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树青  陈淑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02-102,106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住我科的确诊为颅脑肿瘤患者74例,采用颅脑肿瘤显微外科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74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术后有5例伴发感染,经抗感染处理纠正,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术)改善,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其余患者随访6~12个月均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有显著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各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2.
裴焕爽  裴进宽  王树青 《河北医药》2010,32(19):2665-2667
目的观察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食管下段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ASAⅠ或Ⅱ级,按硬膜外给药不同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0.375%罗哌卡因组);Ⅱ组(2%利多卡因组)。2组入室15min后连接HXD-I型多功能监测系统(哈尔滨华翔公司)监测心率变异性(HRV),并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心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Aspect2000脑电监测仪连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硬膜外穿刺成功阻滞平面满意后,硬膜外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利多卡因各5ml。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3μg/ml行TCI,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6mg/kg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调整异丙酚靶浓度维持BIS50~55,每45分钟硬膜外分别追加0.375%罗哌卡因、2%利多卡因各6ml。记录2组各时间点[麻醉前(T0),手术麻醉不同时点(T1~T6)]MAP、HR、BIS、HRV的相关参数及麻黄碱和阿托品用药情况。结果麻醉中BIS、MAP和HR的变化组间比较:2组T1~T6的BIS值、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BIS,与T0比较,T1~T5的BIS都降低(P〈0.05),T6的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MAP和HR与T0比较,T1~T5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的MAP、HR都升高(P〈0.05)。HRV指标改变组内比较:与T0比较,2组患者T1~T6的LF、HF、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2组T1~T6的LF、HF、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开胸手术时,与2%利多卡因一样,麻醉效果确切,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稳定性,该方法能安全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43.
卒中已经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卒中后各项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人力照护负担。卒中后神经康复一直是治疗的热点之一,中医药在加快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方面有独特优势,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其中针刺占有重要地位,众多医家展开了大量研究及实践。卒中后失语是卒中后临床治疗的难点,针对这一现状,围绕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的临床进展这一课题,在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具有特异性优势作用认识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检索近年来中国知网所载运用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的相关文献的方法对各位医家治疗该病的针刺方法进行总结,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阐述了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失语的疗效及机制。通过检索,得到常用针刺法包括:通督调神针刺法、益髓醒神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八脉交会穴针刺法等。各种针刺法各有所长,临床效果满意。通过综述,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不同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失语确有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修复大脑语言中枢受损神经细胞的功能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45.
相信“坐班族”都有这样的经验,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处理事务,等一回神,才发现肩颈肌肉紧张、僵硬,更严重者,可能演变成慢性疼痛,仿佛千斤重物压在肩膀上。其实,在办公室多活动,回家练练瑜伽,肩颈痛就不会找上你。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后变化,探索DAI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0例DAI患者的病因,症状,CT诊断,预后及治疗,根据临床资料及基础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AI患者伤后发生轴突多方面改变,如:轴突细胞骨架破坏,轴膜改变,膜性细胞器变化,髓鞘改变,轴突出现肿胀离断,呈球状改变,轴浆空泡形成,线粒体稀少,受损髓鞘内细小钙颗粒,根据病理将DAI三级分法。CT以DAI五条标准至少一条诊断。结论 DAI发生后不仅要及时的诊断,而且要尽早进行全方位治疗,除了 沿用传统综合治疗方式外,应用干预病变进展的药物,如Ca^2 阻滞剂,兴奋性氨基酸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等,另外亚低温治疗DAI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质量,降低DAI死亡率。  相似文献   
47.
48.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33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0月,使用PFNAR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42~90岁,平均74.8岁。按AO分型:A2型25例,A3型8例,按Evans-Jensen分型,Ⅱ型9例,Ⅲ型2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手术时间35~7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量100~350ml,平均170ml。术后20例患者得到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7.3个月,随访率达到61%。骨折全部愈合,时间为11~17周,平均14.3周。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7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为95%。结论PFNA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粉碎性或骨质较差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出血少、固定可靠、骨量丢失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9.
流行性出血热(EHF)近年来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治愈率明显提高,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尤其重症患者肾功能恢复较慢,病情迁延不愈。为此,我们对伴有较重肾功能损害的EHF患者,在综合观察的基础上加用开搏通和多巴胺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共选择180例住院患者,并经血清特异性IgM抗体确诊。尿蛋白(~),血尿素氮(BUN)>8.82mmol/L。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男59例,女31例;年龄21~68岁,平均49.6岁。中型64例,重型21例,危重型5例。入院时分期:发热期18例,低血压期9例,少尿期4…  相似文献   
50.
丝线环扎术后髌骨再骨折原因和治疗王树青梁军钱洁*(附属甘泉医院骨科上海,200065)(*基础医学院人解教研室上海,200070)关键词丝线环扎;髌骨;再骨折;手术中图号R683.42髌骨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治疗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膝关节功能和伸膝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