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牙科氧化锆修复体为双层瓷结构,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饰面瓷部分折裂剥脱的情况,且临床上有时需要反复的形态和颜色调整,常常需要经过多次烧结或热处理,而多次烧结是否会影响到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结合强度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多次烧结后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界面及饰面瓷的结构变化对双层瓷结构强度的影响。 方法:根据ISO6872牙科陶瓷标准制备KAVO氧化锆/Vita VM9饰面瓷的双层瓷复合结构的三点弯曲样品,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厚度比为1∶1。测定经2,4,6,8次烧结后双层瓷的结构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次烧结后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基质的微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饰面瓷基质结构的变化,采用热分析仪测定饰面瓷的热膨胀系数变化。 结果与结论:氧化锆表面进行多达8次饰面瓷烧结后,氧化锆与饰面瓷的界面结合紧密,但可见界面处及饰面瓷内部白榴石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晶粒逐渐长大,饰面瓷内的气孔逐渐增多、变大,并向表层移动,热膨胀系数呈现先增大后略降低的改变。多次的牙本质瓷烧结并未影响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结构的结合强度。说明烧结次数对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对双层瓷结构的三点弯曲强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22.
纳米氧化铝玻璃复合体强度及断裂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制出一种能被牙科计算机辅助制作 技术加工并能被镧硅玻璃渗透的多孔氧化铝块,采用α型高纯度、超细氧化铝粉末,经等静压处理,在1350℃下烧结成多孔氧化铝坯体,经镧硼硅玻璃渗透,制作 氧化铝玻璃复合体。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时效对5种牙科氧化锆陶瓷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5种氧化锆预烧结块(A组:TZ-3YS;B组:Vita In-Ceram YZ;C组:Ivoclar;D组:Cercon Smart;E组:Kavo)各切取15 mm×15 mm×1.5 mm氧化锆试件18片,常压致密烧结.时效处理如下:置于高温高压消毒炉中进行循环热处理,条件是134℃,0.2 MPa压力,维持时间为0h、1h、2h、3h、4 h、5h.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试件的晶相结构,计算试件表面单斜相(m相)的相对含量.原子力显微镜观察A组和D组时效1、4 h的抛光试件.A组氧化锆再制备25 mm×4 mm×1.2 mm的试件30根,均分为未退火组(时效前)、退火组(时效前)和时效组(时效后),测试试件的三点弯曲强度.结果 除D组试件外,A、B、C、E组试件的m相含量均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A组试件的m相含量最高,E组次之,B组和C组相近.XRD未检测到D组试件表面有m相,但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可观察到D组试件有m相晶核的成核和生长.时效前后A组试件的三点弯曲强度未衰减,未退火组试件三点弯曲强度[(1301±169)MPa]显著高于退火组[(1120±185)MPa]和时效组[(1158±111)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退火组与时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科氧化锆陶瓷的低温时效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但时效效应并未使TZ-3YS的三点弯曲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24.
背景:牙科氧化锆修复体为双层瓷结构,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饰面瓷部分折裂剥脱的情况,且临床上有时需要反复的形态和颜色调整,常常需要经过多次烧结或热处理,而多次烧结是否会影响到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结合强度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多次烧结后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界面及饰面瓷的结构变化对双层瓷结构强度的影响。方法:根据ISO6872牙科陶瓷标准制备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的双层瓷复合结构的三点弯曲样品,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厚度比为1:1。测定经2,4,6,8次烧结后双层瓷的结构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次烧结后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基质的微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饰面瓷基质结构的变化,采用热分析仪测定饰面瓷的热膨胀系数变化。结果与结论:氧化锆表面进行多达8次饰面瓷烧结后,氧化锆与饰面瓷的界面结合紧密,但可见界面处及饰面瓷内部白榴石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晶粒逐渐长大,饰面瓷内的气孔逐渐增多、变大,并向表层移动,热膨胀系数呈现先增大后略降低的改变。多次的牙本质瓷烧结并未影响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结构的结合强度。说明烧结次数对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对双层瓷结构的三点弯曲强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筛选出连通多孔钛表面的最佳生物活性处理方法.方法 将高温烧结法制备出的连通多孔钛材料在5M NaOH溶液中浸泡处理24 h后,然后分成三组(A、B、C组)并分别浸泡在配制好的三种浓度(1.0、1.5和2.0)的模拟体液(SBF)中.每组材料按照浸泡时间的不同又分为三个亚组(即10 d、14 d和18 d组).另取连通多孔钛材料直接浸泡于1.5倍SBF中(D组)并按浸泡时间不同分成10 d、14 d和18 d三个亚组.将浸泡结束后的材料取出并经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及50 ℃烘干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材料表面进行观察.结果 扫描电镜对各组浸泡后的连通多孔钛材料进行表面观察结果显示,A组和C组浸泡10和14 d后,所形成的类骨磷灰石均很少,都未形成完整的一层;B组浸泡7 d后,表面可见散在、薄层类骨磷灰石层;14 d后,其表面可见一完整的类骨磷灰石层,而浸泡18 d后,其表面出现较多的空洞并有裂纹;D组浸泡10、14和18 d后,扫描电镜显示其形成的类骨磷灰石均很少.结论 连通多孔钛材料经过5M NaOH溶液处理并在1.5倍浓度的模拟体液中浸泡14天后可获得最佳的表面活性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6.
仿生双相磷酸钙生物陶瓷支架的Micro-CT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外用Micro-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图像对仿生双相磷酸钙生物陶瓷支架的三维结构进行计算机重建和评价.[方法]犬股骨头的松质骨样本行Micro-CT扫描,提取图像信息;三维凝胶叠层成型法制备出具有仿骨小梁结构的双相磷酸钙仿生生物陶瓷支架.随后用Micro-CT对支架扫描,以三维结构参数对支架和松质骨样本作三维评价和比较.三维参数包括: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BV/TV)、骨表面积体积比(Bone surface/bone volume ratio,BS/B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ing,TbSp)、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l)和各向异性程度(degree of anisoropy,DA).[结果]与犬股骨头松质骨样本相比,用本方法制备出的BCP支架具有相似的三维空间结构,二者的BV/TV、TbTh、TbN无显著差别(P>0.05).小梁结构呈板状模型.[结论]本研究制备的BCP多孔支架的小梁具有一定的取向性,力学强度和良好的适于血管长入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预烧结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物理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速率升温至1400℃、1450℃,低速率升温至1400℃、1450℃种方法烧结制备氧化铝玻璃复合体,对比测定AGC的密度、热膨胀系数、三点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弹性模量和维氏硬度.结果:随着预烧结温度和升温速率的升高,其密度赂有降低,三点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及弹性模量明显增加,高速率升温至1450℃与低速率升温至1450℃制备的AGC的三点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无显差异.低速率升温至1450℃制备的AGC的三点弯曲强度显低于其他三组的三点弯曲强度。在1450℃升温组中的维氏硬度高于1400℃升温组的维氏硬度.结论:多孔氧化铝的预烧结温度、升温速率均会对AGC的各项性能造成很大影响,但预烧结温度对AGC的各项性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在体外构建的具有仿生结构的双相磷酸钙(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组织工程骨块植入犬股骨头缺损内的骨再生情况及预防股骨头塌陷的效果。方法 以犬股骨头的松质骨样本Micro—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图像为基础,提取其中的图像信息,利用三维凝胶叠层成形法制备出具有仿骨小梁结构的陶瓷支架。在体外利用诱导分化的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与仿生BCP支架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块,将其植入10只犬的股骨头负重区骨缺损内;另取10只火作为对照组,在股骨头骨缺损区内打球植入自体松质骨粒,对比观察仿生BCP骨块的植入效果。结果 制备出的股骨头仿生BCP支架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支架小梁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呈板状模型;细胞在支架表面大量生长。植入动物体内30周后,实验组火股骨头外形基本完整,新生骨质包绕支架小梁并沿支架表面生长,而对照组犬股坩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结论 仿生BCP组织工程骨块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犬股骨头负曩区骨缺损后,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股骨头塌陷。  相似文献   
29.
多孔HA人工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孔羟基磷灰石(HA)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功能,无毒、无免疫反应,因此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论述了多孔HA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人工骨的优越性,并通过实例指出多孔HA具有诱导成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0.
本论研究了三氧化二铝(A12O3)与羟基磷灰石(HA)及其复合体浆料的粘度及流动性,发现A12O2能够显地提高HA浆料的流动性,并降低其粘度,较好地满足三维选区凝胶成型的需要,根据实验结果,结合DLvo理论,提出了HA与A12O3协同作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