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1.
正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因其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细菌耐药性严重、病死率高受到临床重视。本文观察50例急诊病区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收治的重症HAP患者,将其诊治情况进行下述分析。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南京中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分析1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诊治经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例以不明原因发热收住入院、最终确诊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早期发热,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期出现鼻部症状,经过反复鼻窦组织活检确诊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不明原因的发热尤其是出现面部中线破坏性病变者,应考虑到该病可能,免疫组化检查为重要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ACS患者血清中TSP-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8例因胸痛住院患者经CAG和IVUS检查后分为稳定性斑块组(A组),不稳定性斑块组(B组),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PCI术前后患者血清TSP-1浓度进行连续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B两组TSP-1浓度在各时间点均高于C组,且B组升高更明显;A、B两组TSP-1均于PCI术后即刻迅速下降,术后2h又缓慢升高,24h出现小的峰值,然后缓慢下降;出院时三组TSP-1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TSP-1是诊断ACS的较好的炎性标志物,对ACS的分层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已成为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现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和主要文献的综合,加以扼要阐述,以作为《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院内发生重症肺炎(SP)的相关因素,同时探究早期运用清热养阴方对减少SP发生及相关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2018年6月至2023年3月间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病房收治的CAP病例资料,分析院内SP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SP发生的因素,并根据住院前5 d完整运用清热养阴方中药参与治疗,定义为中药组,其余为对照组,分析中药治疗对减少SP发生与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研究病例1 235例,其中院内14 d内发生SP 79例,其中,年龄≥65(OR=3.673)、中药治疗(OR=2.683)、低氧血症(OR=5.788)、白细胞(OR=1.592)、降钙素原(OR=0.491)、胆碱酯酶(OR=0.998)为影响中低危CAP院内发生SP的因素;中药组680例,对照组555例,在倾向性匹配后,各497例纳入分析,中药组院内S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1),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25)。结论 中低危CAP病患中,年龄≥65岁,PSI评分、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高,胆碱酯酶低,合并低氧血症可增加院内发生SP的风险,同...  相似文献   
17.
奔豚气病因及病情发展复杂多变,现代医学对此尚没有完整的认识以及疗效明确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对奔豚气的记载及治疗已有千年的经验。笔者通过临床不断地学习及运用,发现从脏腑经络角度辨析奔豚气,并采取针药结合治疗的疗效良好,并附一则验案以共同论之。  相似文献   
18.
近年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逐步增加。本文从中医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理论认识、未手术型临床研究、参与瓣膜置换术研究、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研究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由此发现,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数据不足,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未达成共识,治疗方式尚未成熟。今后的临床治疗和研究一方面应在心脏瓣膜病的各个阶段,加强中医药治疗参与度,重视动物实验,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作用机制;另一方面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点,进行中医药早期干预,延缓、甚至逆转结构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黄美  芮庆林 《全科护理》2014,12(4):328-329
分析27例病人在刮痧过程中出现晕痧的原因,包括精神过度紧张、对痛觉特别敏感者、空腹、熬夜及过度疲劳、体虚、体弱者、刮拭部位过多、时间过长未严格掌握刮痧禁忌证,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报告急性心肌梗塞扩展与非扩展病例临床特点比较,以AMI发生24h后PK和CPK-MNB复升,心电图S-T段再度抬高,新出现病理性Q波或R波降低,临床症状进一步恶化为标准,结果,166例AMI中发生AMI扩展19例;与非扩展147例比较,扩展组胸痛时间延长,非Q波型AMI及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乾显著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亦显著高于非扩展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