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常氧和低氧下,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STS)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s)增殖和促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STS治疗瘢痕疙瘩的可能作用。方法原代培养5例KFs,将细胞分组,分别在常氧(21%O2)和低氧(2%O2)下用不同剂量的STS(0、50、100、200、400、800μmol/L)干预48 h,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同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不同剂量的STS(0、100、200μmol/L)同样干预48 h,实时定量PCR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骨细胞特异因子2(Periostin)的mRNA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1α、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低氧与常氧下的KFs增殖活力无明显差异;STS在常氧和低氧下明显抑制KFs增殖(P0.01),其有剂量依赖性,在低氧条件下STS的起效剂量比常氧下的高。低氧能够引起HIF-1α的mRNA和蛋白分别增加0.606(P=0.037)、0.950(P=0.002),VEGF mRNA上调7.256(P=0.043),Periostin mRNA上调6.285(P=0.006),TGF-β1蛋白增加1.641(P=0.011),对ColⅠ和ColⅢ的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常氧下,200μmol/L的STS增加HIF-1α和Periostin的mRNA表达分别为0.750(P=0.015)和8.553(P=0.000),减少TGF-β1、Col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分别为0.349(P=0.007)、0.320(P=0.006)、0.453(P=0.015),对TGF-β1蛋白和VEGF 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低氧48 h,200μmol/L的STS使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减少0.548(P=0.016)、0.984(P=0.001),对TGF-β1 mRNA和蛋白以及ColⅠ、ColⅢ、VEGF、Periostin的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常氧和低氧下STS对KFs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够影响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可能作为治疗瘢痕疙瘩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检测微纤维蛋白1(FBN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TGF-β1的相关性,探讨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分子机理.方法 用RT-PCR法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三种组织中FBNI和TGF-β1mRNA的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FBN1蛋白在人类皮肤组织的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研究.结果 FBN1 mRNA在瘢痕疙瘩(0.802±0.116)高于正常皮肤(0.252±0.067)218.25%(P<0.01),增生性瘢痕(0.628±0.144)较正常皮肤增高149.21%(P>0.05).TGF-β1在瘢痕疙瘩较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分别增高200.27%和92.81%(均为P<0.01);FBNI和TGF-β1 mRNA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量呈正性相关(r=0.820,P<0.01).FBN1蛋白主要在人类皮肤组织的表皮、毛囊和汗腺的基底膜以及真皮层的血管内皮细胞、部分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中表达阳性.在真皮层,FBN1蛋白在瘢痕疙瘩(0.117±0.042)表达量较正常皮肤(0.185±0.043)和增生性瘢痕(0.181±0.048)分别减少36.76%和35.36%(均为P<0.01).结论 FBN1在瘢痕疙瘩表达异常,它是瘢痕疙瘩相关基因(瘢痕相关基因),可能通过参与TGF-β1信号通路的调节影响病理性瘢痕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人胸腺素β4(thymosin β4,TMSB4)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观察病毒感染293T细胞后TMSB4 mRNA和蛋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TMSB4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设计特异性干扰人TMSB4基因的小发卡RNA序列,合成含有干扰序列的双链DNAoligo,与经AgeI和EcoRI双酶切后的pGCSIL-GFP载体连接产生慢病毒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a并对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测序鉴定。慢病毒载体、包装系统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将获得的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TMSB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生成的TMSB4 shRNA慢病毒感染原代成纤维细胞。结果感染重组慢病毒的293T细胞与空病毒转染阴性对照细胞的TMSB4 mRNA表达分别为0.56±0.11和1.00±0.06(P=0.0006),实验组细胞的敲减率为44%。实验组TMSB4蛋白表达水平0.042±0.007比阴性对照组细胞0.093±0.009的表达降低55%(H=461.342,P〈0.001)。感染重组慢病毒的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与空病毒转染的对照细胞相比,TMSB4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结论TMSB4基因干扰慢病毒构建成功并能显著降低TMSB4基因和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成功感染原代成纤维细胞使其目的基因蛋白减少,为进一步研究TMSB4基因的功能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4.
乳房假体周围纤维包囊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内容物的乳房假体周围纤维包囊在组织病理学上的特点。方法 对20例隆乳术后因不同原因行假体取出者的假体周围纤维包囊进行组织学研究,行HE、Masson和Mallory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假体包裹的组织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 不同假体包囊均有胶原纤维的沉积、炎症细胞浸润和少量毛细血管增生,部分包囊内层可见有扁平上皮样细胞层。但不同假体包囊又各有其特点。结论 ①本组任何乳房假体都可引发纤维组织包囊形成。②部分假体纤维包囊的内层表面可能出现“滑膜化生”现象。③植物油假体纤维包囊胶原沉积过度,囊壁增厚,易出现硬化,不宜选用。④PVP假体包囊内大量的炎性细胞提示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应慎用。  相似文献   
35.
<正> 淋巴细胞的激活需要钙离子参加。我们的实验兴趣在于,钙拮抗剂异搏停能否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激活来抑制移植排斥反应。 材料与药物 异搏停为西德Knoll产品,批号287602;醋酸强的松为常州制药厂产品,批号850210;硫唑嘌呤为广州第二制药厂产品,批号780102;均以生理盐水配制。动物:LACA小鼠为受体,体重2±4g;新生48h内昆明种小乳鼠为供体,不拘。  相似文献   
36.
为进一步探讨工业发酵生产的蜜环菌提取物的药理作用,我们观察了蜜环菌提取物的抗炎症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蜜环菌提取物为江苏省金湖制药厂提供,系合并工业发酵生产的蜜环菌粉的水提液及水提残渣的乙醇提取液浓缩并经真空干燥而成,每克相当于蜜环菌粉5克。 一、抗炎症作用 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的影响:蜜环菌提取物5和12.5g/Kg灌胃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的抑制率分别为0%和36.7%(P<0.05),阳性对照药水杨  相似文献   
37.
“双途径化疗(Two route chemotherapyTRC)”,系给肿瘤局部引入大剂量抗癌药物,全身则给予解毒剂,以降低毒性提高疗效。本实验研究顺铂(DDP)合用硫代硫酸钠(STS)的TRC 对晚期转移性肝脏肿瘤的大鼠生存期及肝,肾毒性等的影响.用1毫升含1×10~6个活瘤细胞的溶液作肠系膜静脉接种后6天,大鼠肝脏可见直径为0.5~1.0mm的转移灶,此时对动物进行不同治疗。  相似文献   
38.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胸腺素β4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病理性瘢痕中胸腺素β4(TMSB4)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以组织块培养法于体外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比较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及其培养的3组成纤维细胞中TMSB4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上述3种组织中,TMSB4 mRNA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量显著少于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P均<0.01),瘢痕疙瘩TMSB4 mRNA表达的平均值比增生性瘢痕减少66.98%,比正常皮肤减少62.48%.在上述3种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TMSB4 mRN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少于增生性瘢痕,平均减少27.13%(P<0.01);比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平均减少16.07%,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MSB4 mRNA在瘢痕疙瘩组织及其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说明其与瘢痕疙瘩形成密切相关;TMSB4 mRNA在瘢痕疙瘩中表达减少可能是瘢痕疙瘩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9.
无痛微针透皮贴片对局部应用利多卡因的促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NS-TP-5B型无痛微针透皮贴片对局部应用利多卡因的透皮促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设计.每名志愿者左右臂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无痛微针透皮贴片和模拟贴片处理,测定局部应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试验组20 min测定的疼痛评分与基线相比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4.7±1.5 vs 6.1±1.5,P<0.001).对照组20 min结果与基线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无痛微针透皮贴片对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具有一定的透皮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耳外伤性皮肤早期瘢痕增生模型 ,将 2 4只兔随机平均分为 3组 ,每组 8只 ,各组瘢痕内分别注射维拉帕米 2 5 μl(0 .0 6 2 5mg) 瘢痕、曲安缩松 2 5 μl(1mg 瘢痕 )、生理盐水 2 5 μl(0 .2 2 5mg 瘢痕 ) ,1次 10d ,共 2次。观察瘢痕外形变化。治疗后 2 0d在瘢痕处取材 ,切片行HE及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 ,计算瘢痕增生指数、切片内成纤维细胞数密度 ,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测算切片内胶原纤维面密度。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维拉帕米组和曲安缩松组瘢痕均变软、变平 ,色泽变浅 ,瘢痕增生指数及胶原纤维面密度均降低 ,3组间成纤维细胞数密度无显著变化 ;维拉帕米组瘢痕增生指数高于曲安缩松组 ,胶原纤维面密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外伤性兔耳早期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维拉帕米可降低瘢痕内胶原含量 ,引起瘢痕萎缩。本实验条件下维拉帕米的促瘢痕萎缩作用弱于曲安缩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