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目的 研究Notch1和Notch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术后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42例,同时取12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所有标本收集后立即放入液氮中保存.通过RT-PCR方法,检测NSCLC及正常肺组织标本中Notch1和Notch3的表达.结果 Notch1 mRNA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Notch1 mRNA在鳞癌与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Notch1 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Notch3 mRNA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略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不显著(P>0.05);Notch3 mRNA在鳞癌与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Notch3 mRNA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Notch1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Notch3在其中作用不确切.  相似文献   
52.
盛辉  苑春莉  刘波 《疑难病杂志》2007,6(3):164-167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诊断方法的选择和病因的确定。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FUO患者的诊断方法和病因。结果316例患者经过血清学、细菌学、体液检查、骨髓检查、组织活检、手术探查,并结合临床经过和试验治疗效果明确临床诊断。其中感染性疾病176例(包括细菌感染134例,病毒感染34例,真菌感染5例,其他3例),非感染性疾病140例(包括血管结缔组织病65例,肿瘤性疾病61例,其他疾病14例)。最后仍有46例患者诊断不明。结论对于FUO的诊断应该尽量获得病原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感染性疾病、血管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性疾病是FUO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EM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EMs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Ms异位内膜细胞中MMP-2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和对照内膜;EMs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细胞中TIMP-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EMs异位内膜中MMP-2和TIMP-2的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有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MMP-2和TIMP-2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4.
大豆皂甙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豆皂甙 (total soysaponin,TS)对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 SPC- A- 1的直接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克隆形成法、3H- Td R掺入法与四氮唑蓝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 TS的抑瘤效应。结果 给药后 SPC- A- 1细胞增殖受抑制 ,0 .5 mg/ ml剂量组抑制作用最佳 ,并出现细胞脱落、胞浆内颗粒状物堆积等形态学改变 ;动态观察发现给药后 2 4 h已有明显抑制作用 ,72 h达高峰。给药组克隆形成数、cpm和 A值明显少于对照组 (P<0 .0 5) ,3H- Td R掺入抑制率增加 ,细胞生存率下降。结论  TS通过抑制细胞 ;DNA合成、干扰细胞代谢及改变细胞外衣的性质 ,抑制贴附型细胞贴壁生长 ,对 SPC- A- 1细胞具有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方式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第2趾联合足背皮瓣再造拇指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1月,对8例拇指Ⅳ°缺损并伴拇指周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第2趾联合足背皮瓣的方法再造修复。结果8例8指再造拇指及其所携带的足背皮瓣全部成活。受区创口及皮瓣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32个月,再造拇指外形恢复满意,指端皮肤感觉好,皮瓣质地柔软,无臃肿。按照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测定标准评定: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对于拇指Ⅳ°缺损并伴拇指周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第2趾联合足背皮瓣进行再造,不仅再造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且可一期完成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逆行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8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以逆行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创面,供瓣区采用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I期愈合.l例术中因皮支被损伤改行趾短伸肌肌皮瓣,1例出现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1例在术中发现皮瓣无供血,放弃该方案.术后患者均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5例全部成活皮瓣质地、色泽基本正常,外观无明显臃肿.2例皮瓣坏死区局部疤痕增生,皮瓣质地、色泽接近正常.结论 逆行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血管解剖相对恒定,血管蒂长,皮瓣不臃肿,是修复足远端骨肌腱外露创面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7.
我科自2001年以来对非张力性气胸的胸腔闭式引流使用了3种引流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 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目前治疗方法很多,笔者不揣浅见仅对近几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情况综述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9.
略论七情致病与养生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0.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雷诺病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诺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本病临床少见,且大部分集中于女性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97年至今,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该病3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