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82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51.
妊娠第37周前分娩的现象被称为早产。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其中100万早产儿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死亡。因此,早产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探索早产发生的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文章围绕影响母胎界面微环境的3个主要因素即胎儿滋养层细胞、子宫蜕膜和母胎界面免疫细胞,详细阐述母胎界面微环境改变在早产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52.
临床治疗性输血 ,在以往主要考虑输注血液的数量 ,同时还应考虑血液中红细胞的质量 ,如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免疫功能等。大量的研究证实 ,红细胞不但存在免疫调节功能 ,而且是机体整体免疫平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红细胞膜CR1(ECR1)分子表达的数量与活性 ,对调节机体补体反应与循环致病原特别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研究输入红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状况 ,在输血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 2 0例献血员的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及活性进行测定 ,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红细胞 …  相似文献   
653.
目的 分析某入境航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输入性病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北京市2021年8月6日某入境航班所有入境人员的航班座位信息、入住隔离酒店、转运车辆、入境到就医的历次核酸检测结果等信息,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入住酒店、转运车辆、航班座位等聚集性信息,分析本次航班出现多次阳性人员的可能原因。结果 本次入境航班共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5人,15人归国前均有48 h内核酸阴性结果。初筛阳性时间最早为入境当天,最长为入境第13天,中位数为入境后第3天。入境后8名阳性者的核酸结果在2家机构出现不一致情况,且阳性结果多位于临界值。6名阳性者的初次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即高于100(s/co),且呈现下降趋势。未发现15人因转运车辆、隔离房间等原因导致的聚集发病。结论 入境早期的核酸筛查能检出大多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阳性病例,但应考虑对初筛结果可疑的入境人员采取血清抗体和核酸检测联合筛查策略以区分既往与现症感染。  相似文献   
654.
本文对HBV携带者按感染时间分组,并设立急性乙肝、重度慢性乙肝及正常人对照组分别测定红细胞C3b受体循环(E C3bRR)和免疫复合物循环(E ICR)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乙肝病毒携带者(AsC)34例,急性乙肝急...  相似文献   
655.
目的探讨胸腔内食管胃双肌瓣(Kamikawa)吻合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例, 女3例;年龄为62(53~71)岁。10例患者均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 消化道重建采用胸腔内Kamikawa吻合术。观察指标:(1)术中和术后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3)随访和生存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1)术中和术后情况。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 手术时间为(347±41)min, 术中出血量为(91±41)mL。10例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4.3±1.1)d, 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5.0±1.6)d, 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10.5±3.9)d, 术后住院时间为(13.3±3.8)d。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ⅢB级1例、Ⅱ级3例、Ⅰ级2例。术后第7天10例患者行上消化道造影...  相似文献   
656.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D5 9表达数量的变化与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酶联法对 10 9例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CD5 9进行测定 ,同时采用AU6 0 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胆碱酯酶、胆红素 ,采用ACL2 0 0检测PTA。结果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D5 9表达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 (P <0 .0 5 ) ;CD5 9≥ 2 .2组与CD5 9<2 .2组比较 ,PTA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情程度积分比较也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红细胞CD5 9数量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57.
目的探讨四联平衡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对185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5例),对照组予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应用四联平衡疗法,监测两组病人血压、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四联平衡疗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658.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BUD)吸入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BUD低及高剂量(0.25 mg/kg、2 mg/kg)组,采用卵蛋白(VOA)联合氢氧化铝凝胶致敏激发构建大鼠哮喘模型,干预组在致敏后激发前雾化吸入不同剂量BUD。采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计算各组大鼠肺组织气道相关参数;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气道平滑肌(ASM)组织中Ⅰ型(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 Ⅲ)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ASM组织中Bcl-2、Bax、Caspase-3、磷酸化ERK 1/2(p-ERK 1/2)及p-p38 MAPK蛋白表达。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ASMCs,采用MTT法检测ASMCs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ASMCs凋亡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大鼠气道发生重塑,气道总管壁厚度(WAt/Pbm)、内壁厚度(WAi/Pbm)和平滑肌厚度(WAm/Pbm)增加;与模型组比较,BUD干预组大鼠气道重塑被抑制,气管WAt/Pbm、WAi/Pbm和WAm/Pbm均降低;BUD能降低哮喘大鼠ASMCs增殖活性,提高ASMCs凋亡率,抑制哮喘大鼠ASM组织ColⅠ、Col Ⅲ的表达,下调哮喘大鼠ASM组织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P<0.05),抑制ERK 1/2、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 结论 BUD可抑制哮喘大鼠ASMC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可能机制与抑制ERK 1/2及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59.
目的 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通过多模态网络学习方式对医学检验细胞形态学教学推陈出新,探讨形态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方法 建设全国医学检验细胞形态学信息化教学平台,组织受过形态学专业培训的检验人员担任教学师资,定期分享病例和疑难病例解答,并结合公众号、小程序和视频号等互联网多模态形式开展细胞形态学教学,创建电子形态学图文资源库、病例库和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对其教学效果做出评估。结果 建设企业微信有28个群,每群近2 000人,微信群39个,每群可容纳500人,安排病例讨论1 266场;公众号原创文章1 063篇,关注量达55 000人,单篇文章最高阅读量可达20 000次;通过形态考核、形态学比赛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反馈学员的学习掌握情况和对新型教学形式的效果;参加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组形态学考核成绩明显高于非学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网络形态学教学模式,适合运用于形态学人才培养,优势明显,具有广阔前景,值得大力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60.
目的 研究重组 IL- 2(rIL-2)和 γ-IFN对晚期肝癌患者淋巴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   晚期肝癌患者24例,用 rIL-2和 γ-IFN预培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4h,采用肿瘤淋巴细胞花环试验测定淋巴细胞粘附肿瘤细胞直接接触效应与活性.结果 rIL-2对正常人和肝癌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粘附肿瘤能力都有明显的的提升效应,但单独使用 rIL-2对肝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提升效应较差,rIL-2与γ-IFN联合使用可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结论  肝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明显低下,rIL-2与γ-IFN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刺激肝癌患者淋巴细胞活性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