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适应社会需求,改革创新招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琦  罗伟生  毛庭枝  谢恒 《华夏医学》2009,22(6):1140-1142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迅速,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备受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办学,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改革创新招生就业工作,不仅是高校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且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1],200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338万人,初次就业率为72.6%;2006年初次就业率为71.8%;2007年初次就业率为71%;2008年初次就业率为70%;2009年初次就业率只有68%.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大学生"待就业"人数将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82.
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荔枝核是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Sonn的成熟种子,又名荔仁或荔核,味甘、微苦,归肝、肾经。功效行气散结、祛寒止痛。荔枝核的化学成分有甾类、皂苷、挥发油、鞣质、脂肪酸、聚合花色素、糖类、蛋白质以及无机盐[1,2]。有文献报道荔枝核有降血糖、调血脂和抗氧化、保肝作用,水提取物及黄酮类化合物体外实验对乙肝病毒HBsAg,HBeAg,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4]。为了探讨荔枝核是否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进行了荔枝核  相似文献   
83.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通过活检术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成功分离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其后众多学者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证实Hp具有强烈而广泛的致病性,不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致病菌,而且与胃癌和胃粘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均有密切关系[1,2],防治Hp感染已成为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中医药诊治Hp感染相关性胃病研究取得一些成绩,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4.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尽管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在治疗胃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存在并发症多、不良反应大等问题。中药在近年来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被证实能够治疗胃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中药的特点是多成分、多靶点,而胃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这决定了中药防治胃癌存在相关作用机制不明等问题。因此,需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出发,从分子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层面揭示中药防治胃癌的作用机制。中医学认为胃癌的发生主要归结于肝气郁结、痰瘀气滞、津亏热结、正气衰败、癌毒胶结等因素。在文献中,中药复方主要为补益剂、清热解毒剂,如三草调胃汤、小建中汤、益气化瘀解毒汤等,而中药单体主要为攻毒杀虫类、清热类、活血化瘀药和理气药等。这些中药与中医学所认为的胃癌发生的病因病机相符合。研究发现,中药还可以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发挥促进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阻滞细胞周期、逆转细胞耐药等作用来治疗胃癌,但缺乏系统认识。该研究通过系统总结中药调控胃癌的相关信号通路,旨在明确中药治疗在胃癌分子机制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等过程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5.
蔡碧莲  张扬武  陈姗  罗伟生 《中医学报》2019,34(6):1170-1173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已逐渐成为中医认识肝病本质的重要手段。以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手段,将肝纤维化与中医证候的研究相结合,分析和评价肝纤维化分级,可使抽象的中医理论具体化,同时在寻找药物作用靶点及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方面发挥作用。但中药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使得其药效的物质基础不明确,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阐述。同时,人体的蛋白质组学特征千变万化,蛋白质组学技术难以掌握,其运用于肝纤维化的方药筛选和中医证候仍处于探索阶段,需在依据证候理论学的前提下,运用功能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来探讨证候,发现并揭示与证候形成相关的所有蛋白质及其特征,最终在整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上阐明证候的本质,来指导临床方药的选择,防治肝病及慢性肝病向肝纤维化、肝硬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6.
张夏  罗伟生  张扬武  王仕衍  禤传凤  康毅  陈姗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11-115,后插3-后插4
目的:观察大黄蒽醌联合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猴艾滋病病毒(SIV)与模型组差异蛋白质的表达。方法:建立艾滋病病毒模型,利用大黄及荔枝核提取大黄蒽醌及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共同作用于猴CEMx174细胞48h后,提取两组细胞的总蛋白,利用iTRAQ技术筛选出表达的差异蛋白,并且利用GO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富集度分析和注释以及对KEGG数据库进行信号转导通路的分析。结果:大黄蒽醌联合荔枝核黄酮组鉴定出116个特异蛋白,模型组鉴定出121个特异蛋白,两组的差异蛋白20个,其中5个蛋白表达上调,15个蛋白表达下调。GO数据库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蛋白、RNA、DNA等结合的分子功能,主要参与了免疫反应、信号转导、病毒感染、细胞凋亡的生物过程,细胞组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胞外体上。KEG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癌症通路、病毒致癌作用、肺结核、EB病毒感染、梅毒感染、补体途径、炎症介质的调节、调控细胞自噬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iTRAQ技术能够快速地筛选出差异蛋白,结合GO、KEGG分析能够以整体观阐释大黄蒽醌类联合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SIV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7.
皮肤瘙痒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治疗效果欠佳,服用西药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易复发,导师罗伟生教授根据30余年行医经验,将风邪和血虚归为主要病因,主要采用"祛风解表""养血活血"的治疗原则进行诊治,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8.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大鼠缺陷型TGFβ1Ⅱ型受体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为研究大鼠肝组织因TGFβ1Ⅱ型受体缺陷而阻断TGFβ1的作用后,对人工免疫性大鼠的肝组织及其他组织的影响提供实验材料.方法:根据大鼠肝组织TGFβ1Ⅱ型受体的基因序列,设计在特异的位置添加终止密码,在此序列两端加入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从而构建大鼠的缺陷型TGFβ1Ⅱ型受体基因序列,再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连接在真核表达质粒载体中,对此质粒载体进行酶切电泳鉴定和DNA测序加以验证.结果: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获取突变体TGFβ1Ⅱ型受体真核表达质粒载体,经过DNA测序鉴定,确认为实验预期所需.结论:TGFβ1Ⅱ型受体真核表达质粒载体构建成功,其关键涉及基因片段及载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89.
90.
罗伟生教授认为胃脘痛,病位虽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临床发病以脾虚为根本病因,以气滞、血瘀、寒邪、湿热等为标,根据不同的病因,可分为肝气犯胃、瘀血停胃、寒邪客胃、湿热中阻、饮食伤胃、脾胃虚寒等证型。临床上多见肝气犯胃型,肝气犯胃又可分为肝郁气滞与肝郁脾虚两类,故治疗胃脘痛,罗教授主要以调理肝脾为主。肝郁气滞当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肝郁脾虚当以益气健脾,疏肝和胃。并在治疗上独创七方胃痛散,辨证治疗各类顽固性胃脘痛。罗教授强调治疗胃痛一定要分清虚实寒热,在治疗上要因人而异,调和气血阴阳,最终才能达到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胃和自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