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72.
目的 明确脑白质病变(WMLs)患者脑结构网络小世界网络属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74.
肥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目前已筛选到部分与肥胖相关的基因,其中磷酸三酯酶相关基因(phosphotriesteraserelatedgene,PTER)被认为与肥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TER基因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在脂肪的蓄积过程r11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与肥胖的程度及其衡量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PTER单核苷酸多态性(rsl0508503)与肥胖及各肥胖指征亦有明显的相关性。另外,PTER可导致体内瘦素浓度的变化,进一步促进肥胖的发生。本文在介绍PTER的发现及组织表达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该基因与肥胖和瘦素的关系,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入院时间为2015年2月到2016年1月期间的35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及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等,为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窦性心律失常恢复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肢体活动正常率57.1%明显高于对照组36.7%,精神意识正常率62.9%明显高于对照组33.3%,社会功能正常率42.9%明显高于对照组2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管理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6.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4例贵阳中医学院二附院皮肤科王金芳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用神经营养药及镇痛药、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口服或肌注,消炎痛25mg,每日3次口服或安乃近0.5g必要时服,并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证属血虚肝...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仙人掌多糖(CP)对慢性脑低灌注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低剂量CP组、中剂量CP组、高剂量CP组,各组10只。脑缺血组建立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慢性低灌注脑缺血损伤模型,术后20 d,给予双蒸水0.1 m L/10g灌胃10 d;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外,其余手术过程与脑缺血组相同;低、中、高剂量CP组采用与脑缺血组相同的方法建立慢性低灌注脑缺血损伤模型,术后20 d分别给予CP100 mg/kg、200 mg/kg及400 mg/kg腹腔注射10 d。完成脑缺血造模30 d后,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存活率。结果:脑缺血组小鼠逃逸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0.05),中、高剂量CP组逃逸潜伏期较脑缺血组显著缩短(P0.05);脑缺血组小鼠穿越原平台的次数少于假手术组(P0.05);中、高剂量CP组小鼠穿越原平台的次数多于脑缺血组(P0.05);脑缺血组小鼠海马组织可见神经细胞丢失及明显的形态学变化,中、高剂量CP组小鼠海马CA1细胞形态学明显改善;脑缺血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假手术组(P0.05);中、高剂量CP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细胞存活率高于脑缺血组(P0.05)。结论:慢性低灌注脑缺血可导致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CP可剂量依耐性改善慢性低灌注脑缺血导致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减轻海马CA1区细胞丢失。  相似文献   
78.
目的:采用光学比浊法及TEG法检测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连续7 d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于服药前及治疗后第8天采用光学比浊法及TEG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并判断是否存在氯吡格雷反应低下。结果:光学比浊法测定的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4.09±9.22)%及(72.11±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P<0.05)。TEG法测定的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79.51±8.59)%及(68.11±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P<0.05)。根据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判断本组氯吡格雷反应低下均为6例。结论:使用75 mg/d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光学比浊法及TEG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9.
闷热综合征是一组新生儿或乳婴因过分保暖造成高热、缺氧、多汗、脱水、抽搐、脑水肿,继而发生呼吸循环衰竭、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表现的综合征[1],死亡率高,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现将收集到资料完整的20例闷热综合征患儿抢救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中男14例,女6例;出生2~5d17例,15~20d3例。本病一年4季均有发病,其中10月至次年4月发病15例。本组病例全部来自农村,20例中死亡8例,全部为早期新生儿,3例合并新生儿肺炎,1例合并新生儿硬肿症。1.2 临…  相似文献   
80.
系统介绍MDConsult(核心版)数据库所包含的十大项目,以其内容丰富、数据权威、快捷方便的检索功能和实用性等特点,为临床专家、医师、药剂师、护士、医学图书馆及其医学院校的学生和病患等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