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预防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研究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6年5月共收治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68例,男43例,女25例,骨折初始治疗:髓内钉27例,钢板32例,外固定支架4例,克氏针3例,螺钉2例,其中应用钢丝捆扎7例。骨不连治疗采用手术清理断端,更换固定(1例除外),植骨的外科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6个月。66例Ⅰ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5月,Ⅰ期愈合率为97%。[结论]医源性因素是导致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合理的外科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2.
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机动车的迅猛增加,近年来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四肢开放性骨折增多,软组织条件差,给治疗带来困难,也是术后感染因素之一,感染发生后,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非常重要.我院自1998~2005年收治多种原因引起的四肢骨感染20例,经持续灌注冲洗,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硫酸钙颗粒修复良性骨病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7例良性骨病损患者行囊内刮除 硫酸钙颗粒植入术,其中2例行内固定,5例病理性骨折患者(4例肱骨近端、1例股骨近端)经牵引或石膏固定骨折愈合后再行病灶刮除 硫酸钙颗粒植入术.结果 X线片显示术后6个月硫酸钙颗粒完全吸收,并发症2例,术后肢体功能:优23例,良4例.结论 硫酸钙颗粒作为新型的植骨材料,其安全、便捷、可靠,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4.
阪崎肠杆菌(又称阪崎氏肠杆菌)是肠杆菌科的一种,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人和动物致病,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并且可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和死亡,该菌感染引起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1]。目前,微生物学家尚不清楚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采用生理盐水对正中神经行“水分离”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 将2020年5月—2022年3月在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46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采取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水分离”治疗,其中治疗组注入药液选择生理盐水2 mL+维生素B12 1 mL,对照组注入药液选择倍他米松1 mL+维生素B12 1 mL+利多卡因1 mL,2组患者共治疗2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波士顿腕管综合征问卷调查评分(BCTQ)、正中神经电生理参数[运动潜伏期(MDL)、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结果 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2组患者BCTQ评分、MDL、SNCV及CS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2组间BCTQ评分、MDL、SNCV及C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同组内治疗结束后3个月各指标与治疗结束后1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并比较单轴和多轴锁定内固定系统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4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2例,平均年龄66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23例,四部分骨折7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单轴或多轴锁定内固定系统固定,术后行阶段性功能锻炼。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操作难度相似。本组随访12~18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良好,无内固定失败,仅1例发生肱骨头部分坏死。术后12个月对肩关节行Constant-Murley评分,单轴组二部分骨折的优良率为85.7%,三部分骨折为80%,四部分骨折为60%。多轴组二部分骨折的优良率为87.5%,三部分骨折为83.3%。结论单轴与多轴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周中  熊进  江宁  谢林  黄海涛  陶永飞 《中国骨伤》2010,23(5):340-342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原因.方法:总结分析1998年12月至2007年12月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78例,男42例,女36例;年龄26~85岁,平均62岁.入院距受伤时间1~49 h,平均4 h.按Evans-Jensen骨折分类标准,ⅠA型4例,ⅠB型24例,ⅡA型13例,ⅡB型22例,Ⅲ型11例,Ⅳ型反斜形骨折4例.按AO标准操作要求进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术后凡出现股骨头切割、尾钉退出、髋内翻、螺钉松动、加压钉滑出套筒、大转子骨折移位均属失败,对其中失败的12例进行分类、归纳,分别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个月~7年,平均36个月.12例失败,其中加压钉切割股骨头颈4例、髋内翻1例、加压钉滑出套筒2例、螺钉松动2例、尾钉外移2例、大转子骨折移位1例.结论:DHS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适应证的选择、患者骨骼的质量、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下肢骨折时所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56例下肢骨折患者行LISS内固定术治疗,对其中15例术中、术后和取内固定时出现的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胫前血管损伤2例;腓深神经损伤2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不愈合伴钢板断裂1例;皮下钢板突出5例(其中2例皮肤破溃)。32例骨折愈合后取内固定时3例(7钉)出现“冷焊”现象,导致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结论LISS对股骨远侧或胫骨近侧骨折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但术前计划不充分、操作不规范会增加并发症出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39.
应用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疗效. [方法]自2007年4月-2008年9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7例,平均65.4 岁,Neer分型2部分骨折7例,3部分骨折15例,4部分骨折5例,均采用PHILOS内固定治疗,随访6~18个月,平均9.5个月.[结果]骨折愈合良好,无内固定失败或肱骨头坏死. 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的优良率;2部分骨折为85.7%,3部分骨折为80%,4部分骨折为60%.[结论]应用PHILOS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髌前筋膜缝合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对203侧髌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点式复位钳复位治疗93侧,髌前筋膜缝合复位组110侧。通过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估。结果:本组平均随访10个月,骨折在3个月随访时全部愈合,非粉碎性骨折85侧,其中点式复位钳复位组40侧,筋膜缝合复位组45侧,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0和42mi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粉碎性骨折118侧,其中点式复位钳复位组53侧,筋膜缝合复位组65侧,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0和48min,筋膜缝合复位组手术时间短.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和点式复位钳复位相比,髌前筋膜缝合复位治疗髌骨骨折在治疗髌骨非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时间以及疗效等无差异,但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中,具有手术时间短,复位方便,手术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