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22.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特色的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复合因素(中医的房劳、形劳、神劳)复制慢性疲劳动物模型。大鼠接受14天的复合因素刺激,即单日冷水游泳,每次30分钟;双日取发情期雌雄鼠合笼;每日都采用夹尾激怒法刺激大鼠,每次3小时。旷场、力竭游泳、鼠尾悬挂等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出现明显异常改变:体重下降、被毛脱落、眯眼懒动、大便不成形、食量下降,还出现易怒、对外界刺激敏感等表现,穿格次数、挣扎次数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理毛时间、不动时间、力竭时间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全国第一批453名名老中医药专家成才经验进行分析,明确其成才规律,为探索现代中医药教育规律,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提供有效指导。方法采集每位专家的基本情况(出生年代、从医时间),学医途径,开始学医时间,学医内容,专业分布及临床特长等要素,采取频数统计方法对各要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中医药专家年龄普遍偏高,说明传承已迫在眉睫;开始学医的时间早,从医周期以50至60年居多,体现了早临床和长期临床的特征;在学医途径方面,师承方式是其成才的主要途径,仅院校教育也占有一定比例;在学医内容方面,经典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多科学发展,中医中药并重也是其中的特征之一。结论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可借鉴师承结合院校教育模式进行,注重跟名师,重经典,早临床,长期实践。  相似文献   
24.
高等中医药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是否有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文章分析了中医药学专业课程的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并就如何重构中医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使中医药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优化。按照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注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与综合能力,努力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合格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使中医高等教育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5.
1当前中医药学高等教育的现状高等中医药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0余年的成长与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人才。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21世纪对中医药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27.
中医基础理论不仅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自身的特点,开展灵活运用、有机组合多元教学法的实践,使其发挥最佳教学效果,以期达到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掌握中医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泻肝补肾汤对前列腺炎大鼠生育力的影响。方法:用大肠杆菌前列腺注射法建立细菌性前列腺炎性不育大鼠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附睾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泻肝补肾汤组大鼠附睾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以导致模型大鼠不育,泻肝补肾汤可改善其精子质量、提高其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调免毓麟汤对免疫性不育模型大鼠精液参数及睾丸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同种异体抗原主动免疫法复制免疫性不育雄性大鼠模型,并予分组给药(调免毓麟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醋酸强的松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模型组及正常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结果:模型大鼠精子密度、活率、直线运动速度等精液参数都显著下降,灌胃调免毓麟汤后,上述精液参数都显著提高(P<0.01),其中的高剂量组为著,优于醋酸强的松组及低剂量组(P<0.05).结论:调免毓麟汤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精子密度、活率及直线运动速度,对睾丸组织的病理损害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0.
论脾虚肾亏肝实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病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体力、脑力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使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各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众说纷纭,没有定论。通过总结历代医家经验,结合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我们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位在肝、脾、肾三脏,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且多虚实并见,虚为脏腑虚损,以脾肾亏虚为主,实证责之于肝,以肝郁气滞血瘀为要,并提出“补脾益肾泻肝”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