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88篇
  免费   1023篇
  国内免费   686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儿科学   183篇
妇产科学   65篇
基础医学   790篇
口腔科学   206篇
临床医学   3028篇
内科学   1586篇
皮肤病学   119篇
神经病学   469篇
特种医学   9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767篇
综合类   5723篇
预防医学   2655篇
眼科学   225篇
药学   2197篇
  19篇
中国医学   2229篇
肿瘤学   662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468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1021篇
  2013年   968篇
  2012年   1107篇
  2011年   1163篇
  2010年   1185篇
  2009年   1124篇
  2008年   1198篇
  2007年   1106篇
  2006年   1144篇
  2005年   1019篇
  2004年   1033篇
  2003年   895篇
  2002年   793篇
  2001年   787篇
  2000年   665篇
  1999年   535篇
  1998年   394篇
  1997年   362篇
  1996年   420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263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103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72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58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28篇
  1960年   11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角膜塑型术矫正近视6年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术(Orthokeratology,简称为Ortho-K镜),矫正近视的长期疗效及其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方法配戴Ortho-K镜6年后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例16眼,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18岁±3.14岁(17~22)岁,配戴前裸眼视力0.28±0.272(0.06~0.5),平均屈光度(-5.01±4.32)D,观察期(5~7)年,平均观察期(6.5±1.81)年。配戴前后进行视力、屈光度、眼轴、眼压等临床指标的系统检测。结果裸眼视力由配戴前的0.28±0.272上升到0.71±0.581,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屈光度由配戴前的-5.01±4.32D降低到-2.13±3.62D,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眼轴由配戴前的(25.83±2.81)mm到(26.28±1.65)mm,P〉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压由(15.74±4.92)mmHg降低到(10.45±3.10)mmHg,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戴镜期间有7眼发生角膜浅层点状侵润,经治疗后痊愈。tBUT为9.44±13.24s,低于正常水平,但患者没有干眼症状。结论长期配戴Ortho-K镜具有一定的矫正近视及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雷米普利和雷米普利拉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以喹那普利为内标,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小柱提取后,采用HPLC-MS(TOF)联用技术,以电喷雾(ESI)作为接口技术,以宽的m/z为数据采集范围检测后,选择准分子离子[M H] 作为检测离子,进行滤过、积分的方式检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雷米普利和雷米普利拉的浓度。结果:雷米普利和雷米普利拉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80μg·L-1和0.5~40μg·L-1,日内精密度与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该测定方法具有灵敏、专一和快速的优点,可满足雷米普利在人体内药动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3.
应力  朱庆华  姜铀  姜春萌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785-1786
目的研究胃远端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泌酸功能及其与黏膜病理改变、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4hpH监测仪测定51例残胃患者空腹胃内pH值,根据24h胃内平均pH值分为低泌酸组(pH≥3)和正常泌酸组(pH〈3)。胃镜观察残胃黏膜以及Hp检测。结果低泌酸组患者35例,其中29例黏膜呈重度萎缩;正常泌酸组16例,其中4例呈重度黏膜炎症(P=0.0061。胆汁反流率在低泌酸组和正常泌酸组分别为37.4%和18、7%(P=0.014)。两组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7%的患者胃酸分泌减少.但却接受了抑酸药物药物治疗。结论24h动态胃pH监测可有效评价残胃患者胃黏膜泌酸功能。胆汁反流和残胃炎程度与黏膜泌酸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4.
HELLP综合征(hemolysis,elevated liver enzyme,low platelete sydrome),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1982年由Weinstein首次命名,其表现为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母婴病死率均较高。现将我科近年用血液净化治疗HELLP综合征3例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5.
与红花苞叶刺性状紧密连锁的SRAP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庆华  郭美丽 《药学学报》2007,42(7):794-797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技术研究与红花苞叶刺性状紧密连锁的基因,为研究与红花重要性状相关的遗传基础及红花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分离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SA),以杂交F2代红花个体苞叶刺多而长以及苞叶无刺的极端性状为依据,分别构建有刺与无刺两个近等基因池。利用SRAP标记技术,在两亲本及基因池间筛选45对引物,通过单株验证,获得与红花苞叶刺性状连锁的1个SRAP标记(M3E3)。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回收和克隆SRAP片段(M3E3),并测序。该标记在苞叶有刺的20个单株中,有16株扩增出该特异性条带,4株未扩增出该条带。苞叶无刺的15个单株均无该条带。经计算,该标记和有刺红花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11.4%,说明两者之间紧密连锁。该片段的精确长度为349 bp,其碱基组成为A+T=41.08%。与红花苞叶刺性状紧密连锁的SRAP标记M3E3可作为无刺红花品种选育的辅助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96.
单步萃取-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卡马西平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单步萃取-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卡马西平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Nova-Pak C18柱(3.9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2m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pH3.5)(50∶50),流速为0.9mL.min-1,检测波长为285nm,柱温为30℃。结果:卡马西平在1.2~32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5 348.61C-1 891.2,r=0.998 1。方法回收率为99.38%,日内、日间RSD为0.46%~2.02%,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3mg.L-1。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快速、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997.
郑奇  石萍  陈湘潘 《中国药业》2007,16(12):27-28
目的研究国产阿奇霉素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双周双制剂交叉试验设计,让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单剂量口服国产四川维奥阿奇霉素胶囊和四川明欣阿奇霉素胶囊,剂量均为500mg,剂间间隔为2周。用微生物杯碟法测定血清中阿奇霉素浓度,并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消除半衰期(t1/2B)分别为(53.29±19.33)h和(51.21±17.04)h,峰浓度(Cmax)分别为(0.360±0.118)μg/mL和(0.367±0.132)μ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30±0.67)h和(2.30±0.86)h,AUC0-τ,分别为(5.42±1.89)μg·h/mL和(5.84±2.29)μg·h/mL。结论受试制剂阿奇霉素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2.81±11.79)%,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HPLC法测定乳癖消片中芍药苷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乳癖消片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芍药苷线性范围为4.0~16.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为1.07%。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9.
国外对麻黄及其制剂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黄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其药材及制品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由于麻黄在国外被添加到食品中用作增强体力、减肥等用途,使得有关麻黄导致的不良反应报告也在逐年迅速增加。加之麻黄被滥用作为兴奋剂,甚至出现麻黄应用不当致死的案例报道。通过归纳总结麻黄的药理作用以及国外临床应用的现状,对国内外应用麻黄的安全性进行了对比评价。特别探讨了麻黄所导致的肝损害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麻黄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胃疾病变并念珠菌感染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胃疾病患者经内窥镜下取活检或刷检涂片找念珠菌。结果胃癌并念珠菌感染17例(40.5%),胃溃疡并念珠菌感染11例(26.2%),残胃炎吻合口溃疡并念珠菌感染8例(19.0%),慢性浅表性胃炎念珠菌感染6例(14.3%)。结论胃部疾病变并念珠菌感染不少见。胃黏膜活检或刷检涂片是诊断胃疾病并念珠菌感染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