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大脑性瘫痪主要见于中枢性脑组织病损,造成大脑皮层脑干束及各髓核不同程度的病变,因而出现智力低下、语言失调、肢体肌肉痉挛等。据不同  相似文献   
42.
在医学上,骨折的严格定义是骨的连续性中断。根据受伤机制和伤情的不同,骨折又分为许多类型,比如粉碎性骨折、青枝骨折、开放性骨折等。在人体的所有组织中,骨是惟一能够完全修复的组织,也就是说骨折最终能被新骨完全替代而恢复骨的原有结构和功能,并且可以不留痕迹。但是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局部环境、骨折情况、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骨折端较稳定、不进行内固定的情况下,骨折愈合是一种间接愈合,或称“二期愈合”。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炎症阶段骨折后引起局部出血和炎症反应,随着血肿的机化,新生血管开始长入,肉芽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术后轴性痛(PAP)临床特点、病理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79例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手术节段均≥4个。根据是否发生PAP分为两组,PAP组(12例)和非PAP组(67例)患者,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曲度、颈椎前凸指数、颈椎屈伸、侧弯和侧旋活动度差异,评估术前C_(2~7)节段颈椎曲度类型、大小及术前合并颈椎不稳与PAP发作的关系。结果 PAP组均接受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基本改善。PAP组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比例高于非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P组术后颈椎屈伸活动度下降幅度大于非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颈椎不稳的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术后更易继发颈椎屈伸活动度的下降和颈肩PAP。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3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死亡率4.0%(22/553).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功能衰竭9例(40.9%)和电解质紊乱5例(22.7%).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颈脊髓损伤程度、呼吸、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电解质紊乱并发症、气管切开与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有一定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危险因素有年龄、颈脊髓损伤程度、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电解质紊乱并发症、气管切开.结论 高年龄、颈脊髓损伤程度重、合并呼吸或心血管系统以及电解质紊乱并发症、气管切开是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affecting early death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SCI).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53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SCI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o discuss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early death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SCI by using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early mortal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SCI was 4.0% ( 22/553 ). The main causes of the early death wer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nine patients (40.9%) and electrolyte disorders in five (22.7%).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severity, complications in respiratory, cardiovascular, digestive systems and electrolyte disturbance as well as tracheotomy were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early death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SCI ( P < 0, 05 ).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cervical SCI severity, complications in respiratory,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electrolyte disturbance as well as tracheotomy. Conclusion Severe cervical SCI, combined respiratory,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electrolyte disorder complications as well as tracheotomy are high risk factors for the early death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SCI.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术前颈椎不稳和术中不同内固定对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后并发轴性痛(PAP)特征和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4月武警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医院脊柱外科106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24例;年龄51~68岁,平均58.7岁;均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按照患者术前合并颈椎不稳与否,分为颈椎不稳组(36例)和颈椎稳定组(70例);再按照辅助内固定装置类型,将颈椎不稳组36例分为连续节段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组(14例)和椎弓根钉棒固定组(22例),颈椎稳定组70例分为椎弓根钉棒固定组(17例)和微型钛板固定(5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PAP发生率,以及组内实施不同内固定术式的两亚组间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PAP发生率、首发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 术后颈椎不稳组PAP发生率高于颈椎稳定组,两组分别为27.78%(10/36)和11.43%(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 P<0.05)。颈椎稳定组患者,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高于Centerpiece微型钛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5, P<0.05);椎弓根置钉术后PAP持续时间短于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0, P<0.05);两亚组PAP发生率、首发时间和严重程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颈椎不稳组患者,椎弓根固定组术后PAP发生率低于微型钛板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1, P<0.05);两亚组PAP首发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术前颈椎不稳患者更易继发PAP,其辅助椎弓根较微型钛板固定者可在一定程度减少PAP发生率。术前颈椎稳定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时,联合应用椎弓根钉棒较Centrepiece微型钛板固定,更有利于提高早期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和缩短PAP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46.
目的:就近年来锁定加压接骨板在挠骨远端、肱骨近端、胫骨及其他部位的骨折治疗进展进行归纳总结.资料来源:检索人为第一作者,检索文献时限为1992-06/2009-05,检索数据库为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I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中文检索词为锁定加压接骨板,骨折,治疗,综述;英文检索词为LCP,Fracture,Therapy,Review.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运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系统行骨折内固定手术病例.②运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系统行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研究进展.排除重复研究.结局评价指标:计算机初检到127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研究目的与本文无关的文献51篇,内容重复性研究35篇,保留41篇文献进一步分析,包括综述、评述、论著及临床报道文章.结果:近几年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系统已经关泛用于全身各处骨折内固定,并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加压固定内固定系统,它依托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内固定牢靠,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外固定架,而且稳定性大于外固定架并兼顾了骨折解剖复位的特点.但对于下肢干部骨折,临床仍然首选髓内钉固定,目前这方面文献较少,希望以后加强这几方面的对比研究.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作为国际内固定协会理论下产生的新技术,由机械力学转向生物力学角度,提倡"弹性固定",减少创伤,促进骨痴形成做出了令人鼓舞的贡献.  相似文献   
47.
背景:大量实验证明骨形态发牛蛋白2不但对骨组织来源的细胞有刺激分化作用,还可诱导非骨组织来源的细胞株分化为成骨细胞.但是,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将骨形态发生蛋白直接用于骨的修复效果不理想.目的:将重组人骨形态发,上蛋白2,纤维蛋白胶复合物植入髓芯减压后的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区,观察股骨头坏死区域的新骨形成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1/2007-12在武警医学院完成.材料:在纤维蛋白胶的抑肽酶溶液内加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形成胶冻状的生物材料,最终聚合材料中重组人骨形态发牛蛋白2的质量浓度1 mg/L.方法:制造激素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全部进行股骨头钻孔减压,在霞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纤维蛋白组和单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孔道内植入相应材料,髓芯减压组钻孔后不植入材料.主要观察指标:MRI检查股骨头软骨及软骨下骨质信号改变,光镜下观察新骨生长情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钙含量.结果:MRI观察显示,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牛蛋白2/纤维蛋白胶8周后原骨缺损孔道消失,被新生骨所取代.单纯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见少量新生骨,髓芯减压组仍为纤维组织.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纤维蛋白胶组术后8周原骨缺损区基本消失,有大量相对较成熟的骨小梁及板状骨并存.单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骨缺损区明显缩小,周边亦有少量骨小梁存在,新生毛细血管少见,缺损区有大量纤维组织填充.髓芯减压组术后8周缺损区缩小,周边有少量新骨形成,中心部仍为纤维组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纤维蛋白胶组钙含量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1).结论:骨形态发牛蛋白在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内可诱导新骨形成,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后,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新骨形成的质量和数量均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8.
凤菜的毒理学评价王景贵,田力,王长英,刘素清,刘阳凤菜系清朝宫廷中妃子们使用的美容药膳,原料主要来源于深山中的鲜花野菜,成品并配有人参、珍珠、山核桃仁、蜂蜜等为黑色糊状物。我们按着《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对其进行了毒理学评价,结果如下:一、急性毒...  相似文献   
49.
【目的】设计改进一种新型加压鹅头钉用于股骨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加压螺纹钉前端设计的较深的螺纹,尾端为膨大的外六角形,尾端横截面上有螺纹槽;鹅头形钢板头部设计有椭圆形螺丝孔内侧面设计有较深的槽纹;螺纹钉与鹅头型钢板之间采用螺纹垫片连接。【结果】临床采用该加压鹅头钉治疗了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除1例出现螺纹钉与鹅头型钢板之间连接松动,造成骨折移位畸形愈合外,其余61例全部如期愈合。【结论】该加压鹅头钉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50.
背景:研究证实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一个溶骨的过程,溶骨因子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只有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E2的相关报道,对于其他溶骨因子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目的:检测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患者界膜组织中溶骨因子的表达。 方法:将2006-03/2008-12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协作医院收治的发生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并行关节翻修的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翻修术中收集界膜。同时收集武警医学院内固定取出术患者56例设为对照组,内固定取出术中收集内固定物与骨之间组织。两组标本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1、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促进溶骨细胞因子的染色指数,同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1、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患者界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1、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溶骨因子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能阻断其病理过程将有效减缓和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