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目的:臀部为褥疮等难治性创面的好发区域,且常合并感染,为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旨在探讨应用臀部局部肌皮瓣及穿支皮瓣治疗该位置难治性创面的指征及适应证.方法:针对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臀部创面,根据各类皮瓣及肌皮瓣的血管蒂位置与长度,制定临床治疗流程图,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臀部创面患者15名,应用不同的局部带蒂皮瓣进行手术治疗.随访6~12个月(平均8.7个月),其中1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坏死(6.67%),其余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臀部为良好的皮瓣供区,可以根据创面特点选择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局部皮瓣,解决大部分难治性创面覆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脐疝修补术与腹壁整形同期进行的可行性及临床优势.方法 术前按腹壁整形术的原则设计切口,沿此切口将腹壁皮肤及皮下脂肪向肋弓游离,显露腹直肌前鞘,显露并切除脐疝疝囊,利用聚丙烯网片无张力修补疝口,收紧腹壁皮肤,切除多余皮肤及皮下脂肪.结果 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共1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脐疝修补确切,腹壁松弛矫正满意,无脐疝复发、皮下血肿、血清肿、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过合理选择适应证腹壁整形和脐疝修补术同期进行可以取得治疗脐疝和改善形体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睾丸扭转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8例睾丸扭转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新生儿睾丸扭转共8例;年龄7h~8d;左侧3例,右侧5例;入院查体均发现阴囊肿大呈暗红色或黑紫色,内可及质硬包块,触痛阳性;超声检查示患睾增大、密度不均、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均行阴囊探查术,术中均发现精索睾丸扭转并已坏死,7例行患睾切除;病理结果示睾丸大片出血坏死,5例择期行对侧睾丸固定术.所有患儿随诊3~12月,1例家长拒绝切除患睾的患儿3月时B超复查已经萎缩,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对侧睾丸异常.结论 新生儿睾丸扭转的睾丸坏死率极高;当发现新生儿阴囊色泽改变、肿大触痛等改变,在不能除外睾丸扭转时应尽早行阴囊探查术.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 (liposome prostaglandin E1,Lipo PGE1)对扩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小型猪背部扩张随意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Lipo PGE1干预组)及对照组.在其背部形成8 cm×2 cm扩张皮瓣,通过不同时间远端扩张皮瓣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酶(MPO)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以及皮瓣微血管密度(MVD)、皮瓣存活率和皮温测定,观察Lipo PGE1对皮瓣成活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MPO及MD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MV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后皮肤温度明显升高.结论 应用Lipo PGE1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扩张皮瓣存活率.  相似文献   
75.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合并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但较易发生骨水泥渗漏,引起相关并发症。目的:观察在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椎体后壁破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使用骨填充网袋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纳入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CT及MRI显示所有椎体后壁有不同程度破损,其中男19例21个椎体,女21例28个椎体,年龄50-87岁;对40例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骨填充网袋推送骨水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变化、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栓塞发生,无骨水泥渗漏,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并获得10-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个月目测类比评分、椎体中柱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3个月时与治疗后1周目测类比评分、椎体中柱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椎体后凸成形中使用骨填充网袋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对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PTE)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探讨其对PTE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栓回输的方法制备PTE大鼠模型.L-Arg组经腹腔注射L-Arg 100mg/kg。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肺组织eNOS和GOX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肺栓塞后病理可见肺动脉血栓形成,炎性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L-Arg组肺组织病变程度减轻,eNOS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COX2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结论PTE时,L-Arg可通过下调肺内eNOS表达和上调COX2表达起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胞间黏附分子1在海洛因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毒品泛滥的日趋严重,海洛因相关疾病日愈增多。48%~80%海洛因过量中毒有肺水肿.而伴有肺水肿的海洛因过量中毒病死率可高达20%。近年发现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黏附功能是参与炎症性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我们的实验拟通过复制海洛困急性肺损伤(ALI)的大鼠模型,观察ICAM-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与肺  相似文献   
78.
铜绿假单胞菌CAP与HAP的临床特点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慧  陈升汶  邱晨  白明 《山东医药》2007,47(10):48-49
对铜绿假单胞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进行药敏试验,比较二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显示,CAP与HAP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HAP多发生在呼吸科ICU、脑外科和外科ICU,存在与其他细菌的混合感染,病死率高于CAP,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一三唑巴坦的耐药率高于CAP。提示铜绿假单胞菌HAP比CAP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应加强对呼吸科ICU、脑外科和外科ICU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9.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SCAG)目前在国内已作为冠心病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主要方法.该技术虽然成熟、安全,但属有创性检查,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尽管发生率低,但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80.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分析4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并用ELISA方法检测同标本血中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的浓度。结果4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9.1±2.3)%,与对照组(4.1±0.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2例鳞癌、19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20.1±0.9)%、(18.8±0.4)%、(19.2±0.4)%,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0.6)%,P<0.05;20例Ⅲ、15例Ⅳ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21.4±2.1)%、(20.1±1.3%),均显著高于11例Ⅱ期患者(10.6±1.5)%,P均<0.05。肺癌组外周血清中TGF-β1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比例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0615,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有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且与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