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8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胰管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沈阳军区总医院 2 0 0 2 - 0 7~ 2 0 0 4 -17经临床、化验及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胰腺炎的 18例患者 ,分别接受胰管内支架治疗 ,术后观察随访临床症状及化验检查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胰管内支架置放成功 ,腹痛症状在术后 1个月内均基本缓解 ,腹痛缓解率 10 0 % ,消瘦、脂肪泻等症状得到改善 ,除 1例因有胰腺外分泌障碍血清淀粉酶下降慢外 ,其他患者血清淀粉酶均于术后 1~ 14d内降至正常 ,1例患者术后第 10天因支架阻塞更换支架。结论 慢性胰腺炎内镜下置放胰管内支架治疗是一种较安全、低创伤、低费用、见效快的首选方法 ,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乳头小切开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乳头小切开术,同时行网篮取石术,术后给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结果]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小切开及胆总管取石术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1例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32例伴胆源性胰腺炎亦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乳头小切开术联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33.
内镜介入加中药清胰利胆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联合清胰利胆中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0例,经ERCP明确胆道梗阻部位及性质后,经奥狄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或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给予清胰利胆中药.[结果]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血淀粉酶及发热、腹痛迅速消退,30例胰腺炎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介入并清胰利胆中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联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AOSC患者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梗阻部位后,行ENBD留置鼻胆管至梗阻部位上方,术后给予中药治疗。[结果]51例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及发热、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结论]内镜ENBD合并清热解毒、利胆中药治疗AOSC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35.
消化道动力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的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它包括混合、推进、贮存和屏障。人体要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食物在口腔进行机械性消化,与唾液混合成合团,下咽后,又与消化液混合,逐步推进,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消化作用,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并将残渣排出体外。胃对食物及结肠对排泄物的贮存,也是调节消化功能的一个方面。此外,食管下端、幽门、回盲部和肛管的括约肌的张力,起到阻止胃液向食管反流及控制排便的屏障作用。消化道的动力功能是由各个水平的平滑肌的协调动作完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相当常见,除溃疡病、慢性胃炎、食管…  相似文献   
36.
10216例胃病患者消化内镜与舌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胃粘膜病变与舌诊的关系,采用GIF-P20、GIF-P30纤维内镜对10216例胃病患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在自然光线下进行舌诊观察,包括舌苔和舌质。结果表明,胃病患以黄苔多见,占65.3%,舌质以红舌多见,占74.38%;糜烂性胃炎以黄苔发生率最高,为93.5%,胃溃疡及浅表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72.98%和69.57%;萎缩性胃炎以薄苔或剥脱苔为主,占84.1%;十二指肠溃疡多见正常舌象,与胃溃疡舌红苔黄不同; 胃癌以厚苔、暗红或紫舌多见,分别为69.93%及71.17%。结论:舌象与胃粘膜病变有密切的联系,舌诊能 比较灵敏地反映胃粘膜的气血寒热变化。  相似文献   
37.
<正>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较为细致,约有20余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但有些证型之间,病机相互交叉,主证亦颇多重叠,临床有时难以划分。分型过多,往往过分注重兼证而忽视从主证上把握病机进行施治。为了使理论更加联系实际,指导临床工作,我们分析溃  相似文献   
38.
39.
降胃导滞 适于胃失通降,胆汁上犯,湿热蕴结,食积阻滞。症见胃脘堵闷疼痛,口苦,舌红苔黄腻。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可疑恶变巨大溃疡胃镜下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胃癌MG7抗原(MG—Ag)表达的关系及两者对良、恶性溃疡鉴别的辅助指导价值。[方法]对58例经首次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未能确诊为胃癌的胃巨大溃疡患者进行镜下中医微观辨证分型,同时进行MGT-Ag,ABC免疫组化染色后,临床随访,随访时间1~72周(平均7周),所有患者均再次复查胃镜,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MG7一Ag阳性表达在络灼伤阴型(18/19)与络阻热瘀型溃疡(8/10)中明显高于胃热型(2/14)与胃寒型(2/15)(P〈0.01)。MG7一Ag阳性表达30例中有19例二次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63.3%),其中络灼伤阴型18例,络阻热瘀型1例;阴性表达28例中有5例确诊为胃癌(17.9%),其中络灼伤阴型1例,络阻热瘀型2例,胃热型与胃寒型各1例。其胃癌检出率在MG7-Ag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之间及不同辨证分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G7一Ag阳性表达络灼伤阴型及络阻热瘀型胃巨大溃疡与胃癌关系密切,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密切随访,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