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用  邢玉龙  史云桃  刘秀玲  王文彬 《安徽医学》2019,40(11):1219-1222
目的评价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6例ACS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1)与非MACE组(n=175),分析MPV、PAR与MACE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价二者作为MACE预测指标的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S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MACE组患者MPV为(13. 14±1. 73) fl,PAR为(55. 49±7. 21)%,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PV和PAR可作为预测ACS支架术后在院期间MACE的指标,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883(0. 814~0. 953)和0. 842(0. 761~0. 932),其最佳诊断界值为11. 53 fl和50. 67%,并且MPV、PAR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MPV与PAR可作为预测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MACE的指标。  相似文献   
5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世界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总称.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数量在我国不断攀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痛苦和精神压力.在治疗上,西医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复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潜力和优势显著.文章通过查阅近年中医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  相似文献   
53.
王用  邢玉龙  史云桃  刘秀玲  王文彬 《安徽医药》2019,40(11):1219-1222
目的 评价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6例ACS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1)与非MACE组(n=175),分析MPV、PAR与MACE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价二者作为MACE预测指标的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S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MACE组患者MPV为(13.14±1.73)fl,PAR为(55.49±7.21)%,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和PAR可作为预测ACS支架术后在院期间MACE的指标,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0.814~0.953)和0.842(0.761~0.932),其最佳诊断界值为11.53 fl和50.67%,并且MPV、PAR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MPV与PAR可作为预测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MACE的指标。  相似文献   
54.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激活蛋白质生物活性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发现,人体内大约30%的蛋白质会经过不同程度、不同位点的磷酸化修饰。若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水平或位点出现异常,则会引起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恶性肿瘤一直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多达1 800多万的恶性肿瘤发生以及960多万的死亡病例。随着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断认知,针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异常的药物研发已经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每味中药均可看作一个天然的分子库,其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优势,参与调控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水平,且副作用小,耐药性低,是目前调控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水平药物研发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多个数据库的检索发现,从中药中提取的某些单体、部位及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均能通过调控蛋白质磷酸化水平影响肿瘤进展,发挥抗肿瘤效果,且效果较好。基于当前国内外中药对蛋白质磷酸化调节的研究现状,笔者整理相关资料发现,中药能通过调节蛋白质磷酸化水平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新生及干细胞干性的维持,且通过促进凋亡等方式发挥抗肿瘤效果。为了明晰中药调节蛋白质磷酸化水平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此文对中药调节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从不同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5.
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前列,我国食管癌疾病负担繁重,放化疗等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欠佳,大部分食管癌患者不能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前,食管癌的临床治疗以中医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经过中英文文献检索,康艾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鸦胆子油乳、华蟾素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是临床常用抗食管癌中药注射液,此8种中药注射液为单味中药制剂或多味中药复方制剂,共涉及到11味中药,在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增效减毒作用。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注射液在使用中因为不合理的用药剂量、给药速度、药物配伍等原因亦会引发一系列诸如静脉炎、静脉血管硬化、溶血等的不良反应。抗食管癌中药注射液的临床研究较多,但有效成分及分子机制研究较少,该文对常用中药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成分、有效性、安全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食管癌临床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提供参考,也为抗食管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6.
<正>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累及胼胝体压部的一种临床影像学综合征[1-2]。好发于儿童和青年,无明显性别差异。其具有显著性和短暂性的头部MRI改变,通常表现为胼胝体压部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FLAIR成像和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征像[3-4]。2019年5月,阜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1例急性谵妄病人,在完善相应检查时发现其存在RESLES。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特点。方法总结43例OSAHS患儿术前临床特征、鼻咽侧位片和19例患儿多导睡眠监测(PSG)特点。结果 OSAHS患儿的主要症状是入睡打鼾、张口呼吸、呼吸暂停、听力下降。术后随访3个月~1年,上、中咽气道间隙的狭窄或阻塞明显改善,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和憋气等症状消失32例,明显减轻8例,复发3例,复发原因是单侧扁桃体代偿性增生,总有效率为93.0%。结论儿童OSAHS有其自身的特点,PSG是诊断依据,腺样体和扁桃体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临床研究非炎症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排除炎症、肿瘤性头痛,根据高分辨率CT薄层扫描,鼻内镜检查确诊引起头痛部位,采取相应手术方式.结果 58例中38例(65.5%)头痛完全消失,头痛缓解18例(31%),临床有效率96.5%,无效2例.结论 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所致鼻源性头痛,经鼻内镜微创手术,去除病因达到治疗目的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9.
药源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药源性肝损害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药源性肝损害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而且,在世界范围其发病率仍在不  相似文献   
60.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方法,探讨鼻内镜手术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7年6月年收治的3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施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结果38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6例联合上颌窦根治术),随访12-48个月,5例术后12个月内复发,其余33例在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肿瘤广泛侵及上颌窦内的T3级病变联合上颌窦根治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