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目的] 制备一种有长循环效果的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和体外抗肿瘤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通过超速离心法检测包封率;通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等对制剂进行表征。采用CCK-8法考察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性,以香豆素-6和Hoechst 33342为荧光探针定量考察细胞摄取行为。[结果] 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为(19.68±1.25)nm,多分散指数为(0.28±0.68),Zeta电位为[-(20.27±1.27)]mV。平均包封率为98%,制剂外观圆整,分布均匀。紫草素以无定型物包载于制剂中。紫草素的抗肿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中、高剂量的PEG修饰制剂组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未修饰制剂组和溶液组。细胞摄取实验结果与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制备的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体系稳定,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和细胞摄取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武汉地区儿童分离CRAB中获得性碳青霉烯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期间武汉市儿童医院急救科、新生儿内科、心胸外科、骨外科、呼吸内科及肾内科住院患儿分离的非重复CRAB 40株,使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GNS-142检测菌株的MIC值,PFGE分析耐药菌株的同源性.采用PCR扩增KPC、IMP、GIM、SPM、SIM、OXA-23、VIM 7种获得性碳青霉烯酶基因及整合酶基因,测序确定基因型,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分析细菌耐药性的转移方式,Southern blot试验定位耐药基因.结果 40株CRAB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率分别为20%、5%、93%、93%、95%及23%;PFGE分型共检出11种克隆株,其中A型29株,B型2株,C~K型各1株.11株同时产IMP-4型MBL及OXA-23酶,26株只产OXA-23酶;未检出GIM、SPM、SIM、KPC和VI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36株鲍曼不动杆菌携带Ⅰ类整合子(Int1).Southern blot表明Int1、IMP-4及OXA-23型定位于细菌染色体上.未见质粒接合转移试验阳性菌株.结论 A型克隆耐药株为本地区最常见CRAB菌株,OXA-23酶及IMP-4型是CRAB中主要的获得性碳青霉烯酶类型,其中以OXA-23型最为常见,Int1介导的OXA-23及IMP-4基因的水平传播及A型耐药克隆株的传播是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性传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3.
老黄的耳廓上长了一个小疙瘩,在这四五年间不疼也不痒.在体格检查时发现,双侧耳轮缘上有几颗黄白色米粒大小的肿物,质地如软骨,且与软骨相连,表面皮肤非常薄,无破溃、无充血、无压痛,耳后及耳前淋巴结未触及.老黄告诉医生,这几年他看过几家医院,有的医生说是软骨增生,有的说是软骨瘤,长得不快,也没有什么症状,但是心里总是有点担心,趁着到医院看痛风的老毛病,随访观察一下.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痛风病史,医生局部检查发现,双侧耳轮有比较特征性的结节,诊断为耳廓痛风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FTS-CNP)联合二维码在胸腔镜肺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入住胸外科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胸外科护理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制定快速康复护理路径,根据护理路径内容拍摄小视频并生成二维码,制定护理流程卡悬挂于患者床尾,内容包括麻醉、液体控制、镇痛、饮食、早期下床活动等。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拔管时间、睡眠质量、术后3天疼痛分值、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3天疼痛分值、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调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FTS-CNP联合二维码护理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5.
46.
细胞自噬又称"自食"过程,构成的降解途径对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是不可或缺的。细胞自噬水平在细胞应激反应时显著增强。大量研究表明自噬在癌症、自身免疫紊乱等人类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自噬是把"双刃剑",可能具有抗病毒作用,也可能会被病毒利用,为病毒服务,这取决于病毒种类、细胞种类以及细胞应激反应。本文旨在概括目前自噬和病毒之间的关系,总结自噬在病毒感染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47.
秦欢 《海峡药学》2016,(10):189-190
目的:探索、研究和分析卡介苗接种方法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预防过程中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该院进行疫苗接种的儿童患者80例,分别对他们的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研究组进行卡介苗接种,对照组不进行卡介苗接种,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分期和结素试验结果的比较。结果按照传统的分期标准和方法,可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进行分期。结果说明临床早期研究组占的比例比对照组高,晚期研究组所占比例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素试验结果表明,研究组结素试验阴性比对照组高,阳性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研究组早期发病率较高,对照组晚期发病率较高;研究组预后结核试验阴性比例高,对照组阳性比例高。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胸水和外周血中γδT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探讨2群细胞在该病的发生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0例,分别采集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和治疗后(7~10 d)的胸水及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和Th17细胞的比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抗结核治疗前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γδT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表达IFN-γ的CD3+T和γδT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患者胸水中的CD3+T和γδ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患者外周血(P<0.05),胞内IFN-γ水平与2群细胞变化一致。抗结核治疗后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CD3+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而γδT细胞比例下降,胞内IFN-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抗结核治疗前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患者胸水中CD4+T细胞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而Th17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抗结核治疗后患者胸水中CD4+T和Th17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IL-17+T与Th17细胞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CD4+RORγt+T与Th17细胞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64,P<0.05)。结论γδT和Th17细胞在抗结核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提示2群细胞可能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法尼醇X受体(FXR)在胆汁淤积幼龄大鼠模型中表达及利胆合剂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利胆合剂高、低剂量组。正常和模型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其余UDCA或利胆合剂灌胃。第5天(正常组除外)给予α-异硫氰酸奈酯(ANIT),ANIT 48h处死。检测血清TBIL、DBIL、TBA、ALT、AST、GGT、ALP,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FXR及小异源二聚体伴侣(SHP)、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家族2多肽B4(UGT2B4)、胆盐输出泵(BSEP)mRNA;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FXR及SHP、UGT2B4、BSEP蛋白。结果模型组TBIL、DBIL、TBA、ALT、AST、ALP、GGT水平较正常组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UDCA组、利胆合剂高、低剂量组TBIL、DBIL、TBA、ALT、AST、ALP、GGT水平降低(P0.01);与UDCA组比较,利胆合剂高、低剂量组TBIL、DBIL、TBA、ALT、AST、ALP、GGT水平降低(P0.01);与利胆合剂低剂量组比,高剂量组AST、TBA、GGT水平降低(P0.01)。模型组FXR、SHP、UGT2B4、BSEP mRNA及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UDCA组、利胆合剂高、低剂量组FXR、SHP、UGT2B4、BSEP mRNA及高剂量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低剂量组FXR、BSEP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UDCA组比较,利胆合剂高、低剂量组FXR、SHP、UGT2B4、BSEP 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P0.05);与利胆合剂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FXR、SHP、UGT2B4、 BSEP mRNA表达量升高(P0.01,P0.05), SHP、UGT2B4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利胆合剂可缓解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且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高,效果越明显,其疗效优于UDCA,其机制可能与促进FXR及下游的SHP、UGT2B4、BSEP分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功能障碍(PCB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PCBD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基础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根据中医症候不同,采用辨证施治。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治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中治愈9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功能障碍具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