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8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目的]观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小肠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γδT细胞的影响,探讨大黄治疗SAP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模型)组和大黄治疗(治疗)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小肠黏膜病理改变,SIgA水平和CD3、γδ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小肠黏膜损伤指数增加,SIgA水平、CD3、γδT细胞百分率均降低(P<0.05,<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小肠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P<0.01),SIgA水平有所增加(P<0.05),CD3、γδT细胞百分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大黄通过影响SIgA分泌和CD3、γδT细胞表达,对SAP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MG7-Ag表达对良性、恶性溃疡的鉴别及可疑恶变溃疡的临床随访、二次活检的辅助指导价值。方法对58例经首次胃镜检查可疑恶性溃疡、活检、病理未能确诊患者进行ABC免疫组化染色后,密切临床随访1-72周(平均7周),所有患者均再次胃镜复查,组织活检。结果MG7-Ag阳性表达30例中有19例(63.3%)二次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阴性组28例中有5例(17.9%)确诊为胃癌,两组胃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G7-Ag阳性表达与胃癌关系密切,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密切随访,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63.
王长洪教授是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教授学术思想的重要传承人,现为军医进修学院的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师行医4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可谓学验俱丰,尤擅治消化系统疾病.现将其治疗胃角巨大溃疡验案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刘某,女性,70岁,2010年11月17日初诊.主诉:上腹部疼痛半年,加重半个月.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进食后明显,无明显泛酸、烧心,无呕血、黑便.自服多种"胃药"(具体不详,但含有抗生素)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近半个月上述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体质量下降约5kg.11月14日在当地省级医院胃镜检查显示胃角3.5cm×3.0cm深凹陷溃疡,底部覆污秽苔及血痂,周围黏膜呈环堤样隆起,质地硬.局部取材8块,病理回报:胃黏膜慢性炎伴急性炎症反应及坏死,部分腺体肠化局灶腺体轻度非典型增生.胃镜及病理高度怀疑恶性溃疡,建议再次取材或手术治疗.因患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多年,故拒绝手术治疗,遂慕名从外地来沈阳请王教授诊治.  相似文献   
64.
董建华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从肝脾胃论治,脾虚是发病的基础,肝郁是发病的条件,胃气不降是引发诸症的原因。因此,治宜健脾、疏肝、降胃为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65.
我科1999年6月至2004年8月共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并清热利胆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 e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选择脾胃湿热和脾胃虚弱证型慢性胃炎1052例,观察两个证型的胃镜望诊的胃粘膜特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舌苔的细菌、炎细胞情况,为临床辨证和治疗提供依据.目的:探讨胃镜望诊在胃炎辨证分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脾胃温热、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各526例,进行胃镜望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舌苔细菌、炎细胞、上皮细胞观察.结果:脾胃湿热型胃炎胃镜望诊以粘膜糜烂、出血点、粘液混浊多见,占97.3%,明显高于脾胃虚弱型的8.9%(P<0.01),脾胃湿热型HP阳性率91.8%,明显高于脾胃虚弱型的59.8%(P<0.01);脾胃湿热型患者舌苔中的细菌、炎细胞、上皮细胞数量亦明显高于脾胃虚弱型患者(P<0.01).结论:胃镜望诊所见粘膜糜烂、出血点、粘液混浊可作为胃热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7.
王长洪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12):531-532
介绍了董建华教授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 ,以细审病机 ,治有法度 ;发作期巧用麻黄 ,遣药灵活 ;缓解期擅用熟地 ,守方固本。  相似文献   
68.
为观察固本益肠汤与食物日志指导的饮食调整联合治疗脾虚泄泻的价值,探讨脾虚泄泻与食物过敏的关系,指导684名脾虚泄泻患者做食物日志,将症状与食物明显相关者326例分为固本益肠汤加饮食调整联合治疗组与单纯中药治疗组各163例,其中233例行结肠镜检查,56例行胃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4周治愈率(60.0%)和显效率(37.0%),停药后6周及12周症状复发率(分别为3.1%和11.7%),均优于单纯中药治疗组(分别为14.1%、16.6%、31.6%、56.7%),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固本益肠汤与食物日志指导的饮食调整联合治疗脾虚泄泻疗效显著;部分脾虚泄泻与食物过敏所致肠道免疫机制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加味四君子汤联合甲硝唑、叶酸三联治疗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属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黏膜改变及CdX2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将68例脾虚血瘀型胃脘痛,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萎缩性胃炎和(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三联组给予加味四君子汤100ml 2/d,联合甲硝唑200mg 2/d、叶酸10mg 3/d;对照组仅给予甲硝唑200mg 2/d、叶酸10mg 3/d。甲硝唑服用1周,其他药物服用至第24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黏膜病理、CdX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三联组临床症状缓解、病理改变逆转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三联组治疗后CdX2基因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弱(P〈0.01)。结论:脾虚血瘀与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关系密切,加味四君子汤三联疗法能有效地改善症状,一定程度逆转胃黏膜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并能降低CdX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0.
董建华教授,师承上海已故名医严二陵先生,曾悬壶于沪上。五十年代中期先去南京中医学院、后又去北京中医学院任教。现任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