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求左氏温阳针方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左氏温阳针方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鼻痒、鼻塞、喷嚏及流涕等4大症状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的鼻痒、鼻塞、喷嚏及流涕4大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更显著(P<0.01)。(3)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更显著(P<0.01)。【结论】温阳针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2.
观察岭南传统天灸4号方(由黄芥子、吴茱萸、郁金等中药组成)治疗轻度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为轻度抑郁障 碍人群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将61例轻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岭南传 统天灸4号方天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岭南传统天灸4号方安慰剂天灸治疗。每周治疗2次,每次治疗间隔3~4 d,疗程为 6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的变化 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6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7.42%(24/31),对照 组为26.67%(8/30),组间比较(秩和检验),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量表评分方 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和PHQ-9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试验组对HAMD-17评分和PHQ-9评分 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安全性方面,研究过程中,有5例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本 次天灸治疗相关,且5例不良事件均发生在试验组中,均为穴位贴敷处发生轻微水泡,经相关处理后均可继续参与本次试 验。【结论】岭南传统天灸4号方可以有效改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海马cAMP反应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盐酸氟西汀,剂量为1.8 mg·kg-1·d-1),每组8只。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给予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法复制抑郁症模型;针刺组大鼠造模后针刺合谷穴和太冲穴,并加电针,每日1次,每次15 min,左右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持续21 d。西药组大鼠造模后以氟西汀灌胃,每日1次,持续3周。应激后22 d以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大鼠海马组织存储于-70℃备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CREB mRNA、BDNF mRNA的表达。【结果】抑郁症模型组大鼠海马中的CREB mRNA、BDNF 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下降(P0.01);西药组和针刺组大鼠海马CREB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西药组和针刺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抑郁症大鼠海马CREB mRNA表达,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4.
艾绒艾条作为使用最多的灸法用具存在操作不方便和不安全,既浪费人力又污染空气的缺点[1,2].为克服其缺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联合研制的一种新型灸法用具--电温灸器,治疗痛经和胃脘痛的疗效与温针灸无显著差异[3].本文拟观察电温炙器对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进一步验证其替代艾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5.
腹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fis,KOA),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属中医“膝痹、伤筋”范畴,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和比较难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压痛、运动受限、捻发音,偶有关节渗出液和无全身反应的不同程度关节炎症。笔者自2005年7月到2006年3月采用腹针治疗,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126.
司徒铃教授运用背俞穴治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徒铃教授运用背俞穴治病经验符文彬(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120)谢金华(广州中医学院广州510407)关键词:背俞穴,中风后遗症,脱发,哮喘,荨麻疹,腰腿痛,前列腺炎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是内脏与体表联系的部位,它具有反映内脏...  相似文献   
127.
眼针疗法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针疗法是以经络的共性即十二经脉直接或间接与眼睛有密切联系为依据,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疗法。由于该疗法取穴都在眼球周围、眼眶边缘,并且须查球结膜上血管的形色变化而辨证取穴施治,因此称为眼针[1]。自1974年公布于世后,不少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临床和实...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岭南传统天灸疗法3号方治疗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号方组和安慰剂组,每组50例,3号方组患者接受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治疗,以黄芥子粉、熟附子粉、威灵仙粉等按比例研粉加姜汁制成药膏;安慰组采用安慰剂治疗,以荞麦粉加入色素、姜汁制成药膏。两组疗程相同,均5 d/次,共治疗10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OMAC量表评分及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OMAC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号方组的WOMAC评分和VAS评分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号方组的有效率为72%,安慰剂组的有效率为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可缓解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方法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9.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8年3月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的国内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单纯西药组相比,针药结合在改善药物戒断症状评分(MD=-0.84,95%CI[-2.38,0.71])、体质量(MD=0.42,95%CI[-2.13,2.98])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MD=-4.33,95%CI[-13.44,4.7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组在改善戒断症状评分(MD=-9.02,95%CI[-13.37,-4.67])方面优于无干预治疗组(空白组),针药结合组的戒断症状评分疗效(OR=3.39,95%CI[1.56,7.43])优于单纯西药组,针药结合对戒断症状乏力维度(MD=-0.05,95%CI[-0.07,-0.03])与戒断症状厌食维度(MD=-0.06,95%CI[-0.08,-0.04])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治疗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的疗效优于无干预治疗;针药结合的戒断症状评分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针药结合在改善戒断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体质量方面的疗效与西药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观察侧脑室注射L-α-aminoadipic acid(L-AAA)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变及电针的治疗效应.方法 将4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侧注NS组)、侧脑室注射L-AAA组(侧注LAAA组)、针刺组、利鲁唑灌胃组(药物组),每组9只;观察侧脑室注射L-AAA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及电针、药物对侧脑室注射L-AAA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结果 侧脑室注射L-AAA后大鼠出现体重下降、新环境抑制饮食时间延长、糖水消耗率下降和运动量减少等类抑郁症状,与空白组及侧注NS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电针、药物治疗后大鼠的类抑郁症状明显减轻,与侧注射LAAA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空白组、侧注NS组).结论 侧脑室注射LAAA后可以诱发大鼠的类抑郁症状,而电针可以明显改善此类症状,且疗效与利鲁唑相似.据此推测电针抗抑郁的机制可能与促进星形胶质细胞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