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胫骨应力性骨折临床上多见,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科收治74例,有明显骨折线无移位者39例,其中19例采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全部临床愈合,随机抽取另20例作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国内外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治疗脑瘫均取得较好的疗效[1~5]。作者自1994年2月~1997年4月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的肢体痉挛,获得满意疗效。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4年2月~1997年4月采用SPR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结核后期肢体痉挛42例,随访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23~47岁,平均29岁。24例为胸腰椎骨折,伤后均行减压固定术,后期出现单侧肢体痉挛16例(右下肢9例,左下肢7例),双下肢痉挛8例。其中5例爆裂型骨折…  相似文献   
73.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具矫正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01/2005-12在解放军第211医院骨科收治的106例未做过治疗的生长发育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给予热塑矫形支具治疗。男21例,女85例;年龄8~19岁,平均(13.1±3.6)岁。单胸凸49例,双胸凸8例,胸和腰双凸37例,胸腰段或腰凸12例。原发Cobb角20°~42°,平均(±6.4)°。Risser征0度51例,Ⅰ度33例,Ⅱ度19例,Ⅲ度3例。支点29.5弯曲位时的矫正率≥50%的柔软性侧凸57例,<50%的僵硬性侧凸49例。每3~6个月复查1次,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结果:①全部病例随访24~72个月,平均36个月,79例(74.5%)治疗有效(原发性侧凸Cobb角增加≤5°,或是胸腰双主弯中继发侧凸超过原发侧凸≤5°),27例(25.5%)出现脊柱侧凸进展,治疗无效。②柔软性侧凸57例,支具矫正有效是48例;僵硬性侧凸49例,有效是37例,柔软性侧凸的矫正效果优于僵硬性侧凸。③脊柱侧凸Cobb角在20°°者63例,有效是54例,~2930~40°者43例,有效是25例,Cobb角20°°组的矫正效果优于Cobb角30°°组。③未出现特殊的材料和宿主的明显~29~40不良反应和负性事件,但腰、髋部骨密度明显下降。结论:①热塑矫形支具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能够取得良好疗效。②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者,侧凸柔软性好者,Cobb角较小者,矫正效果好。③支点弯曲位时的矫正率可以预测支具矫正效果。④随访中发现应用支具后患者腰、髋部骨密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的非手术方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86例(Cobb角<40°),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观察、支具治疗、电刺激治疗和支具结合电刺激治疗,随访时复查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Cobb角,并计算治疗前后Cobb角的改变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前后Cobb角改变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具治疗组和支具结合电刺激治疗组的Cobb角改变值与电刺激治疗组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支具治疗组的Cobb角改变值与支具电刺激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观察组虽然无矫正畸形作用,但对Cobb角较小的患者进行短期观察可作为日后选择治疗方法的参考.支具疗法、电刺激疗法和支具联合电刺激疗法均能有效的控制侧凸畸形发展.支具疗法的疗效明显优于电刺激疗法,能明显矫正侧凸畸形.支具结合电刺激疗法与支具疗法的疗效相似,但因其存在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故应该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75.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性病门诊 3 4例患者 ,经典型临床表现及人乳头瘤病毒 (HPV)核酸杂交试验阳性诊断为尖锐湿疣 ,且肝、肾功能正常。男 18例 ,女 16例 ,年龄 16~ 68岁 ,平均 3 2岁 ,病程 15d~ 1a。初次发病 2 0例 ,曾在院外治疗后又复发者 14例。皮损呈乳头状、鸡冠状、菜花状等。男性多分布于冠状沟、阴茎、尿道口、肛周 ;女性多发生于大、小阴唇、阴道口、阴道、尿道口、肛周。传染途径 :不洁性交传染 2 2例 ,配偶传染 8例 ,原因不详 4例。职业 :干部 11例 ,服务行业 10例 ,工人 5例 ,个体工商从业人员、农民各 4例…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比观察自行研制的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与传统锁定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力学性能指标。方法将椎弓根钉与矫形棒之间的连接设计为滑动式,使之可随脊柱生长而延长。采用12具新鲜猪脊柱标本,随机分成两组(滑动组和锁定组),应用实验力学分析手段进行测试。结果滑动组和锁定组在屈伸、侧屈、轴向压缩情况下,其主应变、位移变化及固定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可以获得与锁定椎弓根钉棒系统相同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77.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16例患者术前3d进行步态分析,术中对支配痉挛下肢的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电刺激仪测阈值,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均小于30%。结果:术后步态有明显改善(P<0.01)。16例平均随访3年,痉挛解除率90%,功能改善率80%。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78.
温胆汤出自《千金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云苓、大枣、甘草组成,具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之证.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心悸、耳聋等病,取得满意疗效.举案如下.心悸案王某,男,43岁,工人,1989年7月3日初诊.阵发性心悸,气短,头昏1年.入院时诉心悸,气短,时  相似文献   
79.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程序化治疗 (康复训练 局部矫形手术 再康复训练 )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36例。术中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将L2 ~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 ,将阈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 ,均 <30 %。术后下肢部分挛缩畸形未能改善者行局部矫形手术 ,术后行康复训练。本组 36例病人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75 % ,说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程序化治疗能较有效地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80.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及神经根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切断术(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并对其腰骶神经根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采用L2-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保留棘突和棘间,棘上韧带,显露双侧L2-S1神经根出口处,将前后根分开,分束,测定各后根束阈值,阈值较低的后根小束切断,。对切取的神经束进行冰冻切片,染色,固定和组织化学处理,结果发现,临床应用29例,随访3年疗效满意,痉挛解除率为90%,功能改善率为80%,切除的神经后根纤维Ache反应阳性,后根同感觉支传入纤维相混合,说明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电刺激选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