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寻找急性左心衰竭利尿剂降阶梯的合适时间节点,避免利尿剂过早降阶梯致病情迁延不愈,住院时间延长;同时避免过晚利尿剂降阶梯致低容量休克、血栓事件等不良反应发生。方法:2015-01—2018-03期间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患者95例,将其随机分为临床症状缓解、NT-pro BNP降低及D-D二聚体升高3组。3组分别于不同时间节点对利尿剂降阶梯处理。临床症状缓解组依据临床表现缓解,检验指标接近正常为节点;NTpro BNP组依据NT-pro BNP较前下降30%为节点;D-D升高组依据血清D-D高于正常值为节点。比较3组住院时间、降阶梯时间节点肺水肿缓解率、利尿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组肺水肿缓解率显著低于NT-pro BNP降低组和D-D二聚体升高组(P0.05);D-D二聚体升高组利尿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临床症状缓解组和NT-pro BNP降低组(P0.05)。NT-pro BNP降低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临床症状缓解组及D-D二聚体升高组(P0.05)。临床症状缓解组、NT-pro BNP降低组及D-D二聚体升高组利尿剂降阶梯时间节点分别为静脉使用利尿剂后(48.0±1.5)、(146.0±3.3)、(218.0±4.1)h。结论:当NT-pro BNP较治疗前降低30%可作为利尿剂较为合适的降阶梯时间节点,其时肺水肿基本缓解,利尿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合适的利尿剂降阶梯时间节点大约在治疗后6d左右。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M区个体诊所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现况。结果共发放凋查表123份,回收123份,发现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设施存在问题,洗手指征、洗手程序、计时等认知均存在明显不足,区内口腔类诊所相对较好,53岁及以下医务人员相对较好,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在计时、洗手程序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P=0.0002)。结论 M区个体诊所医务人员手卫生知、信、行方面水平较差,建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对手的认知水平和手卫生执行力。  相似文献   
23.
血清谷草转氨酶极度升高的病因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存在于肝脏、心肌、骨骼肌、肾、脑等组织。血清AST水平升高对肝脏疾病是较特异的。已有文献阐述血清AST极度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几乎均提示肝细胞病毒性或中毒性坏死[1],而且其发生率极低。但近期有关文献报道:英国临床血清A...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以饮食控制结合降脂药物、抗氧化剂的内科综合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 ,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实际经验。方法 将 11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 ,同时口服水飞蓟素和辛伐他汀 ,疗程为 3个月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静脉点滴 ,疗程为 1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5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1.6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应以内科综合治疗为宜。抗氧化剂还原性谷胱甘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内科综合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吸人性肺炎初始抗菌药物的选择,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1例确诊为老年社区获得性吸人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采用社区获得性肺炎CURB-65病情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分为0~1分组(20例)、2~3分-1组(23例)、2~3分-2组(27例)及4~5分组(11例).0~1分组、2~3分-1组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每8h-次静脉滴注,共7d;2~3分-2组及4~5分组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 g,每8h-次静脉滴注,共7d.分析和总结各组的疗效和病死率.结果 4~5分组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其7d有效率与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的0~1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8/11)比80.0%(16/20),P>0.05].2~3分-1组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其7d有效率显著低于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的2~3分-2组[52.2%(12/23)比81.5%(22/27),P<0.05];2~3分-1组住院时间为(15±1)d,明显长于2~3分-2组的(7±1)d(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社区获得性吸人性肺炎CURB-65评分0~1分患者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可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2~3分及4~5分患者宜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艾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Hp)的疗效 ,以期寻找疗程短、疗效高的方案。方法 :10 1例Hp阳性病人随机分为 3组。治疗 1组 (31例 )予艾司奥美拉唑 2 0mg ,克拉霉素0 .5 g,阿莫西林 1.0 g ,疗程3d。治疗 2组 (35例 )予药物 ,剂量同治疗 1组 ,疗程 7d。对照组 (35例 )予奥美拉唑 2 0mg ,克拉霉素 0 .5 g ,阿莫西林 1.0 g ,疗程 7d。均每日 2次口服。停药 4wk查13C 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治疗1,2组 ,对照组Hp的根除率为 81% ,86 % ,83% ,均P >0 .0 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 ,19% ,2 1% ,P >0 .0 5。C/E为 2 .5 2 ,5 .75 ,6 .0 1,治疗 1组药费与疗效比值明显低于治疗 2组及对照组。结论 :艾司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根除Hp方案。 3d疗法更为短程、经济。  相似文献   
27.
氯沙坦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肝硬化PHT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25例,给予氯沙坦(50 mg/d)口服;B组23例,给予普萘洛尔(20~120 mg/d)口服;C组22例,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服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40 mg/d);三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每例患者的肝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PV),并计算门静脉血流量(QPV),同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透明质酸(HA).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肝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组和C组疗效优于B组(P<0.05),A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PCⅢ、HA明显下降(P<0.05或<0.01),而B组和C组治疗后PC Ⅲ、HA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用药前后三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肝硬化PHT的治疗.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旨在评估大承气汤结合阿斯匹林治疗胆囊结石患者胆囊低动力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66例胆囊结石患者系我院门诊患者,均行B超检查确认胆囊结石。将6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维生素C组21例,男性1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99±44岁,平均病程18±02年;多发性胆结石15例,单发性胆结石6例;胆囊壁均毛糙增厚,平均厚度为47±18mm。阿斯匹林组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78±52岁;平均病程21±04岁;多发性胆结石18例,单发性胆结石5例;胆囊壁均粗糙增厚,平均厚度43±12mm。阿斯匹林加大承气汤组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  相似文献   
29.
替考拉宁导致脓毒症患者红人综合征2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颖  朱科明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0):960-960
1 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男性,48岁.因"左肾癌"于2008-01-30 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2 d出现腹胀、呕吐及高热等急性肠梗阻症状,并迅速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及循环衰竭.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我区医疗机构检验科检验质量,为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样品检测的方法,2008年、2009年分别对39家、20家医疗机构进行了检查.[结果]临床血液学、乙肝标志物两对半两年抽检结果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临床血液学检查室间质控开展率高于2008年.公立医疗机构的临床血液学检查室内质控、室间质拉、乙肝标志物两对半室间质控的开展率明显高于民营医疗机构.[结论]部分医疗机构检验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医疗机构实验室需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