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灵龟八法取穴,并辨证配穴,治疗肥胖症患者30例,结果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  相似文献   
42.
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用益肾活血通络之中药,外敷于神阙穴,治疗94例原发性高血压。同时,应用动脉的非线性弹性腔理论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的动脉收缩压较治疗前平均降低4.50kPa(P<0.01),舒张压平均降低2.51kPa(P<0.01);每搏心输出量平均增加11.18ml(P<0.01);每分心输出量平均增加0.71L(P<0.05);外周血管阻力平均降低0.079kPa·s/ml(P<0.01)。治疗后的动脉顺应性与治疗前相比尽管无显著性差异,但有明显增加趋势,平均增加6.00ml/kPa。结论提示穴位敷贴的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细小动脉的外周阻力实现的,但不能排除大、中动脉顺应性增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注射配合推拿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先针刺,再穴位注射,最后推拿复位治疗,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并与单纯推拿复位治疗对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治疗有效率及相同时间治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穴位注射配合推拿复位的综合治疗方法,比单纯推拿复位治疗的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44.
针刺与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针刺与穴位敷贴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  87例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穴位敷贴组。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脂比较均有显著差异。针刺组外周血管阻力平均降低 0 .0 4k Pa· S/ ml(P<0 .0 1) ,而心输出量和动脉顺应性无明显变化 ;穴位敷贴组每搏心输出量平均增加 11.12 ml/次 (P<0 .0 1) ,每分心输出量平均增加 0 .70 L /分 (P<0 .0 5 ) ,外周血管阻力平均降低 0 .0 6 k Pa· S/ ml(P<0 .0 1) ,动脉顺应性平均增加 5 .80 m l/ k Pa,虽无显著差异 ,但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提示针刺和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均有良好的疗效 ,其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细小动脉的外周阻力实现的 ,但穴位敷贴不排除大中动脉顺应性增加的可能性 ,故降压作用较持久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观察压力性尿失禁(SUI)大鼠盆底支持组织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以及Ⅰ/Ⅲ比值的变化,探讨电针对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盆底支持组织胶原蛋白影响,初步阐释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部分机制。方法将大鼠施阴道扩张和双侧卵巢切除为SUI动物模型,应用酶联免疫法,观察尿道下阴道壁、耻骨尿道韧带、耻骨尾骨肌和尿道周围结缔组织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以及Ⅰ/Ⅲ比值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电针可增加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盆底支持组织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以及Ⅰ/Ⅲ比值;电针对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良好调整作用,影响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盆底支持组织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以及Ⅰ/Ⅲ比值。最终实现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46.
47.
针灸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补肾温阳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蕙田  汪司右 《中国针灸》1997,17(12):719-721
尿道综合征多发于中青年妇女,应用针灸补肾温法为主治疗,有效率达88.3%,而西药对照组仅为28.0%,提示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  相似文献   
48.
针刺配合隔蒜灸治疗顽固性荨麻疹46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说明针刺配合隔蒜灸较单纯针刺治疗顽固性荨麻疹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9.
针刺抑制可乐定兴奋大鼠排尿中枢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针刺抑制可乐定对大鼠骶髓排尿中枢的兴奋作用。方法 大鼠行膀胱插管和脊髓蛛网膜下腔插管术。在大鼠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用可乐定(Clonidine)兴奋骶髓排尿中枢造成膀胱产生尿频、排尿压增高等排尿障碍的基础上,通过持续膀胱测压观察电针对其抑制作用。结果 电针将注药后45~75min的平均膀胱收缩间隔时间从仅为单纯注药前的29.50%延长为56.64%(P<0.02);压力增高的膀胱收缩次数从单纯注药后的59次减少到3次(P<0.01);平均最大膀胱排尿压百分比值从单纯注药后的190%降低到90%(P<0.05)。结论 电针能部分抑制5μg可乐定对大鼠骶髓排尿中枢的兴奋作用,抑制作用以注药后45~75min(停针后)明显。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排尿频率、骶髓背角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脑桥蓝斑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抑制左旋多巴诱发的大鼠膀胱机能亢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4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其中模型组和针刺组动物腹腔内先后注射卡比多巴和左旋多巴引起大鼠膀胱机能亢进。在动物清醒和自由活动状态下,应用连续膀胱测压技术动态观察电针“中膂俞”对排尿频率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电针后骶髓背角的VIP和脑桥排尿中枢蓝斑TH的动态变化,并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在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排尿频率迅速增加(P<0.05),针刺组在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15~75 min时段排尿频率较处理前增加(P<0.05),76~105 min时段排尿频率接近处理前水平(P>0.05)。针刺组在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3 h时骶髓背角的VIP阳性纤维和终末比模型组、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在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8 h时模型组骶髓背角的VIP阳性纤维和终末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针刺组与正常组骶髓背角的VIP阳性纤维和终末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针刺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3 h时TH在脑桥蓝斑核内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模型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8 h时TH在脑桥蓝斑核内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针刺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后8 h时TH在脑桥蓝斑核内的表达较正常组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部分促进L-多巴引起的膀胱机能亢进大鼠的躯体传入神经释放VIP,抑制脑桥排尿中枢TH的合成,从而降低排尿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