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椎弓根固定系统问世以来,已在脊柱骨折、滑脱及侧弯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之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即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就断钉而言,RF系统并不多见。特别是螺纹棒断裂尚未见报导。现报告2例,旨在探索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2.
足外翻畸形是脊髓前角灰质炎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在骨骼发育成熟后常用三关节固定术来矫正畸形和稳定足。然而在切口选择、截面对合、畸形矫正、舟形足预防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技术问题。1988年10月至1990年6  相似文献   
43.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疼痛机理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腰椎间盘摘除术是任何其他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临床发现,腰椎问盘摘除术后约有20%-30%的病例残存腰痛。我们对1995-06-2001-02的305例腰椎间盘摘除术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44.
1990年我院采用骨痴牵伸法矫正下肢短缩畸形,取得满意效果。本文报告的18例均为儿麻后遗症,男11例,女7例,年龄115~28岁,下肢短缩3~10cm,延长长度3.5~8cm,所有延长段皆获得愈合,无严重并发症,患侧肢体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5.
麻城市农村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麻城市抽样调查了235名4月至18月的婴幼儿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婴幼儿体重增长曲线和身高增长曲线在6个月龄前均接近NCHS值和1985年我国九市郊区的平均生长曲线,但6个月后明显低于这两个标准参考值,且年龄愈大差距愈明显;膳食调查结果表明,除视黄醇、核黄素和抗坏血酸外,其它各种营养素的实际摄入量都明显地低于供给量标准,尤其是蛋白质和热能的供给不足。以上结果表明,该地区婴幼儿6个月龄以后,生长发育迟缓,婴幼儿喂养方法不当,营养状况急需改善。  相似文献   
46.
关节突、棘突与椎弓根的X线特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经椎弓根胸腰椎内固定的广泛开展,以横突为解剖标志进行椎弓根定位的方法得到普遍认同。但由于事实上椎弓根的中心点并不都在腰椎横突的中轴线上[1],以及变异、畸形、骨折、先天缺如等所至的横突标志异常,寻找一种既准确、简便、安全,又易于操作和掌握的解剖标志和定位方法似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在212例腰椎X线平片上对关节突、棘突与椎弓根的关系进行了测量研究,并用上关节突为定位标志,临床手术24例,置钉96枚,准确率高,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X线资料与测量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212例成人正常X线正侧位平片。男126例,女86例,年龄18~69岁,平均38.7岁。在每份X线正位片上先作两侧L1~L5椎弓根中心点的连线PC,再作两侧横突中轴线的连线TA;两侧上关节突下缘连线AA和棘突上缘水平线AP。  相似文献   
47.
8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结果的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旨在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与复位质量及开始负重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82例,平均36.4(21-50)岁。其中头下型25例,经颈型36例,基底型21例,均用单根加压螺纹钉固定,61例分别联合应用股方股或缝匠肌骨骨瓣。术后制动12周。平均随访4年2个月。结果5例复位不良,4例发生股骨头坏死;3-6个月开始负重的10例中,5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0-12个月开始负重的67例中,3例股骨头  相似文献   
48.
坐骨神经自梨状肌出口处于大腿后方中下1/3交界处发出,由于胫神经与腓总神经未完全分支或分支后距离很近,外伤后单纯腓总神经损伤而胫神经无改变的病变并不多见,本科自 1993年~1998年共收治上述病例7例,诊断明确,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9.
脊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Killian在1854年首先使用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一词,并将其定义为“一个椎体在相邻的下一个椎体之上向前或向后滑脱”,其常见的病因是椎弓不连或称峡部裂,最常见的部位在L5S1。但直到近20年,才逐步认识了脊椎滑脱症的各种病因,建立了正确的分类方法,Wiltse提出的分型很有临床意义:Ⅰ型,发育不良型:为S1上关节突或椎弓有先天性缺损。Ⅱ型,峡部型:病变在关节突间(峡部)。Ⅲ型,退变型:继发于已长期存在的退变性关节炎,由于关节突和椎间盘的不稳定而发生滑脱。Ⅳ型,创伤型:椎弓根、椎板和关节突(不包括…  相似文献   
50.
内锥及外锥形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内锥及外锥形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两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 ,选取六个完整椎体 ,随机在两侧椎弓根内分别打入两种形状的椎弓根螺钉 ,在试验机上做椎弓根螺钉拔出实验。结果 外锥形椎弓根螺钉在正常椎弓根内的最大拨出力为 996 17± 5 4 6 9N ,内锥形椎弓根螺钉在正常椎弓根内的最大拔出力为 6 6 7 17± 2 4 74N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椎弓根螺钉设计成外锥形可提高螺钉的拔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