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银屑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银屑病患者常伴发病毒性肝炎或肝脏机能损害,临床上应用抗病毒和护肝药治疗往往能缓解其病情。本文通过检测银屑病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记,以探讨银屑病与HBV感染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银屑病组:1987年9月~1988年1月共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10~74岁,病程7天~39年。临床属进展期51例,  相似文献   
22.
患者男,20岁.患者因左面颊部红肿痛、起疱疹一周入院.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中的预后预测价值, 为CAR-T细胞治疗失败患者的预防和后续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48例R/R DLBCL患者。对患者治疗前外周血进行187个淋巴瘤相关基因集的ctDNA检测。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CR)和未达完全缓解(nonCR)两组。使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 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 CAR-T细胞治疗R/R DLBCL nonCR患者中, 突变频率最高的10个基因由高到低依次为TP53(41%)、TTN(36%)、BCR(27%)、KMT2D(27%)、IGLL5(23%)、KMT2C(23%)、MYD88(23%)、BTG2(18%)、MUC16(18%)、SGK1(18%)。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ctDNA突变基因数≤10的患者, ctDNA突变基因数>10的患者总生存(OS)(1年OS率:0...  相似文献   
24.
肿瘤坏死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5.
黄河  祖成  胡永仙 《浙江医学》2022,44(2):115-122,128
尽管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但MM患者的远期预后仍不乐观,迫切需要新疗法。而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在B细胞肿瘤中所取得的成功激励研究者拓展其应用场景,如复发/难治性MM。初期的研究主要以B细胞成熟抗原(BCMA)为靶抗原,在BCMACAR-T细胞治疗产品取得喜人成果并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同时,以其他抗原为靶点的CAR-T细胞疗法也正在接受临床试验的评估,如SLAMF7、CD44v6、CD56等。但CAR-T细胞治疗并未完全杜绝MM复发,故肿瘤细胞耐药及复发的机制还需更多研究,并针对相应的机制进一步改进现有的CAR-T产品。本文总结近年来已经进行的和正在进行中的CAR-T细胞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MM的临床试验,并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6.
目的:构建pRSETA/AGAP/CD13scFv重组表达质粒,为重组CD13单链抗体/蝎毒素AGAP融合蛋白的表达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RT-PCR法从东亚钳蝎尾腺中获得AGAP目的基因,并与克隆质粒TOPO载体连接转入DH5α菌,用EcoR I和Hind III将目的基因从克隆质粒上切下并与同样双酶切后的表达质粒 pRSETA连接;在含CD13单链抗体(CD13scFv)的pSecTag2HygroC/CD13 -1/RFP质粒中获得CD13scFv目的基因,用EcoR I、Xho I双酶切并与同样双酶切后的pRSETA/AGAP连接转入DH5α菌,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目的基因AGAP与表达质粒pRSETA连接,成功构建了pRSETA/AGAP重组质粒;目的基因CD13scFv再与该重组质粒连接,成功构建了pRSETA/AGAP/CD13scFv.结论:AGAP目的基因能经RT-PCR法获得,并能成功与表达质粒连接,构建pRSETA/AGAP;目的基因CD13scFv能由pSecTag2HygroC质粒中获得,并成功与pRSETA/AGAP连接,得pRSETA/AGAP/CD13scFv重组质粒.为该重组质粒体外融合蛋白的表达及今后研究CD13scFv和蝎毒素AGAP协同性杀伤CD13阳性肿瘤细胞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构建表达抗CD20scFv/CD80/CD28/ζ重组基因修饰T细胞,体外观察其特异性清除CD20^+淋巴瘤细胞的能力,为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pBULLET上的CD28-ζcDNA插入到已含有抗CD20scFv/CD80的真核表达载体pLNCX质粒上,转染PA317包装细胞,挑取高滴度的包装细胞收获病毒,用收获的病毒感染刺激分裂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经G418筛选1周后与CD20^+淋巴瘤细胞株Daudi、Raji在体外共同培养,用非放射性的细胞杀伤试剂盒和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杀伤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功能。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均证实pLNCX/抗CD20seFv/CD80/CD28/ζ构建成功,重组基因修饰的T细胞能在体外杀伤CD20^+淋巴瘤细胞株Daudi、Raji,而对CD20^+细胞株K562无杀伤作用,同时CD20^+靶细胞组上清液中IL-2和IFN-γ水平与CD20^-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重组基因修饰的CD20靶向性T细胞构建成功。该T细胞在体外能特异性杀伤CD20^+淋巴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调查528例住院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15例患者,对其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为21.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39.0%,革兰阳性菌占37.3%,真菌占23.7%,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29.
为探索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我们于1983~1986年对部分白癜风患者作了免疫功能的测定和眼部检查,现将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报道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19个月~60岁,平均44.79岁,20岁以内25例(25%),20岁以前发病42例(42%);病期最短5天,最长30年,10年以下84例(84%);局限型39例(39%),散发型43例(43%),节段型5例(5%),泛发型13例(13%),其中有4%患者局部毛发呈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结晶紫染料摄入法,检测5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内毒素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并用T 细胞表型(T_1、T_4、T_8)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 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率。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NF 诱生活性(6.13±2.41U/ml)、T_4细胞百分率(46.31±6.31%)及T_4/T_(?)比值(1.54±0.27)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而T_(?)细胞百分率(30.33±2.12%)则明显增高(P<0.01)。表明银屑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TNF 产生能力低下和T_4/T(?)的比例失调与银屑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