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5 毫秒
41.
麻姜宣肺胶囊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麻姜宣肺胶囊的镇咳、祛痰、抗炎、解热和平喘作用。 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和麻姜宣肺胶囊的高、中、低剂量组(2.49,1.24,0.62 g·kg-1),ig 7 d,分别采用氨水法、酚红法和小鼠耳肿胀法对麻姜宣肺胶囊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进行研究。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模型组和麻姜宣肺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8,0.9,0.45 g·kg-1),采用内毒素致热实验观察其解热作用。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和麻姜宣肺胶囊的高、中、低剂量组(1.55,0.77,0.39 g·kg-1),采用整体动物引喘实验观察其平喘作用。 结果: 麻姜宣肺胶囊高、中剂量可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P<0.05,P<0.01);高剂量能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P<0.01);高、中、低剂量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P<0.05);高剂量可抑制脂多糖所致的大鼠体温升高(P<0.05,P<0.01);高剂量可延长豚鼠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所致的引喘潜伏期(P<0.05,P<0.01)。 结论: 麻姜宣肺胶囊具有镇咳、祛痰、抗炎、解热和平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中医经验的载体,其配伍规、组方原则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方剂药理研究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病因、病机、中药药味及其组合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方剂的研究难度很大。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其加以研究对推进中医药理论现代化、科学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运用现代药理学技术对方剂加以研究分析时应注重,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运用现代系统论思想,采用现代科学手段,由简到繁,由宏观到微观,促使药理学与中医理论科学结合,从而全面揭示中药方剂防病治病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近年来对于方剂药理研究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全方研究、拆方研究、同类方剂对比研究、方剂剂型研究、煎服法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同时将方剂药理研究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复方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有效的推进了方剂学发展。各种研究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及优势,但有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中医整体观念、现代技术研究脱离中医理论存在局限性,整体与局部脱节,宏观与微观脱节,体内过程与活性评价脱节等,因此通过对以上实验研究方法加以探讨总结,明确中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以期促进方剂研究更加合理有效的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避免局限性,促进方剂药理研究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长期高脂饲料喂养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采用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阐释丹参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机制。方法:Wistar大鼠,按血脂水平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饮组,每组10只。正常组动物喂食基础饲料,模型组和丹参饮组动物喂食高脂饲料造模,3组动物均自由饮水、自由进食。于第9周开始治疗干预,丹参饮组实验动物给予丹参饮灌胃给药,剂量为3.6 g·kg-1生药;模型组和正常组实验动物根据体质量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第12周后取材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利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血清中血脂4项水平,利用血液流变仪来检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利用液质联用色谱仪来检测血小板蛋白质组,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4(CD36)、黏着斑激酶(FAK)、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PIP5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饮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能够明显降低(P<0.05),高密...  相似文献   
44.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显示,DN一旦进展至临床蛋白尿阶段便难以逆转,全面代谢控制是防治DN的基础,但目前临床尚乏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查阅了近年中医治疗该病的有关文献,对DN的治疗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单味药、提取物等方面以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DN的防治。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地龙成分EFE及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的影响,并从血清药物化学角度探讨其药理药效和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常规培养的HMC分为地龙成分EFE直接给药和含药血清给药两种方式,分别设空白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和福辛普利组,各组分别于相应处理后24 h、48 h和72 h采用4-甲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直接给药组中各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直)比较,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正常HMC的增殖,中剂量药物组(直)对HM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含药血清组中各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血)比较,也不同程度的抑制了正常HMC的增殖,高剂量药物组(血)对HM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并且高剂量药物组(血)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于中剂量药物组(直)。结论地龙成分能够抑制HMC的增殖,其含药血清对正常HMC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地龙成分直接给药。  相似文献   
46.
地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龙又名蚯蚓,为常用中药,其作用历史已有数千年。我国的蚯蚓最早记载大约是《诗经》。《礼记·月令》有孟夏之月“蚯蚓出”,仲冬之月“蚯蚓结”之观察记录。《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以后历代医学著作均有记载。2005版《中国药典》记载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guillelmi(Michea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ealse的干燥体。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制备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组织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少腹逐瘀汤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少腹逐瘀汤高、中、低剂量组(4.8,2.4,1.2 g·kg-1),模型组和空白...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丹参饮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生物学的影响,从血小板动态变化上探讨丹参饮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为研究对象,一次性向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生理盐水溶液复制气虚血瘀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气虚血瘀模型组、丹参饮高剂量组(3. 6 g/kg)、低剂量组(0. 9 g/kg),每组10只。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21 d,末次给药1 h后5%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释放以及纤溶相关指标。结果:丹参饮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可显著降低PDW和MPV血小板相关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可显著升高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降低环磷酸鸟苷(cGM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_4)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丹参饮可能主要通过改善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及血小板释放亢进的状态方面达到降低全血黏度,改善气虚血瘀状态。  相似文献   
49.
活血化瘀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调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 (HLP)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及其第二亚组份(HDL2 -C)、极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VLDL -C)水平及TC HDL -C比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饲法建立大鼠HLP模型 ,自造模第 1天起 ,灌胃给予活血化瘀方剂低剂量 6 75g kg·d ,中剂量 2 0 2 5g kg·d ,高剂量 40 5g kg·d ,连续给药 40天 ,应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指标测定。结果 :活血化瘀方剂三个剂量均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清TC -TG、LDL -C、VLDL -C水平及TC HDL -C比值 (P <0 0 5 ,P <0 0 1 ) ,显著升高HDL -C、HDL2 -C水平 (P <0 0 1 )。结论 :活血化瘀法能有效地调整血脂异常 ,对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生发展可能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安痫宁冲剂对青霉素诱导的小鼠癫痫模型脑组织中MDA,SOD,ATP酶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安痫宁冲剂的抗癫痫作用,方法:采用青霉素诱导小鼠癫痫模型,利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小鼠癫痫模型脑组织中MDA,SOD,ATP酶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青霉素,均能成功致痫,其痫性发作程度较重,均为Ⅲ-Ⅴ级;安痫宁冲剂能降低癫痫小鼠脑中MDA的含量,提高SOD,ATP酶的活性,结论:安痫宁冲剂具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与其镇静安神,抗惊厥,清除自由基和维持N ^ ,K^ ,Mg^2 ,Ca^2 离子的动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