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99篇
药学   112篇
  2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脂肪肉芽肿或油性肉芽肿(简称油肿)。都是由于局部皮下注射油脂引起的异物性肉芽肿。我们尚未见有此报道。最近我们遇到2例因直接注射青霉素油剂于局部表浅淋巴结所致的“油肿”。现报道如下。例1,男,61岁,住院号74093。于入院前八个月因寒战、高热几天后出现右颈部淋巴结肿大。经肌注青霉素三天后症状好转。但淋巴结仍肿大。三个月后  相似文献   
72.
宋卿鹏  田伟  何达  韩骁  张宁  李祖昌  王晋超 《骨科》2018,9(4):253-259
目的 评估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CADR)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长期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于我院行单节段CADR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2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年龄为(56.56±8.65)岁,其中男15例,女10例,随访时间均在10年以上。依据术前CT及MRI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单纯间盘突出组(7例)、合并骨赘增生组(1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 PO)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Odom''s标准。结果 单纯间盘突出组病人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61°±4.72°、12.63°±4.41°,颈椎整体活动度分别为50.91°±15.58°、57.62°±9.18°,手术节段Cobb角分别为2.61°±1.38°、2.07±1.74°,末次随访时未发生高等级PO,手术前后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骨赘增生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73°±4.62°、7.77°±5.82°,颈椎整体活动度分别为45.98°±17.26°、40.89°±15.85°,手术节段Cobb角分别为1.92°±1.11°、0.69°±2.12°,高等级PO发生率为55.6%,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Cobb角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末次随访时,合并骨赘增生组颈椎整体活动度低于单纯间盘突出组(t=2.610,P=0.016),高等级PO比例较单纯间盘突出组更高(Z=2.494,P=0.034),其余各影像学评估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单纯间盘突出组NDI下降情况优于合并骨赘组(t=2.169,P=0.041),其余各临床功能评估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CADR治疗混合型颈椎病,长期临床疗效好,且对于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病人的疗效优于合并骨赘增生的病人。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行Bryan假体CADR治疗的29例CSR患者10年以上随访资料。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40~70岁,平均54.1岁。病程2~144个月,平均19.2个月。病变节段:C_(3、4) 2例,C_(4、5) 6例,C_(5、6) 18例,C_(6、7) 3例。依据术前压迫因素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14例(A组)及合并骨赘增生组15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影像学和临床功能指标,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及末次随访时ROM丢失(ROM3°)发生率、手术节段Cobb角及局部后凸发生率、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临床功能指标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整体疗效评估(采用Odom标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153个月,平均130个月。影像学评估结果示,组内比较:除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外,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B组末次随访时ROM丢失发生率、高等级PO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外,其余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功能评估结果示,A、B组末次随访时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B组手术前后NDI、末次随访时NDI降低率及Odo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疗效优良率均达100%。结论 CADR治疗CSR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且单纯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远期手术节段ROM的保留程度优于合并骨赘增生患者。  相似文献   
74.
患者,男,24岁,因突发头痛半月余,用手触及后枕部呈乒乓样感而入院,查体:体温36.8℃,脉博75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20/80mmHg,后枕正中可触及骨质薄弱区。CT后枕骨局限性骨质破坏,内外板变薄。MRI示枕部中线区颅骨内见椭圆形囊性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  相似文献   
75.
丹参舒颈丸对抗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氧自由基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参舒颈丸对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血液和损伤区脊髓匀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中药药理试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8周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抽取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只暴露颈椎椎板,不放置硅胶颗粒。其余50只均在不剪除第4,5颈椎情况下,将硅胶颗粒置于其间,造成脊髓型颈椎病模型。根据组间均衡一致的原则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5组:丹参舒颈丸高、中、低剂量组、颈复康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造模后1周开始灌胃给药,共30d(从造模后1周开始)。丹参舒颈丸高、中和低剂量治疗组:灌胃含丹参舒颈丸(主要成分:丹参、葛根、羌活、白术、木瓜、白芍、杜仲、西红花等;批准文号:(2005)京药制字[365]第F-2181号,9g/袋;由北京万和颈椎病医院提供)生药6,3,1.5异/kg溶液;颈复康组:灌胃含颈复康(承德中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批准文号:ZZ-5464-翼卫药准字(1995)第080193号,5g/袋)生药1.7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②干预结束后,采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试剂盒说明,测定脊髓匀浆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 结果:SD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丹参舒颈丸中剂量组和颈复康组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丹参舒颈丸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血液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丹参舒颈丸低剂量组(P〈0.05)。②丹参舒颈丸各剂量组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5-0.01),模型组和颈复康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丹参舒颈丸各剂量组脊髓组织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假手术组低于其他5组(P〈0.05)。 结论:丹参舒颈丸可以降低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血和脊髓内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发挥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作用;其中低剂量丹参舒颈丸对血液中丙二醛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剂量和颈复康。  相似文献   
76.
背景:普通淀粉经过增塑,强度和弹性大大增加,成为增塑淀粉,该材料分子量巨大、缠绕点多、对小分子具有超强包容性、凝胶化能力强,可作为替代海藻酸盐的可降解材料,并通过加入骨诱导因子.成为具有止血及诱导成骨双重作用的组织工程材料;还可用于口腔组织引导膜、烧伤后皮肤敷料等.目的: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测试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6-04/10在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细胞实验室完成.增塑淀粉是通过将含水12%的玉米淀粉与一定比例的甘油在哈克密炼机中熔融共混得到的,温度和转速分别为110 ℃和80 r/min,混炼时间25 min,断裂伸长率115.3%~245.3%;由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研制.实验选用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株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库提供.方法:在1×107 L-1 L929细胞悬液中加入增塑淀粉后获得浸提液浓度为50%,对照组为该悬液常规培养液.用MTT比色法定量测试材料对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并根据GB/T16175-1996标准评估细胞毒性.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培养2,4,7d后形态和生长状况.主要观察指标: ①细胞毒性. ②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细胞相对增殖率.结果: ①细胞毒性:增塑淀粉组在培养2,4d后A值低于对照组,7 d后的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培养2,4 d后增塑淀粉组细胞毒性大于对照组,而7 d则相反;实验材料细胞毒性分级为0~1.②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培养2 d时两组细胞均未占满视野,细胞形态呈三角、四边形,对照组有梭形细胞;培养4 d时细胞布满视野,细胞生长旺盛.增塑淀粉组细胞间仍有间隙,对照组细胞间无间隙,部分区域细胞出现堆积现象.培养7 d时淀粉组细胞生长出现堆积、重叠现象,生长旺盛度优于对照. ③细胞相对增殖率:细胞培养2,4,7 d后相对增殖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分别为85.63%.82.22%,113.05%.结论:增塑淀粉无明显细胞毒性,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77.
脊柱外科的发展 ,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漫长过程。 1911年 ,Hibbs和Albee分别报告的脊柱融合术为脊柱外科的开始 ;1932年Nhxter和Barr首次摘除突出的椎间盘 ;194 5年Smith -Peterson为强直性脊柱炎驼背施截骨术 ;6 0年代Harrington器械的出现 ,都成为脊柱外科发展史中的里程碑[1] 。我国脊柱外科起步于上世纪 5 0年代并迅猛发展起来。现在 ,我国已经有数百家医院开展了脊柱外科手术 ,通过引进、消化和改造多种国外新技术和有关器械 ,有力地推动了脊柱外科的医疗护理工作[2 ] 。在早期 ,脊柱病人术后…  相似文献   
78.
椎间盘炎的MRI诊断(附1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椎间盘炎的MRI表现。方法:复习10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MRI表现,其中5例是血源性感染,5例是手术后或椎间盘穿刺术后椎间盘炎。9例的病变部位在腰椎,1例在颈椎。所有病人都进行了Gd-DTPA前后的T1WI和T2WI扫描。结果:MRI表现包括:①椎间隙变窄,T2像呈高或低信号,T1像呈低或等信号。髓核内裂隙消失。②两个椎体的邻近部分由于充血和水肿而呈长T1长T2弛豫时间,终板侵蚀和终板下松质骨有小的脓肿。③椎旁软组织肿胀。④注射Gd-DTPA后椎间隙和邻近的椎体信号强度明显增强。结论:MRI对椎间盘炎的诊断非常有用,并且还能显示象蛛网膜炎这样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护士输血相关知识水平,探索提高护士输血相关知识的对策与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31家医院中随机抽查了93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不同职称的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9,P=0.003);经过一次培训和两次及以上培训的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均好于没有经过培训的护士(F=7.917,P<0.001).结论 医院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加强护士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80.
目的调查目前四川省内医院输血管理及输血科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依据全省医院的地理分布及相同地区的不同级别,选取被调查的医院,采用自行设计并经专家论证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总共抽取21个市、县、区二级以上的全民所有制医院30家,问卷全部收回并统一编码,使用Ep 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地理分布、级别、类型、规模、从业人数等上看,被调查医院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四川省临床输血管理及输血科现状。医院输血管理总体上符合国家输血相关法规要求,但少部分医院的输血管理存在缺陷,输血安全质量保证及相关技术与监督管理方面仍需完善。结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针对目前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及输血科现状,制定相应的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既符合国家临床输血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又适应于存在的各种因素,以起到加强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推动临床输血医学快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