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STAT3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PAsMCS并进行缺氧处理,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缺氧2、6、12和24h STAT 3mRNA和酪氨酸活性水平的变化;。H-TdR掺入法观察缺氧6、12和24h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缺氧2hSTAT3mRNA表达升高,6h达高峰。12h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常氧组;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示缺氧6hSTAT3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12h达高峰,24h下降;^3H-TdR掺入法测定结果示PASMCs。H-TdR掺入量在缺氧6h开始增加,随着缺氧时间延长,。H-TdR掺入量逐渐增加,至缺氧24h。HTdR掺入量最高。结论缺氧诱导PASMCs中STAT3 mRNA和蛋白酪氨酸活性水平增加,提示STAT3在缺氧致PASMCs增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炎的优点,以此引起临床应用上重视。方法将24例采用如意金黄膏结合西医传统疗法治疗静脉炎的病例与以往只采用西医治疗的24例病例进行比较并加以分析和探讨。结果西医组,治愈8例,好转11例,无效5例。中西医结合组,治愈13例,好转9例,无效2例。结沦对于静脉炎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平喘方及其拆方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转录因子T—bet、GATA-3表达的影响,研究平喘方及其拆方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对BALB/C小鼠用卵蛋白等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将120只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平喘方组、拆方1组、拆方2组、拆方3组。各组分别于雾化激发哮喘后7d、21d分两批处死、取样、检测,动态观察。采用RT—PCR(Real Time 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T—bet、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激发7d,拆方1、2、3组T—bet升高(P〈0.05);平喘方组和拆方2、3组GATA-3降低(P〈0.05);拆方3组T—bet/GATA-3比值升高(P〈0.05)。哮喘激发21d,平喘方及拆方1、2、3组T—bet升高(P〈0.01),GATA-3降低(P〈0.01),T—bet/GATA-3比值升高(P〈0.01);其中平喘方组、拆方3组T—bet表达高于拆方1、2组(P〈0.05),GATA-3低于拆方1、2组(P〈0.01),T—bet/GATA-3的比值高于拆方1、2组(P〈0.05或P〈0.01)。结论:平喘方及拆方各组均能不同程度地调节支气管哮喘小鼠Th1/Th2上游因子T—bet/GATA-3 mRNA的表达,对Th1/Th2细胞的失衡有纠正作用,拆方3组疗效接近平喘方组。  相似文献   
94.
原发性肝癌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李杰  白莉 《癌症进展》2010,8(4):357-360,365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及死亡病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4%。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与炎症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炎症在肝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就原发性肝癌与炎症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MR全身弥散成像(WB-DWI)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及寻找原发灶的诊断价值以及评估其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已知转移灶寻找原发灶病例以及10例已知原发灶寻找转移灶病例行全身WB-DWI检查。11例患者同时行同位素骨扫描(SPECT)检查。对WB-DWI图像与常规MR图像和SPECT图像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应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7例已知转移瘤寻找原发灶病例,14例WB-DWI确定原发灶,经病理或其他影像学证实为原发灶13例,假阳性1例,余3例阴性病灶,经病理或其他影像资料证实未见原发灶2例,1例心影后方1.5 cm肺癌WB-DWI漏诊,经CT及穿刺细胞学证实为肺腺癌,经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同时行骨扫描及WB-DWI患者,二者均阳性8例,骨扫描假阳性1例,WB-DWI假阳性1例,另1例二者均为假阴性的病灶位于左肋弓前方疼痛结节,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转移结节,WB-DWI与SPECT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B-DWI对全身转移灶及寻找原发灶方面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且WB-DWI对原发灶及检出其他部位转移灶方面明显优于SPECT,WB-DWI有望成为筛查恶性肿瘤患者全身转移及寻找原发灶的一种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以多西他赛为主的化疗方案与以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在Lauren分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11例晚期胃癌患者,对有随访结果的199例进行Lauren分型,其中肠型88例,弥漫型105例,混合型6例。一线以多西他赛为主化疗方案的109例,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方案的54例,其他化疗方案36例。中位可评价周期数为4周期,且疗效可评价。结果 在肠型组中以多西他赛为主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26.7%,疾病控制率(DCR)为86.7%,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FS)为4.50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5.67月;在肠型组中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15.0%,疾病控制率(DCR)为85.0%,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FS)为6.33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21.50月。在弥漫型组中以多西他赛为主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18.9%,疾病控制率(DCR)为67.9%,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FS)为2.53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7.23月;在弥漫型组中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10.7%,疾病控制率(DCR)为67.9%,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FS)为3.57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7.23月。因混合型病例较少,故未列入统计之列。结论 弥漫型胃癌较肠型胃癌的预后差。以多西他赛为主化疗方案和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方案在胃癌Lauren分型的肠型和弥漫型中ORR、DCR、mPFS以及mOS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对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1年1月-2010年6月55例小肠原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终点观察指标是中位无疾病生存期,次要观察指标为1年、2年生存率,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辅助化疗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mDFS)(分别为15.0月、28.0月(P=0.035<0.05);1、2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61.1%、73.7%(P=0.351)和36.1%、56.0%(P=0.418);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9%、100%(P=0.001)和68.0%、93.8%(P=0.025);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部位等对预后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具有能延长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时间的趋势,单纯手术组与术后辅助化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检测慢性荨麻疹(CU)患者血清中IL-35及IL-17的表达。方法: 病例组60例,根据荨麻疹活动性评分标准评价疾病严重程度,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CU患者与对照血清中IL-35和IL-17的水平,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U患者组血清IL-35水平为46.73±17.19n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73.78±25.51ng/L(P<0.05);CU组IL-17表达水平为18.03±8.8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3.29ng/L(P<0.05)。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与IL-35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1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35和IL-17可能与CU的发病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疏肝法预防性干预对哮喘小鼠NGF-Tr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10%OVA/AL(OH)3致敏、5%OVA激发复制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于激发前开始给药,至激发结束取材。用ELISA法检测BALF中NGF、TrkA浓度,W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NGF、TrkA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NGF、TrkA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NGF、Trk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各处理组NGF、TrkA浓度均较模型明显降低(P均〈0.01),两中药组NGF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地米组与模型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中药组TrkA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两中药组NGF、TrkA浓度下调不及地米组(P均〈0.01);PCF组NGF、TrkA蛋白表达与地米组相似(P均〉0.05),SG-PCF组显著优于地米组(P均〈0.05);两中药组NGF、TrkA浓度及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发作期干预方式下,化痰祛瘀疏肝法对哮喘小鼠升高的NGF、TrkA浓度及上调的NGF、TrkA蛋白表达均有降低作用,上述作用总体与化痰祛瘀平喘法相似,优于地塞米松。提示化痰祛瘀疏肝法对哮喘小鼠神经源性炎症NGF-TrkA信号通路有较为确切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2984名儿童检查者检测乙肝5项并时行分析。结果:2894例儿童中,①HBsAg阳性率为4.32%;抗-HBs阳性率为46.06%;HBeAg阳性率为3.32%;抗-HBe阳性率为1.04%;抗-HBc阳性率为6.37%。②男童、女童Hb-sAg阳性数分别为4.48%和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HbsAg阳性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儿童HbsAg阳性数分别为1.63%和22.8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与性别无关,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可减少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