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健脾理肠片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机理。方法:用碳末法测定小鼠在体小肠推进功能,用杠杆法观察兔离体肠的运动功能。结果:该药对小鼠在体小肠以及家兔空肠、回肠蠕动频率和幅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拮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小肠强直性收缩及拮抗肾上腺素引起兔肠管抑制作用。结论:健脾理肠片具有涩肠止泻的作用,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运动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2.
吐血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维君 《新中医》1998,30(12):50-51
吐血,又称“呕血”,是指血液从胃中经口吐出的血证,乃中医急症之一。本病初起,大多由热迫血液上行所致,然吐血量多或日久不愈,每易由实转虚。笔者依据前贤所论,结合多年临床体会,兹将吐血的辨证治疗浅淡如次,以供同道参考。1实证吐血11胃热炽盛《济生方》...  相似文献   
2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粘膜腺体萎缩变薄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发病原因迄今还不十分清楚.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病变部位虽以胃为中心,然涉及到肝、胆、脾、肾等脏腑,故对本病的治疗应详审病机,细辨虚实,分清寒热,在气在血,合理立法,遣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疗效.余就临床所及,结合所辑资料,将本病的治法归述如下.  相似文献   
24.
25.
滋阴养血方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滋阴养血方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对其作用实质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阴血虚病人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运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滋阴养血方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所  相似文献   
26.
51例海洛因依赖气虚血瘀证的血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例海洛因依赖气虚血瘀证的血液流变性研究刘骁*田维君*周活*我院从1995年到1996年对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的海洛因依赖患者51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相关研究。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51例中,男性39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39岁,平均...  相似文献   
27.
健脾理肠片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脾理肠片系“真人养脏汤”加减而成。实验研究表明,该方能明显改善大黄所致的脾虚症状,减轻大黄、蓖麻油所致小鼠的腹泻程度,并有强壮、抗炎、镇痛、止血等作用。  相似文献   
28.
健脾理肠片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全国四个地区五个临床单位352例的系统观察和101例对照试验,健脾理肠片近期治愈率为63.1%,显效率25%,总有效率达98.6%。其治愈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p<0.01。  相似文献   
29.
脾阴虚浅论     
脾胃学说应用于临床中一般侧重脾阳胃阴的辨治,这是因脾从功能发挥作用多,故多从阳要求,胃从津液发挥作用多,故多从阴要求。然脾阴有它的特殊性,与胃阴有明显的不同内容和区别,《内经》早有论述,  相似文献   
30.
黄疸,古称瘅。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金匮要略》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和症状,把黄疸区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四种,并提出了治疗法则和方剂,这是在《内经》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论治黄疸的先河。元代罗天益宗张仲景之旨,又将黄疸概括为阳黄、阴黄两大类,这在辨证论治上起到了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作用,因而,至今仍在指导临床实践。但其发病机理则多以湿热相搏,寒湿凝阻为主。余在温习中医古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