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急诊监护室(EICU)冠心病(CHD)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EICU收治的80例CHD行PCI的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CI术后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PCI术后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CHD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知晓情况、PCI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CHD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知晓率、患者满意度、SF-36各维度评分、出院时LVE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CHD行PCI术后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有了更深的了解,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在临床上,顽固的难治性咳嗽日益多见,剧烈、频繁的咳嗽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并发症.比如,咳嗽可使胸腔压力增高,增加心脏负担;妇女长期咳嗽会诱发压力性尿失禁;儿童长期咳嗽会影响睡眠,从而影响生长发育.此外,咳嗽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比如,有的儿童因为咳嗽不能上学;成年人因频繁咳嗽而中断工作或说话,转移注意力,影响工作效率等.  相似文献   
23.
耐多药结核病是由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原发感染或抗结核药物用药不当产生继发耐药所致,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2035年终止结核病流行策略的一大阻碍,目前治愈率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或治疗方法。中医药在减轻结核病症状、联合西药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以及提高患者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水平方面已有很多研究。作者对中药抗结核治疗的体外及人体试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痰热壅肺)的临床疗效。方法AECOPD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发生AECOPD的次数及重度AECOPD的次数、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6.67%,并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气短、乏力、紫绀、痰色黄黏及咯痰不爽的单个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治疗后3个月内,穴位埋线组AECOPD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重度AECOPD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在SGRQ的症状、活动、影响及总分的评分上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其中穴位埋线组治疗后在症状、影响及总分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而在活动评分上,两组改善相近。结论穴位埋线治疗AECOPD患者(痰热壅肺)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改善中医证候,减少AECOPD的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5.
扶正化痰清热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46例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扶正化痰清热法对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支扩)的远期疗效。方法将来自3个中心的100例支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主要为胸部体位引流法,若遇急性加重可短期应用抗生素),中药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支扩稳定方辨证加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开始1年后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并根据圣乔治问卷(SGRQ)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较前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急性加重次数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SGRQ症状、活动、心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改善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症状评分外,其他3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两组活动评分、症状、心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FVC、FVC%、FEV1、FEV1%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FVC%下降(P<0.05)。中药组治疗后FEV1值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FEV1、FEV1%变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扶正化痰清热法辨证施治,能减少支扩患者年急性加重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减缓肺功能FEV1的下降,提高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完全复位对于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L4/5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矢状位力线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因L4/5腰椎退变性滑脱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70例患者,分为完全复位与部分复位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三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一般资料、影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共有7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两组各计35例。完全复位组与部分复位组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30.1±67.6 vs. 182.5±56.3 ml, P<0.001; 176.4±35.2 vs. 152.6±23.4 min, P<0.001),且完全复位组的滑脱矫形率显著高于部分复位组(89.5±10.2 vs. 30.5±20.5 %, P<0.001)。两组患者在术后TK、PT、SVA均有减小趋势,LL有增大趋势。术后三月,两组间的SVA具有统计学差异(26.5±21.2 vs. 34.5±24.6 mm, P=0.012)。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的LL、PT以及SVA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完全复位组小于部分复位组。结论:对于L4/5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而言,无论完全复位抑或是部分复位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较之部分复位,完全复位的患者出血量相对较多,手术时间相对延长,但在远期的临床疗效上收益较好,且能够保证更好的矢状位力线。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系统评价全世界脑胶质瘤干预类系统评价/Meta分析(SR/MA)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h 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等数据库,纳入脑胶质瘤干预类SR/MA,检索时限截至2013年7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而后采用AMSTAR和PRISMA清单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与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共纳入51个SR/MA。结果显示:纳入研究中方法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研究设计方案、检索策略不全面、纳入研究出版物形式局限、未评价文章发表偏倚及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纳入研究的报告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检索策略的报告不规范、纳入研究质量和偏倚风险报道不全面和研究结果表述不全(部分缺乏森林图、综合结果的估计值和可信区间、异质性检验结果)。结论脑胶质瘤干预类SR/MA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该领域研究者应提高SR/MA制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遵循PRISMA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29.
本文总结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或/和CT扫描的诊断结果.单纯造影28例.手术符合串85%;单纯扫描29例,手术符合率89%;同时做造影和扫描34例,两项相符者的手术符合率100%.认为根据典型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脊髓造影大部可确定诊断.对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或造影出现多处压迹难以确诊的疑准病例,可采用CT扫描或造影后扫描.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超声电丛刺头穴从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06在沈阳脑科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1例,男160例,女101例。均为首次患病,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丛刺治疗组131例,对照组130例。②丛刺治疗组:采用超声电丛刺治疗仪于头部电丛刺顶区(运动区),以100—200Hz疏密波电针通过6-8h,1次/d,1个疗程30次。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脑血管病药物同等治疗。丛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下预30d。两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1)%为基本恢复,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进步。③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αα颗粒膜蛋白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A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方法测定脂蛋白(a)水平。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检测体感诱发电位。④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柃验和t检验。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6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丛刺治疗组131例中:基本恢复31例,显著进步80例,进步15例,总有效率为96%(126/131);对照组130例:基本恢复14例,显著进步68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72%(96/130);丛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丛刺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血栓素A2、D-二聚体和脂蛋白(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③丛刺治疗组治疗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波潜伏期与传导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 结论:超声电丛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