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们在1984年3月~1986年6月期间,从中医辨证分型和胃泌酸功能角度对50例经纤维胃镜、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胃泌酸功能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密切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0例中,男40例,女10例;20~30岁6例,31~50岁36例,51~60岁8例。(二)研究方法1.胃泌酸功能测定;在胃液分析前24小  相似文献   
12.
肛门直肠内给药法是指将某些药物以液体、油膏、药纱条、栓剂等形式直接纳入肛门直肠内,经肠道吸收或药物的直接作用而达到治疗痔瘘科疾病的目的之方法。因其简、便、效、廉,既为医者所喜用,亦为患者所亲睐。现据文献将近8年来的进展综述如下。一、灌肠法灌肠法是将药物以液体的形式从肛门注入或灌入肛门直肠内,达到治疗痔科疾病或通畅大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用活血补虚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8例,经纤维胃镜定点活检,胃粘膜萎缩消失7例,病变减轻或范围缩小15例,病变逆转率为78.5%,对肠上皮化生及异型上皮增生也有明显疗效。本法对患者胃泌酸功能似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用标本兼治、寒温并用治则,选《伤寒论·厥阴篇》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32例,收到较好临床效果,经内窥镜观察有效率达87.50%。疗效表明,“脾虚”、“胃热”可能系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采用胃镜直视下中药“止血1号”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6例,其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6例,活检出血短时未能自止者30例。经喷注该药后,均在镜下1分钟内血止。术后口服止血散善后,全部病例大便均在1—4天内恢复正常,无一例短期内复发。  相似文献   
16.
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治疗脾胃病常用中药70味,进行体外幽门螺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抑菌杀菌浓度测定及联合药敏试验等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对17味中药敏感,其中,对黄连高度敏感,对大黄、黄芩、丹参、玄胡、生地、牙皂、甘草中度敏感,对白花蛇舌草、陈皮、柴胡、石斛、白芨、吴茱萸、熊胆、连翘、知母低度敏感;大黄、黄连、丹参、黄芩、甘草、玄胡、生地等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而其余药物只有抑菌作用;敏感药物相互配伍,其抑菌作用多为协同或相加;而白芨、生地与它药配伍则多为无关,甚至拮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保留灌肠法、纱条塞入法、油膏注入法和栓塞法等肛门内给药方法近几年来治疗肛肠疾病的进展。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对数十个处方的分析,归纳出了冰片、明矾、大黄、黄连、五倍子等肛肠科常用药物。以辨证施治为指导,探讨了中药及中西药复方栓剂的疗效机理。认为栓塞法优于其他方法,研究和开发中药栓剂和类栓剂(如胶囊)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使用胃血安冲剂经胃镜直视下止血和口服对照止血两种方法对146例进行临床观察。胃镜直视下立即止血效果为100%,止血有效率为96.9%,其中17例用冷蒸馏水作自身对照,对照全部无效。口服止血试验组(口服胃血安冲剂)有效率为98.41%,优于对照组(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和静脉滴注止血敏)的95.83%(P<0.01)。该药尚有使用安全,制作简便,药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用中药明矾液在胃镜直视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5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7~60岁,其中40岁以上18例(51.4%)。出血病因: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24例(68.6%),胃、十二指肠溃疡2例,胃炎3例,贲门粘膜撕裂症1例,癌症活检后3例。出血病灶1个33例,2个2例。出血量在400ml 以下者10例,400~1000ml 者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