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辨证及组方规律,进而探讨其证治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 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HBV-ACLF患者病例资料,录入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对录入数据进行字段提取后,相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社会网络等分析.结果 根据对247例患者病例数据分析,其主证型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瘀黄证、湿热内蕴兼脾虚证、寒湿困脾证;药物频次≥12的药物43味,使用频率居于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茵陈、赤芍、丹参、白术、甘草、薏苡仁、石菖蒲、黄芩、虎杖、滑石,以清热、凉血解毒、利水渗湿、活血补气药物为主.结论 HBV-ACLF病位主要在肝、脾,证型以湿热瘀黄证、脾虚瘀黄证、寒湿困脾证为主,治疗多以祛湿退黄、化瘀解毒、温阳健脾为法.  相似文献   
192.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后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EVAR治疗5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筛选出术后死亡患者,分析死亡原因及相关特征。结果本组554例患者中,47例患者术后死亡,占8.5%。其中,12例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占总死亡患者的25.5%;35例患者于术后中远期死亡。31例(66.0%)患者为急性期主动脉夹层,16例(34.0%)患者为慢性期主动脉夹层。24例患者死于AD破裂占51.1%;7例患者为心源性死亡,占14.9%;6例为脑源性死亡,占12.8%;4例为肿瘤源性死亡,占8.5%,其他原因死亡患者6例,占12.8%。结论主动脉破裂是Stanford B型降AD患者行EVAR治疗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注重术中操作、术后近期患者管理有利于降低术后近期病死率,长期血压控制及影像随访有利于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3.
目的研究几种制备达卡巴嗪明胶磁性微囊的工艺。方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材料,选用不同囊材,采用溶液交联法、乳液交联法等制备磁性微囊。以微囊的包埋率、磁化率和释放性能为评价指标,比较磁性达卡巴秦微囊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粒径约为0.05μm,药物包埋率可达71.3%,平均磁化率为25.5×10-5cm3.g-1,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以明胶、壳聚糖为囊材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4.
目的 评价泡沫硬化剂注射术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55例(55条肢体)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组(A组,23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组(B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EAP分级及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的变化.结果 A、B两组手术...  相似文献   
195.
目的:评价中高位肛门闭锁Pena术后不同时期的肛门功能.方法:36例中高位肛门闭锁Pena术后患儿,其中男30例,女6例,伴尿道(阴道)瘘者16例,无瘘者22例.分为五个时期进行肛门功能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平均临床评分、客观评分和综合评分分别为2.58±1.23、2.94±1.10、3.33±1.50、3.22±0.94、2.89±0.87,3.08±1.03、3.39±1.26、3.58±1.77、3.56±1.31、3.78±1.52和2.86±1.50、3.16±1.34、3.46±1.23、3.39±1.20、3.33±1.27.其中Pi≤0.05(i=1~5).Pena术后患儿肛门临床评分以第三年为中心呈近似正态分布,前三年肛门功能评份呈逐渐上升趋势,三年后临床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肛门功能客观评分呈一直上升趋势.结论:通过对不同时期肛门功能评分的分析,选择中高位肛门闲锁患儿Pena术后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6.
外翻肠囊法快速发现吴茱萸汤吸收成分群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目的:建立快速发现吴茱萸汤主要吸收成分的外翻肠囊模型法,为选择吴茱萸汤质量控制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收集3种浓度的吴茱萸汤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检测样品中的吴茱萸碱(evodi-amine,Ev)、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Ru)、吴茱萸内酯(limonin,Li)、人参皂苷Rb1,Rg1,Re(ginsenoside-Rb1,-Rg1,-Re,Rb1,Rg1,Re)、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isorhamnetin-3-O-β-D-glucosyl(6″→1″′)-α-L-rhamnoside,Irs]、姜辣素(6-gingerol,6-Gi),计算累计吸收量,同时比较吴茱萸汤样品与吸收成分间比例。结果:除Ru未检出外,其余7种成分均可进入肠囊,但高浓度汤中Ev在空肠和回肠段中未检出,中浓度仅在空肠的150 min后检出,而低浓度则在60 min后的时间点均检出。不同浓度吴茱萸汤吸收趋于稳定后的成分间比例与原汤中各成分间比例不同。结论:肠囊对药物成分吸收有选择性,空肠与回肠相比可更多、更快地给出吸收成分信息,选择外翻肠囊法90~150 min的样品检测吴茱萸汤吸收成分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7.
目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一线治疗药物,CRC细胞对5-FU的耐药是导致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然而耐药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参与CRC细胞对5-FU耐药的抑癌基因,并寻找对该基因存在调控作用的微RNA(microRNA,miRNA)。方法: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下载CRC数据集GSE28702和GSE69657,分别分析2个数据集中对FOLFOX化疗方案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确定目标基因;采用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TargetScan、miRwalk和miRDB预测靶向目标基因含山梨醇和SH3结构域蛋白1(sorbin and SH3 domain containing 1,SORBS1)的miRNA。采用瞬时转染技术在CRC细胞系HCT116、SW620中分别转染siSORBS1、HA-SORBS1、miR-223-3p mimic、anti-miR-223-3p及其相应的阴性对照(siNC、H...  相似文献   
198.
目的 探讨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 BMD)、骨面积与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980例绝经后妇女临床病例资料,486例(46~98岁)有椎体压缩性骨折为骨折组,494例(49~94岁)无椎体压缩性骨折为对照组。两组均记录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检测的腰椎和股骨近端BMD、骨面积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椎体骨折发生、椎体骨折数目与各临床因素间关系;不同部位BMD及骨面积预测骨折的精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结果 椎体骨折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绝经年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腰椎BMD、腰椎面积及近端股骨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腰椎BMD与是否发生椎体骨折及椎体骨折数关联性最高,其次为股骨大转子BMD。校正BMI后,腰椎BM...  相似文献   
199.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监护病房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急诊行PCI术的患者1 685例。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组(n=932)和≥60岁组(n=75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观察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及3年两组患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全因死亡的相关情况。结果 ≥60岁组患者CI-AKI发病率高于<60岁组患者(14.7% vs 8.6%,P<0.001)。年龄、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对比剂剂量是CI-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3年,≥60岁组患者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均明显高于<60岁组患者(4.2% vs 1.5%,P<0.001;1.5% vs 0.2%,P=0.011)。结论 临床医师应慎重对待高龄患者,在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心功能,在术中尽量精准使用对比剂剂量,以期预防CI-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0.
目的:观察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人体成分特点与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针对69例NAFLD患者回顾性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痰瘀互结组34例与非痰瘀互结组35例患者的人体成分指数差异,并筛选与肌少症分布有关的人体成分指标,进一步分析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痰瘀互结组患者的WHR、PBF、SMI、ICW、ECW水平均高于非痰瘀互结组(P﹤0.05)。筛选与肌少症分布有关的人体成分指数,显示肌少症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非肌少症患者(P﹤0.05),而BMI、BMR、ICW、ECW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肌少症患者(P﹤0.05);进一步采取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瘀互结组与肌少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痰瘀互结型NAFLD患者表现为更明显的脂肪含量过载及异位蓄积,骨骼肌质量、机体水分、基础代谢率显著降低,并与肌少症相关,与痰瘀互结状态下重度气化失调、精微失布、组织失荣有洽和之处。人体成分指标,尤其与肌少症分布有关的人体成分指标对NAFLD的疗效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