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毕宏生  马晓华  王兴荣  季鹏  王桂英 《眼科》2007,16(2):104-107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囊袋外植入术1年时IOL的位置,并评价其术后长期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6例(3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由于后囊膜破裂,于囊袋外植入折叠式IOL作为囊袋外组。其中25例患者另一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IOL作为囊袋内组。主要指标IOL的位置、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视力、屈光度、眼压、IOL表面色素沉积情况。方法术后1年时,应用UBM观察囊袋外和囊袋内两组IOL的位置,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视力、屈光度、眼压、IOL表面色素沉积等情况,随访时间12~25个月。结果术后1年时,UBM示囊袋外组IOL位于角膜中央后(3.212±0.651)mm,囊袋内组为(3.750±0.64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囊袋外组中23眼双襻为睫状沟-睫状沟固定,其中18眼IOL光学部均与虹膜接触;另13眼一襻位于睫状沟,另一襻位于睫状体,其中3眼IOL光学部与虹膜接触。囊袋内组双襻均位于囊袋内,IOL光学部不与虹膜接触。两组之间角膜内皮数量(P=0.64)、眼压变化(P=0.36)及后囊膜混浊(P=0.82)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裸眼视力≥0.5者(P=0.017)、屈光度(P=0.018)及IOL表面色素沉积的发生率(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UBM观察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及IOL的位置,对探讨屈光度改变、IOL表面色素沉积等并发症的可能机制意义重大。囊袋外植入折叠式IOL长期疗效显示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孟连县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疫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2002-2004年,孟连县的疟疾发病率从项目实施前的21.8/万下降至18.3/2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50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检和走访漏报率明显减少;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有明显提高,发热2d内就医率增加50%。结论孟连县疟疾防治能力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盟县的疟疾发病实情和漏报程度。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年疟疾报告疫情、血检情况、疟疾治疗及村民疟史等。以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疟疾实际发病和漏报率。结果西盟县疟疾发病率为50.18/27,7个乡均有病例分布,被调查3个乡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36.84/27、46.34/万和11.24/27,所调查的20个自然村在2002年共报告17例疟疾,采用发热病人血检、医生疟疾治疗处方、疟史3种再捕获方法核实疫情,估算得西盟县的3种疟疾疫情漏报率分别是39.29%、83.5%和94.93%。结论西盟县的疟疾漏报现象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4.
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彦  毕宏生  王兴荣  王桂敏 《眼科》2005,14(4):244-246
目的评价巩膜外环扎、加压联合放液、冷凝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研究。研究对象13例(13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方法对13例(13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外环扎、加压、放液、冷凝等联合手术方法治疗,分析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主要指标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状况。结果13例(13眼)术后均达到解剖复位,6例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7例患者视力无明显变化,但自觉症状较术前改善。术后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后随访至1年,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巩膜外环扎、加压、放液、冷凝联合手术方法治疗某些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喉罩通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胆道手术麻醉一般选择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单独硬膜外麻醉或以上2种麻醉方法联合运用,似乎都有些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喉罩的广泛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普遍开展,我科采用喉罩通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胆道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填充物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和视网膜疾病是引起的视力障碍和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玻璃体和视网膜手术是 70年代初逐渐开展起来的显微手术。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眼科治疗史上的一大革命 ,使过去认为是不治之症眼疾获得治疗 ,成为 2 0世纪眼科界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由于手术复杂 ,手术方式的不同 ,切  相似文献   
17.
超声乳化术在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术在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1999年4月-2001年4月间资料完整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组)36眼及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ECCE组)40眼,随访分析6-17个月。结果 PHACO组术后暂时性高眼压发生率低且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无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患者明显多于ECCE组,术后3天及3个月裸眼视力恢复≥0.5者,PHACO组优于ECCE组。术后前房出血,纤维素性渗出,人工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积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PHACO组明显低于ECCE组。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接受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的患者97人采用随机表分为两组,Zyoptix组49人(98眼)采用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Planoscan组48人(96眼)采用传统LASIK治疗,采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数据,比较两种手术对术后眼波前像差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的球镜度、柱镜度、瞳孔直径6mm区的总体波前像差均方根值(RMS)、高阶像差RMS、三阶彗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R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观察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柱镜度,瞳孔直径6mm的总体波前像差、总体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的RMS,Zyoptix组均小于Planosc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镜度、瞳孔直径6mm去四阶球差总体高阶像差和三阶彗差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降低波前像差效果要优于传统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19.
王兴荣 《云南医药》2011,(1):105-106
腰硬联合麻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同时还有互补作用。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能升高腰麻阻滞平面,影响程度与注入硬膜外腔的生理盐水容积有关。本研究拟观察不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注入硬膜外腔后腰麻阻滞平面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的容量大小对蛛网膜下腔药物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cute infective valve endocarditis,AIVE)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尤其主动脉瓣常受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主要表现为突发心力衰竭,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在几天至6周内发展为瓣膜破坏,感染迁移多见。本研究分析了16例AIVE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