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采用前正中切口联合后路小切口,前正中切口联合后路微小切口两种术式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至2008年79例共81肢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39肢行前正中切口联合后路小切口,男21肢,女18肢;按Schatzker分类:Ⅳ型13肢,Ⅴ型15肢,Ⅵ型11肢。42肢行前正中切口联合后路微小切口,男25肢,女17肢(男24例,女16例,其中男1例和女1例为双侧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按Schatzker分类:Ⅳ型18肢,Ⅴ型16肢,Ⅵ型8肢。术后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和放射学评分法评估疗效,并观察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估:后路小切口组优16肢,良13肢,可7肢,差3肢;后路微小切口组优19肢,良11肢,可8肢,差4肢,两组比较P=0.924。按Rasmussen膝关节放射学评级标准评估:后路小切口组优16肢,良13肢,可7肢,差3肢;后路微小切口组优19肢,良11肢,可8肢,差4肢,两组比较P=0.722。出现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小切口组10肢,微小切口组4肢,两组比较P=0.047。结论:采用后路小切口与后路微小切口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在膝关节功能康复方面无明显差异,后路微小切口较后路小切口有更小的皮肤坏死和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80年11月采取整块切除瘤体及用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一例右尺骨干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经过良好。现报导如下。徐某某,女,14岁,学生。右前臂包块一年余,近两月来逐渐长大、疼痛,半月来加剧,畏寒,发热3天。无外伤史。X 线片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完全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和脑啡肤都强,能阻止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用药后可迅速翻转阿片碱的作用,在内科急症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我们治疗急性中毒体会,特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具有广泛而复杂的生物功能,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对组织的生长和修复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对转化生长因子β1与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较多,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基因转导的实验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