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51.
特发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特发性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病理变化,探讨脂肪栓子及微血栓,分坏死原因。方法:34个特发性ANFH的股骨头,采用苏木素-伊红、脂肪、微血栓和弹力纤维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股骨头内各部位的坏死和修复情况,确定脂肪栓子和微血栓的形态和分布状态。结果:坏死股骨头内骨髓细胞减少,脂肪组织增多,脂肪细胞肥大。血管中有大量脂肪栓子和微血栓,19个股骨头内发现脂肪栓子,21个发现微血栓,在1例中显示骨髓内脂肪滴正从静脉破裂口进入静脉内。结论:脂肪栓塞是ANFH的重要原因,骨髓脂肪滴进入血管可能起动了ANFH并维持其发展。  相似文献   
52.
急性颈椎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 5 %~ 10 0 % [1] ,低钠血症不能及时得到纠正 ,而可进一步加重神经系统损伤 ,甚至渐使已恢复的神经功能再次丧失。我们对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1.临床资料 :1997~ 2 0 0 1年收治的颈髓损伤患者 2 89例 ,住院期间常规进行生化检查 ,复查 2次以上血钠 <135mmol/L ,视为低钠血症患者。本组病例发生低钠血症 15 6例 ,发病率 5 3 98% ,其中男性 92例 ,女性 6 4例 ,年龄 2 0~6 4岁 ,平均 4 0 2岁。颈椎损伤类型 :颈 4以上 (包括颈 4 )损伤 88例 ,颈 4以下损伤 6 8例。完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h-Spry2基因在136例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h-Spry2基因在部分人类肿瘤及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缺失和突变。结果 h-Spry2基因在71例癌肿瘤及瘤旁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无定量分析,故无统计学处理。该基因在65例骨及软组织肿瘤中无纯合性缺失。在MKN45细胞系cDNA中存在15处同义突变;在DLD-1细胞系cDNA和基因组DNA中存在1处相同的同义突变。h-Spry2基因与果蝇Sprouty同源序列的扩增片段等长于用相同引物扩增的cDNA片段长度。结论 h-Spry2基因在上述肿瘤的发生中不起作用;h-Spry2基因与果蝇Sprouty同源序列中不含有内含子。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特发性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病理改变,根据病理特点提出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特发性ANFH的股骨头,分别采用HE、脂肪、微血栓和弹力纤维染色,股骨头大切片、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方法,观察股骨头内各部位的坏死和修复情况,确定脂肪栓子和微血栓的形态和分布状态。结果:股骨头外上方呈"V"形坏死,与承重区负重力线相一致,坏死区周围有慢性炎细胞及新生骨小梁,脂肪组织增多,脂肪细胞肥大,血管中有大量脂肪栓子和微血栓。结论:脂肪栓塞和微血栓是AHFH重要病理改变,临床治疗中首先要减少或避免负重,并配合抗炎、降血脂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5.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使损伤轴突修复、再生和恢复脊髓部分神经功能成为可能,但神经膜细胞移植后轴突再生仅能在移植范围内生长,不能重新进入到正常脊髓组织内。少突胶质细胞对先迁移的轴突无方向诱导作用,不能形成轴突迁移的引导通道,从而导致轴突生长迁移“迷路”。胚胎神经干细胞替代损伤、死亡的神经元,重建神经元回路是有作用的,但考虑到伦理学、法律以及组织相容性和胚胎的来源,其临床应用目前还受到限制。嗅鞘细胞移植不仅可明显促进脊神经轴突的生长。而且脊髓还有良好的功能恢复。但嗅鞘细胞在活体上只能在嗅黏膜上获得,数量较少,而且成熟动物的嗅鞘细胞增殖能力有限。骨髓基质细胞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分离培养容易,且骨髓基质细胞易于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可为基因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提供良好的载体。如果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转化移植成功,患可以利用自身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56.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补体系统在继发性脑挫裂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补体系统在脊髓损伤中是否存在表达并参与继发性损伤目前却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补体系统固有成分C9及补体调节因子CD59在脊髓损伤组织中的表达。设计:随机分组、实验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完成,对象为55只体质量250~300g健康SD大鼠。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干预:55只SD大鼠随机分损伤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伤后12h,1,3,5,7d对脊髓损伤组织取材制成冷冻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C9和CD59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法图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实验组伤后各时间点脊髓损伤组织的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及C9,CD59阳性反应物的表达部位及时程。结果:伤后12h损伤组织中开始有C9[灰度阈值面积(threshold area,TA)(1.02&;#177;0.19),平均灰度值(average gray value,AG)(82.18&;#177;4.19)],CD59[TA(0.35&;#177;0.08),AG(95.12&;#177;4.89)]阳性表达,在伤后3d达到高峰(C9:TA4.06&;#177;0.21,AG61.75&;#177;2.39;CD59:TA1.21&;#177;0.14;AG69.08&;#177;2.18)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伤后1周趋于稳定(C9:TA1.34&;#177;0.21,AG85.82&;#177;5.36;CD59:TA0.42&;#177;0.07。AG96.21&;#177;2.97)。随时间延长存在动态变化过程,且与脊髓损伤组织的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相一致。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均未见C9及CD59阳性表达。结论:在脊髓损伤组织中有补体固有成分c9及补体调节因子CD59的表达。补体系统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57.
背景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P)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现已得到国际公认,但其作用机制复杂,且目前并没有完全被揭示.目的探讨MP对大鼠脊髓损伤组织C9和CD59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实验对照、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对象为50只体质量250~300 g健康SD大鼠.干预50只SD大鼠随机抽签法分MP组和生理盐水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伤后12 h,,3,,7 d对脊髓损伤组织取材制成性冷冻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C9和CD59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法图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伤后各时间点脊髓损伤组织的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及C9,D59阳性反应物的表达部位及时程.结果MP组在伤后12 h,,3,,7 d时间点C9阳性表达均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87.82±4.16,2.13±3.84,5.91±4.04,2.69±6.15,95.53±7.49,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70,.61,.43,.62,.08,<O.01);MP组在伤后12 h,,3 d时间点CD59的表达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02.52±8.03,3.45±7.24,3.86±5.32,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5,<0.01,=2.41,.27,<0.05),伤后5, d时间点两组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MP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58.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补体系统在继发性脑挫裂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补体系统在脊髓损伤中是否存在表达并参与继发性损伤目前却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补体系统固有成分C9及补体调节因子CD59在脊髓损伤组织中的表达.设计随机分组、实验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完成,对象为55只体质量250~300 g健康SD大鼠,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干预55只SD大鼠随机分损伤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伤后12 h,1,3,5,7 d对脊髓损伤组织取材制成冷冻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C9和CD59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法图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实验组伤后各时间点脊髓损伤组织的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及C9,CD59阳性反应物的表达部位及时程.结果伤后12 h损伤组织中开始有C9[灰度阈值面积(threshold ara,TA)(1.02±0.19),平均灰度值(average gray value,AG)(82.18±4.19)],CD59[TA(0.35±0.08),AG(95.12±4.89)]阳性表达,在伤后3 d达到高峰(C9TA 4.06±0.21,AG 61.75±2.39;CD59TA 1.21±0.14;AG 69.08±2.18)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伤后1周趋于稳定(C9TA1.34±0.21,AG 85.82±5.36;CD59TA 0.42±0.07,AG 96.21±2.97),随时间延长存在动态变化过程,且与脊髓损伤组织的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相一致.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均未见C9及CD59阳性表达.结论在脊髓损伤组织中有补体固有成分C9及补体调节因子CD59的表达,补体系统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病例根据恶性程度分别采用刮除植骨、关节融合、人工关节置换、关节成形、肿瘤切除、截肢等不同术式进行治疗。术后行康复治疗。通过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术后感染1例,假体松动1例,死亡1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合理的术式选择,并结合术后康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0.
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附16例报告)屠冠军1李兴海2范广宇1吕刚1踝关节骨折脱位是骨科临床工作中较常见的骨折之一,踝关节骨折脱位常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给治疗造成困难;由于对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方法的不同,使疗效差异较大。现就我科19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