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我院自1985年~1989年间,应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肱骨干骨折5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16~26岁24例,27~36岁19例,37~46岁13例.受伤原因:交通伤21例,跌伤24例,暴力伤11例.骨折部位:上1/3骨折12例,中1/3骨折2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无心脏病病史的老年T2DM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尿酸(A组)、高尿酸血症(B组)两组;均行彩超检测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E峰及A峰血流速度,计算E/A比值、左室质量(LV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与A组比较,B组LAD、LVDs、LVDd明显增大,IVST、LVPWT、LVM、LVMI明显增加,E/A比值变小,EF、FS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老年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心脏结构改变明显,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异常严重。  相似文献   
13.
<正> 八十年代以来,高能性创伤性骨折逐渐增多,由于其创口长时间暴露或处理不当及不正确不成功的内固定方法,导致大约80%的开放性创伤骨折感染发展为创伤性骨髓炎,不易治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男性,53岁,干部,于1987年7月10日,在劳动中移动重物时,其物突然倾斜,立即前后叉开双腿用力推挡,该患此时自觉双髋部剧痛而跌倒。经当地医院诊断双髋关节脱臼。未经处理急诊抬来我院。  相似文献   
15.
16.
<正> 几年来,我们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指导下,运用复位固定器治疗小腿裂伤,开放、多段、粉碎,陈旧性骨折均收到明显的疗效。现将1982~1987年应用复位固定器治疗小腿骨折19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82年10月至1987年10月,收治的195个病例200肢小腿,最高年龄78岁,最小年龄16  相似文献   
17.
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 5 0余年治疗创伤骨折的临床经验 ,扼要阐述各种骨折固定方法 ,如夹板固定、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架、带锁式髓内针及中空螺钉固定等 ,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症。认为如非手术方法能取得手术疗法同样的效果 ,一定以非手术疗法为主 ,在临床实践中 ,应该去做那些非做不可的手术 ,而不要做那些想做和能做的手术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繁荣学术、振兴中医事业,本刊新辟“中医骨伤”专栏。特邀全国骨伤科外固定学会常务理事、辽宁分会理事长、辽宁中医学院教学医院——海城市正骨医院院长,中医主任医师苏玉新同志主持。望省内外从事中医骨伤专业同志及时与苏院长联系、惠赐佳作,以飨同道。在大家共同关怀与支持下,本栏对促进中医骨伤学发展定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保心抗衰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玉新  朱冬霞 《陕西中医》2006,27(2):132-133
目的:观察保心抗衰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属于NYHA心功能分级为~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积极治疗基础病及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鲁南欣康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保心抗衰汤(黄芪、人参、附子、桂枝、麦冬、丹参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出量(SV)、心排血量(CO)、及心脏指数(C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心抗衰汤能明显增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苏玉新  景爱荣  王玉萍 《中成药》2006,28(11):1605-160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方法:8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黄芪联合疏血通组(简称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维脑路通组(简称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愈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