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范建伟  邵义红  程春萍 《齐鲁药事》2010,29(11):688-690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采用参数121℃、10min灭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21℃、10min与105℃、30min两个条件对该产品进行灭菌,考察灭菌后产品的质量.结果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在121℃、10min与105℃、30min两个条件下灭菌的产品,其含量、降解物质、颜色、透光度等各质量指标未有明显区别,综合对比结果121℃、10min灭菌能同时达到保证产品内在质量和无菌保证值的要求.结论 121℃、10min可以作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的灭菌条件.  相似文献   
52.
HPLC同时测定栀子中8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栀子中8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氟乙酸(6∶94∶0.0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8 nm,柱温40℃。结果:栀子苷,栀子新苷,山栀苷,栀子苷酸,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羟异栀子苷,鸡矢藤次苷甲酯和京尼平龙胆二糖苷的线性范围(μg)和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503 6~15.036(99.6%),0.042 56~0.425 6(100.6%),0.103 8~1.038(101.2%),0.009 92~0.099 2(99.5%),0.023 32~0.233 2(100.3%),0.412 8~4.128(98.7%),0.020 40~0.204 0(99.8%)和0.465 6~4.656(100.1%)。结论:该方法分离良好,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更好地为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体外诱导成为不同极化状态(M1和M2)巨噬细胞的优化方法。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麻醉处死,收集其股骨和胫骨腔内容物,经筛网过滤、红细胞裂解后,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6h,收集未贴壁的骨髓前体细胞重新接种于6孔板。根据培养基中所加刺激剂的种类、剂量不同进行实验分组,于不同时点收集细胞,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不同极化状态巨噬细胞的相应标志物。结果:(1)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经50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72 h后,CD11b阳染率达到90%以上;刺激96 h后,F4/80的阳染率达到95%以上。40μg/L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96 h后,CD11b阳染率也达到了90%以上,F4/80阳染率至144 h达到峰值(58.2%);(2)在M-CSF刺激所得单核-巨噬细胞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5μg/L LPS和10μg/L IFN-γ)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给予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0μg/L IL-4和IL-13)刺激后CD206的阳染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左右);(3)在GM-CSF刺激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而当细胞接受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96 h,CD206的阳染率达68.98%;(4)RT-qPCR结果显示在给予相应极化诱导剂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甘露糖受体(MR)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C57BL/6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受到M-CSF或GM-CSF诱导后90%以上细胞均可向单核细胞分化,M-CSF可诱导90%以上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GM-CSF可诱导58%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2)在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但联合IL-4和IL-13难以获得M2型巨噬细胞;(3)在G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联合IL-4和IL-13也可将大部分细胞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体外诱导成为不同极化状态(M1和M2)巨噬细胞的优化方法。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麻醉处死,收集其股骨和胫骨腔内容物,经筛网过滤、红细胞裂解后,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6h,收集未贴壁的骨髓前体细胞重新接种于6孔板。根据培养基中所加刺激剂的种类、剂量不同进行实验分组,于不同时点收集细胞,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不同极化状态巨噬细胞的相应标志物。结果:(1)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经50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72 h后,CD11b阳染率达到90%以上;刺激96 h后,F4/80的阳染率达到95%以上。40μg/L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96 h后,CD11b阳染率也达到了90%以上,F4/80阳染率至144 h达到峰值(58.2%);(2)在M-CSF刺激所得单核-巨噬细胞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5μg/L LPS和10μg/L IFN-γ)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给予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20μg/L IL-4和IL-13)刺激后CD206的阳染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左右);(3)在GM-CSF刺激的基础上,给予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24 h,可见CD86的阳染率大于90%;而当细胞接受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刺激96 h,CD206的阳染率达68.98%;(4)RT-qPCR结果显示在给予相应极化诱导剂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甘露糖受体(MR)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C57BL/6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受到M-CSF或GM-CSF诱导后90%以上细胞均可向单核细胞分化,M-CSF可诱导90%以上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GM-CSF可诱导58%的细胞为成熟巨噬细胞;(2)在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但联合IL-4和IL-13难以获得M2型巨噬细胞;(3)在GM-CSF前期诱导的基础上,联合LPS和IFN-γ易于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联合IL-4和IL-13也可将大部分细胞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55.
目的:采用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半夏厚朴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检索搜集半夏厚朴汤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口服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DL)2个药代动力学参数筛选活性化合物;采用WES模型预测候选活性化合物的靶点;通过检索CTD数据库和TTD数据库,筛选出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的靶点;GOBP富集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构建了一个包括521个化合物的半夏厚朴汤分子数据库,通过OB、DL筛选获得65个候选活性化合物,WES模型预测出候选活性化合物的249个靶点;筛选出151个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的靶点;GOBP富集分析得到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的生物过程条目20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相关的通路11条。结论:半夏厚朴汤主要通过调控炎症、调节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提高免疫力、调节胆碱能神经等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半夏厚朴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有望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后期实验验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比较雌雄小鼠L-精氨酸诱发的慢性胰腺炎(CP)程度的差异,探讨性别对CP模型形成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小鼠雌雄各42只,分为雌性对照组、雌性CP组、雄性对照组和雄性CP组(对照组n=18,每时点6只;CP组n=24,每时点8只)。CP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20%L-精氨酸(3 g/kg,每周1次,每次2轮,间隔1 h)诱发CP。分别于造模后第2、4、6周处死动物,取小鼠胰腺组织,HE及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胰腺形态学改变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胰腺组织F4/80的阳性染色率;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α-SMA及FN蛋白的表达。结果:20%L-精氨酸腹腔注射后的第2、4和6周,HE及Masson染色显示雌雄CP组胰腺组织均可见病理损伤,但是同一时点雌雄小鼠胰腺损伤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雄性小鼠胰腺病变程度明显较重;胰腺F4/80染色显示雄性小鼠胰腺F4/80的表达水平在造模后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同一时点的雌性小鼠;造模后第2和4周胰腺IL-6的mRNA表达在雌雄CP组均有所升高,但是雄性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雌性组(P0.05)。造模后α-SMA和FN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可见高表达,但雄性小鼠表达时点更早,水平更高(P0.05)。结论:采用腹腔注射20%L-精氨酸可成功复制小鼠CP模型,但复制的模型在雌雄小鼠存在病变程度差异。L-精氨酸诱导的CP模型在雄性小鼠成模更早、纤维化程度更明显,其原因可能与雄性小鼠对L-精氨酸更敏感,引发的炎症反应程度更明显有关。雄性小鼠更适合于复制CP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7.
短暂脑缺血后 ,马CA1区神经元的死亡多发生在缺血后 3~ 4天 ,故称之为“延迟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neurondeath,DND) [1] 。本实验采用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活性的变化 ,以探讨MAP 2和DND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动物模型和分组 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 ] 。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 0mg/kg)麻醉 ,分离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 ,应用无创动脉夹阻断颈总动脉血流造成脑缺血 10min ,松开动脉夹恢复脑血流即为再灌注。沙土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 ,再灌…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应用Langendorff模型研究离体大鼠心肌对异氟烷预处理(isoflurane preconditioning,IsoP)保护效应的记忆时间.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记忆时间1组(M1组)、记忆时间2组(M2组)和记忆时间3组(M3组).监测复灌后心功能、生化指标和心肌存活面积的变化.结果 与IR组相比,M1、M2和M3组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o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均明显降低(P<0.01),M1和M2组的左心室发展压(left ventriculor develop pressure,LVDP)恢复百分比在复灌30、60min时明显增高(P<0.05),M2和M3组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_(max))在复灌后60 min明显增高(P<0.05),M1和M2组在复灌后30、60 min的LVDP×HR的恢复百分比高于IR组(P<0.05),M3组在复灌后60min高于IR组(P<0.05),M1组LDH在复灌后60min的释放量低于IR组(P<0.05),复灌5 min起肌酸激酶的释放量低于IR组(P<0.05),M1和M2组的心肌存活面积高于IR组(P<0.05)和M3组(P<0.05).结论 离体大鼠心肌对IsoP保护效应的记忆时间在20 min达到高峰,随后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丁酸钠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层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7d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羟丁酸钠组(γ1,γ2,γ3组),每组又分为5个亚组,分别为缺血缺氧(HI)后1h、3h、1d,3d,7d(n=6)。按Rice法制作HIBD模型。C、γ1、γ2和γ3组分别在HI后即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羟丁酸钠50、100、200mg/kg,3次/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后各时间点大脑皮层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C、γ1、γ2、γ3组Bcl.2及Bax蛋白表达在HI后1、3h即增高,HI后1d达到高峰,HI后3d下降(P〈0.05),HI后7d时基本恢复正常;与C、γ3比较,HI后1、3d时γ1、γ2组Bcl-2蛋白表达增高,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73组与C组间Bcl-2、Bax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丁酸钠上调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层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脑组织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CGRP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方法制备SD大鼠全脑I/R模型,化学比色法测定大脑皮质、海马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全脑I/R后大脑皮质、海马组织MDA含量、NOS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CGRP应用对I/R后MDA含量的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对SOD和NOS活性变化的作用不显著。结论 CGRP对大鼠全脑I/R脑组织自由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