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双术抗纤方(黄芪、麸炒白术、柴胡、醋莪术、丹参、荔枝核)改善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3.0 m L·kg-1质量分数为40%的CCl4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每周注射2次,共注射8周。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模型组(7只)、阳性对照组(7只,灌胃43.19 mg·kg-1水飞蓟宾)、中药低剂量组(6只,灌胃4.3 g·kg-1双术抗纤方颗粒)、中药中剂量组(6只,灌胃8.6 g·kg-1双术抗纤方颗粒)、中药高剂量组(7只,灌胃17.2 g·kg-1双术抗纤方颗粒);每日1次,连续灌胃给药4周,除空白对照组外,余各组在给药同时继续皮下注射CCl4。采用HE、Masson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Ⅳ型胶原(ColⅣ)、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Weste...  相似文献   
32.
肝纤维化是不同肝损害的最后转归,并且是可以逆转的。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显示肝细胞和星状细胞的凋亡对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线粒体凋亡途径中Bcl-2、Bax表达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抗肝纤维化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3.
分析了当今少数民族医药教育的概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当前广西在少数民族多元化背景下的民族医药高等教育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壮瑶医药人才KAQ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观察荔枝核总黄酮对HSC-T6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荔枝核总黄酮是否可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影响肝纤维化的进程。方法 设置荔枝核总黄酮20μg/mL、40μg/mL、80μg/mL、160μg/mL、320μg/mL组和细胞对照组、空白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选择最佳的荔枝核总黄酮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后续实验设置荔枝核总黄酮组、秋水仙碱组、细胞对照组及空白组,加入相应培养基培养24 h、48 h、72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JNK、ERK、p38蛋白及其相应磷酸化蛋白(p-JNK、p-ERK、p-p38)表达情况。结果 荔枝核总黄酮的最佳实验浓度为160μg/mL,最佳干预时间为...  相似文献   
36.
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治疗CIS与抑制神经炎性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抵抗神经元凋亡、调节自噬、促进神经元再生和修复、促进血管重塑、调节脑血管储备、调节脑代谢、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等多种作用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对以上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CI...  相似文献   
37.
146例消化性溃疡的胃锐诊断与胃痛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3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慢性浅表性胃炎(除外萎缩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慢性胃炎的68.9%.其临床多具有胃脘不适,或痛或胀,或痞闷,嗳气呃逆,纳食不振,口干口苦,胃脘灼热,嘈杂,大便或干或溏等症状,属中医“胃脘痛”、“胃痛”、“痞满”等范畴。为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我们从1988年8月到1989年12月,对在我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350例患者,从病程、粘膜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39.
胃镜下清创加中西药内服治疗难治性溃疡的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胃镜下清创喷药加中西药物内服治疗难治性溃疡的效果,将80例难治性溃疡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以胃镜下局部清创喷药加内服自拟中药八方胃宝胶囊和法莫替丁;对照组40例用法莫替丁加羟氨苄青霉素内服。两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溃疡的愈合率、HP的根除率及溃疡的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运用胃镜下清创加中西药物内服治疗难治性溃疡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0.
大孔树脂纯化荔枝核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筛选适合分离和纯化荔枝核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立其纯化工艺参数,以期制备出符合中药有效部位要求的荔枝核总黄酮,为将荔枝核总黄酮开发成中药五类新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纯化荔枝核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吸附率等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液pH值、径高比、上样体积、上样体积流量、洗脱液体积分数、洗脱液体积及洗脱体积流量对其纯化工艺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纯化工艺参数。结果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荔枝核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树脂与药材的质量比3∶1,上样液质量浓度为4~6 mg/mL,上样体积流量1 mL/min,上样体积2 BV,径高比1∶12,上样液pH为2,洗脱时先以20%乙醇3 BV除杂,再用60%乙醇3 BV洗脱,洗脱体积流量4 mL/min。结论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可以纯化荔枝核总黄酮,在所确定的纯化工艺参数下,荔枝核总黄酮质量分数从29.22%升至平均67.37%,固形物由1.25 g减少至0.40 g,建立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荔枝核总黄酮的纯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