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正> 我院从1982年9月至1984年4月采用体外照射加腔内~(137)铯治疗食管癌87例,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87例,男65例,女22例。50~69岁占72%。全部病例均经食管X线、脱落细胞学或内窥镜检查,病理证实。均为鳞状细胞癌。中段病变占74.71%。Ⅲ期病例占60%以上。髓质型最多。治疗方法:体外照射采用日本(东芝)LMR-15型直线加速器lOMVX-Ray或~(60)钴远距离治疗机三野同中心常规分割照射。模拟机定何。前野垂直,后野交叉,野宽5cm,长度为病变上下各延  相似文献   
62.
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放疗效果因素分析(附75例报告)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郝颖坤,武静,王鹤臬,张佩怀,李云兰洪洞县外科医院赵玉记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和/或区域淋巴结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82年1月到19...  相似文献   
63.
王鹤  于继云  李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12):1110-1114
目的:构建和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58型相关宫颈癌治疗用PVAX1-HPV58mE6E7Fc-hIL12复合DNA疫苗载体。方法:将HPV58mE6E7融合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Fc-GPI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sig-HPV58mE6E7-Fc-GPI。再将得到的sig-HPV58mE6E7-Fc-GPI片段插入新型疫苗载体PVAX1-IRES-hIL12中,构建PVAX1-HPV58mE6E7Fc-hIL12复合DNA疫苗载体,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及ELISA分别检测该疫苗载体的表达。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PVAX1-HPV58mE6E7Fc-hIL12复合DNA疫苗载体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及ELISA检测表明该疫苗载体中的融合抗原sig-HPV58mE6E7-Fc-GPI及分子佐剂人白介素12(hIL12)能够同时实现真核表达。结论:PVAX1-HPV58mE6E7Fc-hIL12复合DNA疫苗载体可作为治疗HPV58相关肿瘤及其癌前病变的候选疫苗载体。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近期患心肌梗死(MI)病人扩散加权(DW)黑血MR序列成像检出心肌异常信号的价值。方法采用1.5TMR设备对12例近期患心肌梗死的病人行DW黑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慢性门静脉血栓(PVT)病人的解剖与临床特性,确定为什么有些病人发展为门静脉性胆道病(PB)而多数人没有,并提出PB可能的病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符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紫外光核黄素胶原交联对兔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48只,随机分为单纯碱烧伤组及碱烧伤联合核黄素胶原交联治疗组.单纯碱烧伤组建立单纯碱烧伤模型,治疗组建立碱烧伤模型后立即行角膜胶原交联治疗,两组分别于烧伤后1d、3d、1周、2周、4周、6周行裂隙灯观察,测量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同时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以及HE染色,观察各时间点角膜损伤的变化情况.结果 单纯碱烧伤组在烧伤后2周时100%眼出现角膜溃疡,溃疡深及浅基质层,上皮缺损面积为(4.70±1.01) pixels2;碱烧伤联合核黄素胶原交联治疗组11眼仅出现上皮缺损,1眼角膜溃疡深及浅层基质,上皮缺损面积为(2.63±1.59) pixel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4周时两组上皮缺损区域逐渐缩小,单纯碱烧伤组8眼上皮缺损,上皮缺损面积为(4.08±1.65) pixels2;治疗组5眼(5/8)上皮愈合,2眼角膜仅有少量点状荧光着染,1眼仍有深及浅基质层角膜溃疡,上皮缺损面积为(1.23±2.32) pixel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显示胶原交联治疗后2周浅基质层炎症反应较轻,较晚出现浅基质层的广泛纤维化.HE染色显示胶原交联治疗后角膜浅基质板层结构密度增加,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论 紫外光核黄素胶原交联治疗可减轻兔角膜碱烧伤后的基质损伤,角膜溃疡愈合时间缩短,基质炎性细胞浸润减轻.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多态性对奥美拉唑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筛选12名健康男性和12名健康女性受试者,采用随机分组、双交叉的试验方案,每组分别服用一种奥美拉唑7d,洗脱期7d,第2周期交换用药。用LC-MS/MS方法测定每周期第1天和第7天多个时间点血药浓度,计算两种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检测受试者基因位点CYP2C19*2(681G>A)和CYP2C19*3(636G>A),按照基因型分成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和慢代谢型。结果:慢代谢型、中等代谢型和快代谢型在药代动力学参数t1/2、MRT0-t、CL、Vd、AUC0-t、AUC0-∞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连续给药后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相对减小。结论:CYP2C19多态性与奥美拉唑的代谢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关注基因多态性对奥美拉唑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11月于该院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的4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5 d的血小板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治疗后3 d及5 d观察组的血小板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3 d与5 d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大于单纯采用硫酸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 和 ASCO 数据库。纳入的文献均为公开发表的全文文献,所有数据均从原文获得。收集关于接受铂类化疗方案的 NSCLC 患者 BRCA1的表达水平(高表达/阳性与低表达/阴性)与化疗反应率的文章。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RevMan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项研究,共1273例患者。其中 BRCA1高表达/阳性患者720例,铂类化疗有效患者243例,总有效率33.75%。BRCA1低表达/阴性患者553例,铂类化疗有效患者244例,总有效率44.12%。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0.03,I2=4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合并 OR 值为0.63,95% CI 为0.50-0.80,Z =4.09,P ﹤0.0001。结论:在 NSCLC 患者中,BRCA1低表达/阴性者接受铂类化疗的疗效优于 BRCA1高表达/阳性者。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索基于马来酰亚胺与肠道黏蛋白共价结合的肠道黏附纳米粒对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构建新型纳米载体用于增强药物口服吸收。方法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荧光剂香豆素6的马来酰亚胺肠道黏附纳米粒,对制备的黏附纳米粒与非黏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的外观、粒径进行了表征,通过香豆素6考察了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肠灌流及体内药动学。结果制备的马来酰亚胺肠道黏附纳米粒呈类球形,粒径为(139.8±2.650)nm,PDI为(0.071±0.062),Zeta电位为(-5.793±0.737)mV。在4℃条件下放置30 d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实验表明马来酰亚胺纳米粒释放缓慢,没有突释效应。药动学实验表明香豆素6马来酰亚胺纳米粒的体内消除半衰期(t1/2)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是香豆素6非黏附对照纳米粒组的1.17倍和1.42倍,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是香豆素6溶液剂的1.76倍。结论基于马来酰亚胺与肠道黏蛋白共价结合的肠道黏附纳米粒能延长药物肠道滞留时间,增加口服吸收,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