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69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90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1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2 毫秒
41.
42.
邓小川  杨傲飞  何承建 《中国骨伤》2014,27(10):833-837
目的:探讨盘龙七片配合腰椎小关节松解术治疗风湿痹阻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对120例风湿痹阻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将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盘龙七片组和对照组,各60例.盘龙七片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46 ~65岁,平均(60.40±3.36)岁;病程2~15年,平均7.6年,采用口服盘龙七片配合腰椎小关节松解治疗.对照组男24例,女36例;年龄48~63岁,平均(61.20±2.47)岁;病程3~14年,平均6.9年,单独腰椎小关节松解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3个月随访时采用JOA评分(15分法)和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7个月,平均5.6个月.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有7例症状复发,盘龙七片组仅1例复发.治疗后4周及3个月时,盘龙七片组ODI、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风湿痹阻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小关节松解配合口服盘龙七片法,辅以腰背肌功能锻炼,可缓解腰部及下肢疼痛症状,改善下腰椎功能状态,是保守治疗此类疾病的良好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3.
目的检测艰难梭菌毒素B(TcdB)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研究其引起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cdB处理SW48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TcdB显著抑制了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作用48 h后的抑制率为46.36%,呈一定的时间-浓度相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800 ng/ml的TcdB作用48 h,SW480细胞凋亡率为20.83%,呈一定的时间-浓度相关性。结论艰难梭菌毒素B能够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4.
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相关,高危型HPV(high risk-HPV,HR-HPV)突破机体抗病毒的防御机制,在宫颈部位的整合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始动因素和病理基础.作为机体防御机制中的重要分子,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在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及抵御病毒感染、抗肿瘤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宫颈癌组织中PKR常处于去磷酸化的失活状态,并与HPV感染、宫颈癌病情进展及不良预后有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HPV18 E6癌基因对PKR/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α subunit of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eIF2α)信号传导通路活性及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干咳清糖浆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TLC法对干咳清糖浆中贝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糖浆中的栀子苷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波长:238nm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贝母;栀子苷线性范围为0.50μg-4.02μg,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1.2%。结论: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6.
精子DNA碎片化检测对男性不育诊治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子DNA碎片化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精子发生过程中异常的染色质包装、氧压胁迫或凋亡异常有关。使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彗星实验、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和精子染色体扩散实验等方法检测精子DNA碎片化程度。精子DNA碎片化会导致不育、反复流产和助孕治疗成功率低。对于精子DNA碎片化的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在DNA碎片化的发生机制及建立一种简单易行、易于标准化的临床检测方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ERCC1基因表达与卵巢癌顺铂耐药的关系。构建携带ERCC1基因小发夹干扰RNA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观察RNA干扰ERCC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T-PCR方法检测COC1、COC1/DDP细胞中ERCC1基因表达,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携带ERCC1小发夹干扰RNA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COC1/DDP细胞,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内ERCC1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改变。结果COC1/DDP细胞中ERCC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COC1细胞。重组质粒转染后,COC1/DDP细胞中ERCC1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转染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显著增加。结论COC1/DDP中ERCC1基因表达增强与卵巢癌顺铂耐药相关。RNA干扰抑制ERCC1基因表达能增加卵巢癌耐药细胞COC1/DDP对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受1,25二羟维生素素D3调控的雌激素受体α表达载体联合他莫西芬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本室构建的含有4个拷贝维生素D反应元件(VDRE)和胸苷激酶启动子(Tk)的VDRE-Tk-ERα表达载体转染到MDA-MB-231细胞中,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对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诱导表达并通过末端原位法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他莫西芬诱导转染该表达质粒的MDA-MB-231凋亡诱导效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因子kB(NFkB)P65活性亚单位表达以及核转位情况的变化.结果 1,25二羟维生素D3能够有效诱导MDA-M-231VDRE-ERα细胞内ERα的表达,在此基础上与他莫西芬联合作用较对照和单独作用组能够有效诱导该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与此同时,NFkB P65活性亚单位的表达以及核转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 利用1,25二羟维生素D3可通过靶控外源性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进而调控NFkB P65活性亚单位的表达及活性,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最终恢复乳腺癌细胞对他莫西芬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49.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 (GFAP) and taurine transporter (TauT) in the retinal Müller cells in high glucose culture with taurine an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glucose on the taurine transporting, and the possibl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aurine on MUller cells in early diabetic retinopathy. Methods: The Müller cells from the rat retina were cultured in high glucose, and GFAP and Taut expressi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cell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taurine by immuocytochemical fluorescein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High glucose enhanced the expression of GFAP and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auT in Müller cells. Taurine decreased the up-regulation of GFAP in the cells which was induced by high glucose; 0. 1-10 mmol/L taurine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auT in Müller cells. Conclusion: Taurine can inhibit the changes in Müller cell resulted from high glucose.  相似文献   
50.
本文应用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制备的自体中草药肿瘤疫苗,对12例术后乳癌(其中5例为复发转移癌)患者进行了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IgG、LTT、CD、CD细胞与CD/CD比值几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5例复发性转移癌中4例取得满意的近期治疗效果,1例多部位转移者治疗无效。作者认为:应用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制各的自体肿瘤疫苗可以解除机体对自体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度,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机能状态。对术后复发转移癌的早期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加之石蜡包埋组织易保存的特点,为乳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