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0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在人类神经母细胞瘤(NB)中血管生成因子的高水平表达与晚期肿瘤分期有关,高血管生成与NB转移,侵袭性和不良预后相关.该研究旨在说明体内外NB细胞中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本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是否受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Trk)A和TrkB表达所影响. 材料和方法进行细胞培养,并将SH-SY5Y细胞用全长型 TrkA cDNA K538N cDNA(为 Trk激酶区缺乏 ATP结合带的TrkA变异体)和TrkB cDNA在常规下稳…  相似文献   
102.
L-精氨酸对离体灌流大鼠肝内血管阻力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过离体肝灌流系统 ,在体外状态下应用一氧化氮(NO)合成前体———L 精氨酸灌流 ,观察其对门脉灌流压的影响 ,并结合灌流液中NO-2 /NO-3 含量、肝内一氧化氮合酶(NOS)蛋白的表达 ,了解NO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肝内血管阻力的调节作用。材料和方法一、离体肝灌流系统的建立离体肝灌流系统主要由 3个部分组成 :①灌流部分 :由恒流泵、灌流管道、标准混合气体 (95 %O2 5 %CO2 )和生理灌流液 (Kreb液 )组成 ;②恒温部分 :由超级恒温器和热交换器组成 ;③监测部分 :应用 8道生理记录仪和压力换能器监测门静脉灌流压力 ,…  相似文献   
103.
用硬脂酸凝胶法工艺合成不同配比的α Fe2 O3 K2 O B2 O3复合氧化物超微粉 ,经液相烧结法制得多孔陶瓷材料 .采用XRD技术、Archimede排水法及压汞法等研究了材料物相、晶粒度及微孔结构 ;电导测试实验表明 ,B2 O3掺杂相可能以非晶态均匀包覆在主晶相晶粒表面及晶界处 ,K 被吸收包埋在B2 O3非晶相中 ;湿敏特性测试结果表明 ,硼掺杂 5% (摩尔分数 )左右 ,全湿区内材料阻 湿特性曲线线性关系良好 ,且感湿灵敏度较高、湿滞小 ,改变掺杂配比 ,可获得不同湿敏转变点的阻 湿特性曲线 ;初步探讨了材料多孔结构与湿敏性能之间的关系 ,得出通过硼掺杂调控材料微结构 ,可明显提高材料湿敏性能稳定性的结论 .  相似文献   
104.
依赖性受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依赖于其特异性配体的存在与否,分别激活存活或死亡两个截然相反的信号传导途径,指引细胞增殖或凋亡,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成或消退,因而又将编码依赖性受体的基因称为条件性肿瘤抑制基因,在无配体分泌区诱导细胞凋亡,遏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该文对近年来依赖性受体的研究及与肿瘤发生的研究新进展作以总结,为进一步揭示依赖性受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基因选择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王弘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171-172
1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自感右上腹不适3个月,呈阵发性。常规体检时发现肝右叶占位病变,行肝穿活检。病理所见:肝细胞索大部分呈单层排列,肝窦扩张,可见六块汇管区,间质内单核细胞浸润,并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部分肝细胞胞浆内散在黄褐色色素颗粒,考虑炎性改变。未治疗。近来肿物增长迅速,3个月体积增大4倍,且无临床症状,诊断不除外恶性,  相似文献   
106.
107.
T-2毒素是由镰刀菌代谢产生的一种毒性很强的霉菌毒素,是单端孢霉稀族类毒素的一种。T-2毒素具有典型的免疫毒性特征,目前已证实了T-2毒素诱导的免疫毒性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凋亡及自噬等分子机制有关,涉及多条信号通路,调节与免疫应答和细胞凋亡/存活相关的信号分子表达。氧化应激是T-2毒素诱导DNA断裂和凋亡的关键毒性机制,细胞凋亡通路维持毒素免疫调控的动态平衡,而自噬可促进T-2毒素诱导的免疫抑制,在免疫调控中发挥着关键而复杂的作用。此外,T-2毒素免疫调控中也存在类似“免疫逃逸”的机制。本综述对T-2毒素的免疫毒性及其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为T-2毒素的毒性机制及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分析高血压重症基底节区血肿50例的临床表现、CT分型及手术预后。根据血肿范围分型,Ⅰ型(17例)位于内囊外侧,Ⅱ型(14例)侵犯内囊,Ⅲ型(6例)侵犯内囊和下丘脑或丘脑,Ⅳ型(5例)以丘脑出血为主,Ⅴ型(8例)血肿扩延到中脑或桥脑。手术死亡率为42%,其中Ⅰ型17.65%,Ⅱ型28.57%,Ⅲ型83.33%,Ⅳ型20%,Ⅴ型100%。Ⅰ、Ⅱ型重症基底节区血肿应争取早期手术;早期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之Ⅲ型慎用手术;Ⅳ型仅作脑室外引流即可;Ⅴ型无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同胞脐血具有组织相容性高,易获得HLA配型一致而不易被排斥的特点,本文报道同胞间脐血移植治疗3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并进行随访。方法:对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高白细胞性高危CR1,1例标危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R2),进行了同胞间脐血移植,HLA高分辨2例全相合,1例5个位点相合。预处理选用白消安/环磷酰胺为主方案。于0d回输脐血,MNC数量为2.65×107/kg,2.23×107/kg,2.18×107/kg;CD34+细胞数量为1.92×107/kg,1.39×105/k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采用环孢霉素A、甲基泼尼松龙和甲氨蝶呤的方案。结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的天数分别是+13d、+24d、+20d,PLT≥20×109/L的时间为+19d、+46d、+21d,移植证据均为供者型。3例出现Ⅰ-Ⅱ度GVHD,均控制。随访中发生Ⅱ度慢性GVHD 1例,现长期存活2例,生活良好。结论:同胞间脐血移植是儿童高危白血病有效的治疗手段,急、慢性GVHD发生率较低,存在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测量骶前间隙相关解剖学影像数据,为经皮腰骶轴向融合术在国内的研发和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X线片分析56例患者S1前孔内缘的距离;CT增强扫描测量双侧髂血管到S1/2间隙中点的距离;腰骶MRI正中矢状位片上测量各骶椎间隙和各椎体中点到直肠系膜的最短距离,为相关器械、融合器长度的设计提供数据依据.结果 21例男性和35例女性的S1前孔内缘距离分别为(34.7±3.5)mm和(32.2±3.0)mm(P<0.05),套管和融合器设计长度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显示距离S1/2间隙中点最近的血管均为两侧髂内静脉,双侧髂内静脉的距离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7.6±5.2)mm和(70.0±9.1)mm(P<0.05);S2-S5椎体中点到直肠系膜的距离男性和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结果 可作为国人器械和融合器的开发参考依据,同时为手术提供了操作的安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