR=0.43,95%CI(0.22,0.82),P=0.01];然而合并组、疗程为4周和8周组中,H2RA和PPI在促进ESD后溃疡愈合作用上均无明显差异[OR=0.85,95%C(I0.39,1.86),P=0.69;OR=1.33,95%C(I0.28,6.27),P=0.72;OR=0.75,95%CI(0.31,1.79),P=0.52]。结论对于预防ESD后溃疡出血,PPI作用明显优于H2RA;但两组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无明显差异;推荐临床使用PPI预防ESD后溃疡出血。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进一步论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cyte ratio,NLR)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Mayo内镜下评分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为UC患者98例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59例。比较2组患者及不同分期UC患者NLR差异,以ROC曲线的方法计算NLR最佳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比较NLR、C反应蛋白(CRP)在预测UC内镜活动度的效率差异。 结果 UC组患者血中NLR明显高于IBS组(2.689 vs. 1.865,P<0.05),活动期高于愈合期(3.375 vs. 1.867,P<0.05);NLR比值与CRP呈正相关(r=0.434,P<0.05);NLR最佳临界值为2.473(灵敏度为71.0%,特异度为75.9%),AUC为0.84;在UC患者中,Mayo ≥ 2时,NLR>2.473的患者占81%,而CRP为阳性者占67%(P=0.121)。 结论 NLR在UC活动期及愈合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CRP呈正相关,NLR在预测UC患者内镜活动度与CRP无统计学差异。NLR可以作为一个客观、方便、经济的指标监测患者内镜活动性,可为行肠镜筛选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