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6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们采用祛疣煎剂(自制)治疗面部扁平疣,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面部扁平疣患者50例,随机分A、B两组,A组为祛疣煎剂常温湿敷组,B组为祛疣煎剂45℃加温湿敷组。患者一般情况详见表1。1.2祛疣煎剂制备及应用方法紫草15g,板蓝根20g,重楼15g,川芎12g,红花12g,香附6g,艾叶12g,菟丝子15g。应用韩国东华煎药机制成水煎剂。每袋200mL,真空包装,常温下保质1个月。每次200mL,用8层纱布湿敷患处,A组常温湿敷,B组加温湿敷(45℃左右,以皮肤可耐受为度),每…  相似文献   
52.
链球菌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属少见,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53.
白彦萍  田应选  余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79-3080
肺动脉高压已成为临床常见而且重要的合并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是肺血栓栓塞症导致患者心肺功能进行性恶化加重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收集41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通过盐酸法舒地尔的治疗有效地降低了肺动脉高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中医中药学对该病有独特的认识并取得了显著疗效。随着现代制药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成药在银屑病的治疗过程得到应用。本文就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且取得疗效的中药注射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女,77岁.因右胫前多发暗红色斑块和结节3个月入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在真皮内弥漫性浸润性生长,侵及皮下组织,肿瘤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D20(+),CD79a(+),Bcl-2(+),MuM-1(+).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通过CD20单克隆抗体加CHOP化疗方案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白彦萍教授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归纳分析白彦萍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门诊,并由白彦萍教授治疗的湿疹患者的处方资料,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总结用药特点.结果 纳入研究的处方1276张,涉及患者558例.通过关联分...  相似文献   
57.
近5年来银屑病的中医药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呈现一些新的趋势与方向。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实验研究设计更严谨规范,并且更加注重心理治疗和生活质量的评价;基础研究方面,针对银屑病中医证型研究、药物作用机理研究、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方兴未艾;理论研究也有一些新的思路,如借鉴温病理论辨证治疗、从肝论治、微观辨证等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58.
皮肤是人体的天然保护屏障,可以防止外界刺激对身体造成伤害。当皮肤屏障受损时,会引起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而持续存在的皮肤炎症也会进一步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导致恶性循环。因此,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白彦萍教授以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现代生理学,提出可通过调节五脏以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的思路,认为对于皮肤屏障的正常运作来说,心是动力,肺是护持,脾是供给,肝是枢纽,肾是根本。提出可从五脏辨治皮肤屏障受损:清心降火、利湿解毒,予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导赤散化裁;益肺固表、止汗御邪,予玉屏风散类方治疗;健脾清胃、除湿止痒,予除湿胃苓汤加减;疏肝清热、健脾和营,予加味逍遥散化裁;补肾养血、润燥止痒,予当归饮子加减。验之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入选亚急性湿疹患者144例(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慢性湿疹患者144例(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和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基质,隔3h后两组均使用地奈德乳膏,每日交替使用各2次。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瘙痒程度、炎症程度、糜烂/渗出程度、浸润/肥厚程度及靶皮损面积)和时间指标(瘙痒减轻起效时间、瘙痒减轻缓解时间)。分析两组的疗效,评估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体征总分在用药7d(亚急性湿疹:试验组6.09±2.78,对照组8.26±3.17;慢性湿疹:试验组6.56±2.68,对照组8.84±2.90)和14 d(亚急性湿疹:试验组3.68±3.18,对照组5.28±4.05;慢性湿疹:试验组4.38±3.27,对照组6.25±3.78)均较基线水平(亚急性湿疹:试验组13.44±1.66,对照组13.60±1.75;慢性湿疹:试验组12.96±1.16,对照组12.64±1.18)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试验组亚急性、慢性湿疹患者在用药7、14 d后的症状/体征均较相应的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急性湿疹患者中,试验组瘙痒和浸润肥厚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慢性湿疹患者中,试验组瘙痒、浸润肥厚和靶皮损面积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亚急性湿疹患者试验组瘙痒减轻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瘙痒减轻缓解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慢性湿疹患者试验组瘙痒减轻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01),但瘙痒减轻缓解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医生和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可增强外用地奈德乳膏治疗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疗效,且对亚急性湿疹的效果更为显著。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还能较好地控制湿疹患者的瘙痒症状和浸润肥厚。  相似文献   
60.
消风散组方及临床应用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外科发展至明清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治疗外科疾患的理论体系,呈现出“全生”、“正宗”、“心得”三大学派。消风散为正宗派代表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内方剂,其组方结构严谨、用药精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