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4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50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236篇
内科学   42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600篇
预防医学   59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3篇
  5篇
中国医学   314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74年   7篇
  1962年   8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基因转移技术的发展使外源耐药基因转染造血干细胞成为可能,为化疗药物带来的严重骨髓抑制提供了解决办法,并且作为选择性标志基因,在其它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1 多药抗性基因及其编码产物 1984年发现肿瘤细胞对于一种或多种药物的抗药性与一种基因的表达有关,这种基因称为多药抗性基因(mdrgene)。Riondan等利用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 china ham-ster overy)的mRNA构建了cDNA文库(library),从中克隆mdr的cDNA片段,确定mdr定位于7号染色体q~(21、1)。它编码的蛋白质由riordan于1979年提纯,确定其是由1280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糖蛋白,称P-gp。分子量为170~180 kDa,又称P170。该蛋白可与ATP反应,并利用ATP获得能量将药物泵出细胞外,包括紫杉醇、蒽环类抗生素、秋水仙素、表鬼臼霉素类等,但它的反应底物不包括抗代谢药及烷化剂。 抗药性基因是一个大家族,除mdr外还包括:突变型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多药抗性相关蛋白(MRP)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癌基因(cHa-ras,bc1-2,bcr-ab1,erbB-2,fos,jun,MDM-2)、热休克蛋白(HSP)基因,药物代谢相关酶类及金属硫蛋白(MT1)基因。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外源性精氨酸对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所致急性肝损伤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数据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N组);精氨酸灌胃组(L-arg组);精氨酸灌胃+急性肝损伤组(L-arg+TAA组);急性肝损伤组(TAA组)。采用普利生全自动旋转式血液黏度计和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全血黏度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同时测肝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栓素B2(TXB2)的含量,做Weigert改良革兰法特殊染色,光镜观察血管内微血栓并计数分析。结果L-arg组与其他3组相比,全血黏度、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及微血栓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 L-arg+TAA组与TAA组相比前组上述指标也明显降低(P<0.05)。L-arg组肝匀浆MDA、TXB2含量低于L-arg+TAA组,L-arg+TAA组低于TAA组,而SOD均为前组高于后组。结论给予外源性精氨酸后,SOD增加,MDA、TXB2降低,微血栓数减少,全血黏度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改善了肝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状况。  相似文献   
53.
中药双利肝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双利肝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饮用TAA(0.03%)4个月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从第4个月始加用中药双利肝合剂灌胃,进行内毒素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琢、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的检测,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用中药双利肝治疗后,内毒素水平、TNF-琢、ET-1及NO均有明显下降;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减少。结论中药双利肝通过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肝星状细胞(HSC)激活,从而间接抑制肝纤维增生。  相似文献   
54.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予抢救恢复后,经数天以至数周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假愈期(间歇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不同时机针刺对内毒素致热家兔肛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时机针刺对内毒素致热家兔肛温的影响方剑乔林咸明徐晓*王月芳陈海英指导高镇五(浙江中医学院杭州310009)图书分类号R363.123关键词针灸原理内毒素致热原浙江省教委课题*浙江省淳安县人民医院实验以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的家兔实热模型作为实验对象,...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又称Wilson病 )疗效与临床表型和ATP7B基因第 1 8外显子突变的关系。方法 :1 2 2例具有不同临床表型的Wilson病患者以二巯基丙磺酸钠 (Unithiol) 2 0mg·kg- 1 ·d- 1 和中药肝豆片每次 1 0片 ,每天 3次治疗 ,疗程 1个月。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 (PCR SSCP)分析技术对全部患者和 2 0名健康志愿者的ATP7B基因第 1 8外显子扩增进行突变及多态检测。结果 :3 7例患者呈现 4种不同类型的PCR SSCP异常迁移带而强烈提示突变的存在。不同临床表型患者的突变率以及有明显突变可能和无突变患者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肝豆状核变性型和假性硬化型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肝型患者 (P <0 0 5 )。结论 :中国人Wilson病患者ATP7B基因第 1 8外显子可能为一突变高发区。因绝大部分Wilson病患者是复合杂合子 ,且不同临床表型Wilson患者具有不同的疗效反应 ,故这些突变至少部分影响了临床表型的产生和治疗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57.
全球历年人甲型流感病毒H3A1抗原的分子进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工具,对现有的H3N2亚型人甲型流感病毒全球分离株的H3A1抗原序列进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下载NCBI Genbank和流感病毒数据库中全部的甲型流感病毒H3A1序列,首先用两步聚类法进行样本拆分,随后分类绘制出完整的进化树。结果人H3A1序列呈现出单一主干的进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树结构和进化模型相关参数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关键变异株的出现则无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结论人流感病毒H3A1抗原的进化主要是病毒抗原漂移和人类免疫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新变异株的出现并未出现明显的地域倾向性,中国华南地区不应当被认为是H3亚型新变异株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58.
活血降浊法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脂肪肝的病因特点,笔者以活血降浊法为主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符合诊断的患者共1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2例,男性68例,女性14例;年龄15~68岁,平均36.2岁;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者48例,符合肥胖标准者56例,有明显肝区不适及全身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中药复康片不同时间给药对卡马西平所致大鼠小脑毒性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 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卡马西平造模,中药预防组 同时给予中药,中药治疗组从第30天给予中药。实验第90天,处死所有大鼠,光镜观察大鼠小脑病理组织学变化, 电镜观察大鼠小脑超微结构,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预防组突触丰富,囊泡丰富,线粒体无肿 胀。图像分析表明,中药预防组大鼠小脑神经细胞突触面积、突触囊泡密度、线粒体所占面积比值明显恢复,与模 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中药治疗组小脑组织仍有轻度水肿、神经细胞轻度萎缩,电镜下线粒体仍有轻度水肿。 结论 中药预防给药对大鼠小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 建立应用微流芯片检测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T -PCR)产物的方法 ,在mRT -PCR扩增核酸的基础上自动化灵敏的定量检测扩增产物 ,快速检测甲亚型、乙型流感病毒 ,帮助临床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 ,以及明确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感染、流行情况。  [方法 ] 采用经MDCK细胞分离培养的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毒株病毒液 ,使用 3组特异引物经mRT -PCR扩增核酸 ,扩增产物分别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经Caliper10 0 0微流芯片分析仪自动化检测和经 2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结果 ] 设计三组引物对相应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靶基因的mRT -PCR扩增产物片段分别为 43 0bp、2 10bp、3 91bp ,本实验mRT -PCR扩增产物经 2 %琼脂糖凝胶电泳 ,与Marker比照 ,DNA条带基本在此位点附近 ;产物采用毛细管电泳法经Caliper10 0 0微流芯片分析仪后 ,分别于 413bp、2 0 3bp、3 79bp处出现陡峭的峰 ,如图所示。 [结论 ] 应用微流芯片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可对流感病毒mRT -PCR产物进行定位及相对定量 ,有助于快速诊断流感病毒感染 ,有助于对流感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