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目的 探讨儿童与青少年脊柱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青少年脊柱骨母细胞瘤7例(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12.3岁(7~17岁).颈椎3例、胸椎1例、腰椎3例.主要症状体征包括局部疼痛、椎旁肌痉挛僵硬、神经症状、脊柱侧弯.肿瘤均起源于椎弓.出现症状至诊断明确时间平均16个月.首次均采用后路手术,3例行固定融合重建.结果 100%患儿局部疼痛;85.7%患儿存在椎旁肌僵硬;71.4%患儿有神经症状;57.1%存在不同程度侧弯.术中与术后无并发症.所有患儿获得随访,平均26个月.2例术后复发与再手术3人次.最后随访时均无症状及复发.结论 儿童与青少年脊柱骨母细胞瘤典型表现是痛性脊柱侧弯,椎旁肌痉挛僵硬与神经症状发生率高.完全切除肿瘤才能获得满意疗效与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03.
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哨淋巴结是指引流原发肿瘤的第一个 (站 )淋巴结 ,1992年Morton等首先运用蓝色染料异硫蓝 (isosulfanbluedye)和专利蓝 (patentblueV)在黑色素瘤中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获得成功 ,随后在乳癌中的应用使此理论和技术得到进一步成熟和发展。目前在国内少见有关结肠癌的前哨淋巴结研究 ,本文对结直肠癌进行前瞻性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研究 ,以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 :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诊治的结直肠癌病人 ,有…  相似文献   
104.
抗冲击性人工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滔  张晓坤  王东晓 《广东医学》1999,20(5):324-326
目的探讨自研设计的抗冲击性人工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意义。方法以新鲜人尸股骨为对照组,取其相关生物力学参数后在股骨距上12mm处截骨,将自研设计的抗冲击性人工髋关节假体(以下简称抗冲击性假体)和最常用的型人工髋关节假体(Moore型假体)分别安装在新鲜人尸股骨上,固定后分别测试两组在静态时的应力分布状况及动态时的冲击载荷的大小。结果抗冲击性假体的应变值的分布接近于股骨对照组,抗冲击性仅体所承受冲击载荷远大于Moore型假体。结论自研设计的抗冲击性假体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105.
椎板钩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加用椎板钩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应力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椎弓根螺钉系统不加与加用椎板钩,整个系统各处的应力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加钩后整个系统受力点增加,受力更加均匀。临床上容易发生断钉的部位应力显著降低。头、尾侧椎弓根钉根部加钩后轴向应力显著降低,以尾侧钉为著,降低37.08%。头、尾侧钉棒连接处加钩后剪切应力下降明显,头侧下降44.02%,尾侧下降60.71%。结论:椎板钩使得椎弓根螺钉系统应力分散,以尾侧椎弓根钉根部及钉棒连接处为著,从而减少椎弓根螺钉断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内皮素参与脊髓损伤后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阐明内皮素 (ET)与脊髓损伤 (SCI)后缺血的关系。方法 :1鞘内注射 ET 110 ng,观察外源性ET 1对正常大鼠脊髓血流 (SCBF)的影响。 2 SCI前鞘内预先注射非选择性 ET受体拮抗剂 PD14 5 0 6 55 0 μg,观察阻断 ET生物学效应后伤区及邻近 SCBF的变化。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血流。结果 :ET 1注射后 30分钟 ,SCBF降为基线的 (5 9.78± 8.80 ) % ,2小时为基线的 (5 8.6 0± 7.10 ) %。生理盐水组伤区 SCBF在 SCI后 5分钟即有明显下降 ,为基线的 (75 .5 7± 9.5 7) % ,2小时已降至基线的 (5 7.6 0± 7.6 0 ) % ,伤后 4小时仍未恢复 ;伤区邻近 SCBF下降较慢 ,伤后 30分钟降至基线的 (80 .74± 8.10 ) % ,2小时为基线的 (5 5 .2 6±5 .79) % ,伤后 4小时 SCBF仍未恢复。PD14 5 0 6 5明显改善了伤区 SCBF,损伤 5分钟及 30分钟后 ,伤区血流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结论 :ET参与了 SCI后的缺血过程 ;PD14 5 0 6 5消除了伤区及邻近区 SCBF的下降。临床应用 ET受体拮抗剂对 SCI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背景:腰骶骨盆间的固定技术临床应用较多,但作者尚未查到一种既安全又牢固且较成熟的理想的内固定方法.目的:探讨骼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设计、时间、地点:对照实验,于2006-0112007-12在中山大学生物力学研究室完成.材料:因创伤致死男性成人尸体6具,采用新鲜冷藏的腰骶椎、骨盆标本;髂骨钉为8.5mm×100mm、L5椎弓根钉为6.5mm×45mm、S1椎弓根钉为6.5mm×35mm,均由美国枢法模公司提供;测试用美国MTS855型微型生物力学测试机.方法:实验分为4组:无固定组和3种固定组,即髂骨翼拉力螺钉、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对固定组试件分别与无固定组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旋转、侧弯、前屈、后伸的三维运动数据.结果:在3个固定组中,采用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链接系统固定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最好,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在6.4Nm力矩下的三维运动度为:旋转(1.07±0.86)°、侧弯(0.95±0.47)°、前屈(1.22±0.67)°、后伸(1.80±0.73)°;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链接系统组腰骶骨盆间稳定性明显强于无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具有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生物力学优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新型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修复支架材料修复创伤性软骨缺损的生物机制及可行性。方法45 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 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并在实验组植入新型生物支架材料,正常组不予处理。术后1、2、4 周分别处死动物,Wakitani 法对修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评分,RT-PCR 测定关节滑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3、9 和13 mRNA 含量及纯度。结果术后2 周实验组修复组织主要为透明软骨,对照组无明显修复组织,Wakitani 评分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T-PCR 显示实验组MMP-2、3 和9 的活化降低(P<0.05),而MMP-13 在修复过程中持续表达(P>0.05)。结论新型生物支架材料通过抑制MMPs 表达水平来减轻炎症反应和保护软骨,在动物体内可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9.
潘滔 《中国临床康复》2009,(39):M0001-M0001
20世纪80年代,腰椎间融合引入微创治疗技术,通过最小的组织损伤途径,用最精确的内植物置入腰椎,最大限度减少椎旁软组织的损伤。但通过前路、后路或侧方入路植入内固定必定要破坏纤维环的完整性,不可避免的导致不稳现象。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采取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的对照组(n=38)与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观察组(n=38),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改善状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