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例1 女,27岁,因发热、头痛、腰痛、心悸3天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心慌、气急、心前区疼痛等病史.查体:T39℃,P 120次/分,R21次/分,BP13/10kPa  相似文献   
8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桥本甲状腺炎的超声检查结果。本组11例患者,男1例,女10例,年龄35~76岁,平均50岁,其中45岁以上者8例。所用仪器AU4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0MHz。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探头置颈前区甲状腺位置作...  相似文献   
83.
牛黄降压丸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牛黄降压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牛黄降压丸的HPLC指纹图谱,收集了不同批次的10批产品进行测定。结果建立了牛黄降压丸的指纹图谱,确立10个共有峰,指认了包括大黄素在内的4个共有峰。结论此方法可用于牛黄降压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4.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别判断血浆醛固酮水平〉正常者及醛固酮水平≤正常者两组患者对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42例,随机分为螺内酯治疗组(常规治疗+螺内酯)及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在出院时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作对照比较。结果342例CHF患者中228例(66.6%)血醛固酮水平〉正常,螺内酯治疗疗效明显(P〈0.01);114例(33.3%)血醛固酮水平≤正常,螺内酯治疗与仅行常规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对血醛固酮水平〉正常的CHF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5.
建立小蓟中绿原酸的HPLC测定方法 ,并测定了不同入药部位、采收时期及炮制方法小蓟中绿原酸的含量 ,为小蓟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近红外线、超声波及手诊检查乳腺肿瘤大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近红外线,超声波及手诊检查在乳腺肿物测量中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了乳房的良、恶性肿瘤共91例,其中良性肿瘤51例,恶性肿瘤40例.分别用以上三种方法测定肿瘤水平面的最大直径,将其与病理学测量值作比较.结果良性肿瘤,各种测量方法与病理学测量的差异不大.恶性肿瘤,病理学测量的直径为2.9cm(0.5~8.5),手诊查体所测结果最大,直径为3.6cm(1.0~10.5);其次为近红外线,直径为3.3cm(0.5~9.5);超声波检查结果最小,直径为2.7cm(0.5~8.5).与病理检查相关最近的是超声波检查,相关系数为0.92,标准误为0.20.结论三种检查方法与病理学检查均有一定差距,其中以超声波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差距最小.  相似文献   
87.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患者激活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入院的1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患者激活度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激活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计发放问卷127份, 回收有效问卷122份, 有效回收率为96.1%。脊髓损伤患者激活度得分为(54.71±7.23)分。回归分析显示损伤部位、心理弹性、社会支持是激活度的影响因素(P<0.05), 整体回归模型解释了脊髓损伤患者激活度变异的50.0%。结论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激活度普遍处于中等水平。脊髓损伤患者激活度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社会资源, 康复护理人员应给予其更多关注, 并改善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 以进一步提升患者激活度。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原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标本,收集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标本,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肝功能项目检测。结果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标本有四种模式,HBV—DNA阳性率为74.4%,肝功能异常率为71.8%。结论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原因较多,S基因突变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措施和相关预防策略。方法整合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有25例得到康复,23例显示有效,无效为2例,其中1例通过治疗后神志与血糖已恢复正常但并发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情况,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另外1例因长时间昏迷而无法及时送至医院实施抢救而使大脑细胞受到伤害死亡。结论临床急救对于该疾病的患者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血糖的检测能力与处理能力,并针对病情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原因.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标本,收集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标本,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肝功能项目检测.结果 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标本有四种模式,HBV-DNA阳性率为74.4%,肝功能异常率为71.8%.结论 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原因较多,S基因突变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