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金曼  范一宏  张高松  李延玲  吕宾  张璐 《胃肠病学》2011,16(11):658-661
背景:研究证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既可抗神经元凋亡.又可阻止神经细胞胞体萎缩.从而改善肠道动力,但其具体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了。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组织中GFRα1、RET、NCAM的表达以及外源性GDNF对其的影响,从而探讨GDNF保护STC大鼠结肠神经元的途径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4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大黄灌胃建立STC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进一步分为正常对照组和GDNF组,模型组分为STC组和STC+GDNF组。GDNF组和STC+GDNF组大鼠尾静脉注射rhGDNF.其余两组注射O.9%NaCl溶液。1周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GFRα1、RET、NCAM表达。结果:STC组GFRα1、NCAM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弱(P〈0.05);STC组大鼠以GDNF干预后,GFRα1、NCAM表达较STC组显著增强(P〈0.05);GDNF组GFRα1、NCAM表达亦较STC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RET仅在正常对照组结肠组织少量表达,其余各组均无表达。结论:长期使用大黄可减弱结肠组织中GFRα1、NCAM的表达,外源性GDNF可能通过GDNF—GFRα1—NCAM途径而非GDNF—GFRα1—RET途径进行信号转导.从而保护结肠神经元。  相似文献   
22.
患者男,47岁,因“反复上腹痛2年余,伴反酸3个月”来我院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36cm处食管下段后壁一直径约8mm的半球样隆起,黏膜表面光滑(图1)。行超声内镜检查发现黏膜层一大小约8mm×5mm低回声灶,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呈筛孔样(图2),超声内镜诊断为食管下段间质瘤,用圈套器将病灶电切(图3)。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肿瘤组织由基底细胞样癌细胞构成,胞浆少,  相似文献   
23.
袁媛  高旭宁  范一宏  许茂盛 《浙江医学》2013,35(13):1269-1271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检查和消化内镜对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4例CD患者,先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检查,再行消化内镜检查,其中小肠MSCT检查24例,结肠镜检查22例,胶囊内镜检查2例。结果24例CD病患者小肠MSCT检查显示节段性肠壁增厚并异常强化,肠腔狭窄5例,木梳征5例,肠系膜淋巴结增生10例,腹腔脓肿1例,不完全肠梗阻2例。小肠MSCT检查中病变范围累积结肠22例,回肠24例,盲肠5例,直肠1例。小肠MS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0%、77%、67%、67%,消化内镜为36%、61%、44%、53%。结论小肠MSCT检查是诊断小肠CD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并可判断病变的活动期,能较好的评估活动性CD,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肠梗阻(ileus)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向梗阻部位放置肠梗阻导管是治疗肠梗阻的一种新方法,作者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7月采用经胃镜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本院18例肠梗阻患者,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评价浙江某三级甲等中医院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中医健康教育微课的应用效果,为提高IBD患者中医健康素养、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浙江某三级甲等中医院消化科自2019年1月至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IBD患者8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中文版IBD生活质量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IBD中医健康教育微课。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IBD中西医健康知识口头讲解、中医健康教育处方等方法进行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IBD中医健康教育系列微课进行宣教。干预后两组患者再次采用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中文版IBDQ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定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测评两组患者对宣教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宣教后实验组IBD患者中医养生保健素养、IBDQ得分明显提高(P<0.05,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IBD中医健康教育微课的应用,能显著提高IBD患者中医健康素养,促使患者做好疾病自我管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加患者满意度,可为今后IBD患者的中医健康素养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不少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研究胃黏膜癌前病变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对早期诊断胃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治疗CAG多局限于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消化不良等对症治疗,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时,具有辨证论治、灵活加减、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尤其是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使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显示出独特优势,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使胃癌前病变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就目前对中医血瘀证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认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在对Hp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中 ,Hp对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Hp感染后机体细胞免疫应答如何 ,备受关注。近年来发现 ,胃肠道的一些神经肽类物质和细胞因子 ,在胃黏膜防御及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是一种对血管具有强大舒张作用的神经肽 ,具有调节胃肠道血流、调节胃肠分泌和运动等功能 ,亦是神经与免疫系统之间双向联系的介质之一[1] 。CGRP和细胞免疫应答在Hp阳性消化性溃疡 (PU)中的变化如何 ,报道较少。我们测定Hp阳性PU患者…  相似文献   
29.
清热和胃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0.
刺激性泻剂对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刺激性泻剂对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在慢性便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泻剂结肠”的动物模型,应用电镜技术对正常大鼠及模型大鼠结肠肠壁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及对照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泻剂结肠”大鼠肠壁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有明显的病理损害,表现为结肠肌间神经丛可见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神经纤维轴突内线粒体肿胀破裂,“嵴”状结构不完整,神经束轴突及树突扩张,电子密度不均匀,部分明显扩张形成空泡。结论长期应用刺激性泻剂可损害结肠肌间神经丛,其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是慢性便秘进一步发展和加重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