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的瓣膜或其它心内结构的病损,直接关系到病情的转归与预后,也是治疗决策的主要决定因素。本文总结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体会。  相似文献   
32.
33.
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诊疗中的l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a Sonoa 7500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系统获取32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息者的三维数据库,利用三维数据工作站对缺损大小进行测量分析。部分病例的三维测量值与二维经胸和(或)经食道超声测量值、球囊伸展径和(或)手术结果对照。对其中4例中央型房缺患者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缺封堵术。结果:实时三维成像能从多个视角、甚至模拟手术路径立体显示房间隔缺损的金貌,包括缺损的整体形态、部位、大小、残端,以及与周边组织的毗邻关系;同二维超声所测直径相比,三维超声测量结果与介入或手术结果具有更好的相关性(r=0.97va r=0.88),并能更准确引导房间隔介入手术。结论: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比较,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反映了房间隔缺损的立体空间结构,可对缺损大小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同时在引导介入手术中提供快速而准确的监测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4.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进一步引起骨小梁缺血坏死,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态.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西医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如空心钉内固定,股骨头置换,人工髋关节置换;但由于手术治疗费手高,患者经济负担较重.自2000年-2005年5月,笔者对一些有手术禁忌症而未手术或没有经济能力手术的患者采用长期服用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20例坚持服用中药的病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高频超声心动图评价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心功能改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用高频超声心动图方法研究小鼠轻、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心功能改变及其与病理、心肌病毒含量的关系。方法 VMC模型组30只小鼠,正常对照组10只。VMC模型组注射病毒后第7d,存活的小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主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p)、主动脉流速积分(Vi),根据心脏病理评分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心脏中段石蜡切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病毒RNA。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轻症心肌炎组(20只)左室收缩功能稍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重症组(7只)收缩功能明显减低(P<0.05);重症组病毒RNA阳性信号面积定量较轻症组为大(P<0.05);心功能(FS、Vp、Vi)与病理积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0.84和-0.58,均P<0.01);心功能与心肌病毒RNA含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为研究小鼠VMC模型心功能改变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方法,心功能减退程度取决于心肌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36.
37.
两种不同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采用经后正中入路(A组,20例)和椎旁肌间隙入路(B组,20例)治疗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27例,年龄26~61岁,平均4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Basis TM)。40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10~27个月)。分析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24 h及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Cobb角纠正率、椎体塌陷纠正率。结果:术后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纠正率,椎体塌陷纠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24 h及72 h的VAS等方面均优于后正中入路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有神经症状或椎管内占位超过1/3者慎用此入路。  相似文献   
38.
患者男,60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劳累后胸闷50年来诊,检查:无发绀及杵状指,双下肢无水肿,肝,脾肋下未及。听诊:双肺未闻及于,湿罗音,心率85次/min,律齐,血压120/65mmHg(16.0/8.67kPa),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粗糙收缩期杂音3/6级,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微刨术中引导封堵缺乏边缘的房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患者23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用以确定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封堵成功,TEE显示20例无残余分流,3例少量残余分流;但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且右房右室较术前缩小(P<0.05),肺动脉压力下降(P<0.05).结论 TEE在微创术中引导缺乏边缘的房间隔缺损封堵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微刨术中引导封堵缺乏边缘的房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患者23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用以确定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封堵成功,TEE显示20例无残余分流,3例少量残余分流;但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且右房右室较术前缩小(P<0.05),肺动脉压力下降(P<0.05).结论 TEE在微创术中引导缺乏边缘的房间隔缺损封堵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