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风失语症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失语症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种后天获得性言语障碍, 多是伤及了与语言有关的皮质及皮质间传导通路所致. Davydova(1977)报告卒中患者中有25%~30%会产生失语, Benson(1980)报告有40%的半球卒中患者产生失语症[1]. 国内有文献报道, 脑血管病后约1/2的患者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失语症[2]. 近年来随着中风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我国1986~1990年对全国七大城市600余万人的调查发现, 中风发病率为215.8/10万人[3]), 中风后失语的康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成为当今医学界的艰巨任务和攻关热点.  相似文献   
72.
辨证贴药对过敏性哮喘患者IL-5及ECP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的治哮机制。方法:将209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辨证贴药组125例,脱敏组84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介素5(IL-5)及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穴位敷贴后患者的IL-5及ECP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且辨证贴药组对IL-5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的治哮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患者体内系列细胞因子及其毒性蛋白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73.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简称VD)的临床疗效,丰富针灸治疗VD等脑病的思路和途径,采用奇经八脉穴结合八脉交会穴按时选穴(灵龟八法)而组成的奇经八脉针法,与目前临床报道较多的靳三针疗法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治疗VD的疗效。共治疗VD74例,奇经八脉针法组治疗39例,靳三针对照组治疗35例,以HDS、ADL、MMSE等量表观察其疗效;同时检测血清自由基三项、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艾灸气海、关元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各30例,艾灸组给予艾灸气海、关元穴,对照组给予口服多维元素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疲劳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及IgA、IgM、IgG、C3、C4水平.另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12只.以复合应激法建立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CFS模型,成模后艾灸观察组大鼠气海、关元穴,比较干预后3组大鼠的IgA、IgM、IgG、C3、C4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及艾灸组患者疲劳量表-14、疲劳评定量表、S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艾灸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艾灸组IgG、IgA、C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IgG、C4高于对照组(均P<0.05).艾灸干预后,模型组大鼠IgA、IgM、IgG、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以上指标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 艾灸气海、关元穴可改善CFS患者的疲劳、焦虑状态及免疫力与CFS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5.
吴佳倩  江钢辉  林彦廷  蒋东丽 《新中医》2021,53(14):201-204
介绍江钢辉运用清、通、温三法分期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期与治法。在分期上,将其分为急性期、中期及后期。在治则上:急性期以清为主,以通为辅;中期以通为主,若偏早期,辅以清法,偏后期,辅以温法;后期以温为主,以通为辅。其中,通法是贯穿整个疗程的重要治疗原则。在治法上:急性期清热利湿为主,中期活血通络为主,后期温阳补肾为主。治疗手段多样:急性期有刺络放血疗法、中药汤剂四妙散;中期有电针疗法、三才单式针法结合导气法、中药汤剂身痛逐瘀汤;后期有灸法、中药独活寄生汤。  相似文献   
76.
“胃不和则卧不安”最早载于《素问·逆调论》,该理论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然医家们对其解读却不尽相同。通过研读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深入探讨其原理。“胃不和”指足阳明胃经经气不顺,逆而上行; 而“卧不安”,既有医家认为是指喘而不得卧,亦有医家认为指睡眠不安,而后者更令人信服; 中医病机方面,主要从气血失调、实邪壅滞、肝胃不和、足阳明胃经逆乱等方面进行论述; 西医原理方面,主要探索了脑肠轴系统中脑肠肽、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影响睡眠的机制。通过探讨何为“胃不和” “卧不安”以及“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拓展诊疗思路,更好地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77.
In the present paper, 61 cases of ischemic cerebral apoplex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nclosing needling group (n=31 ) and scalp-acupuncture group (n=30). After 30 sessions of treatme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P<0.05), indicating enclosing needling being superior to scalp-acupuncture. Both enclosing needling and scalpacupuncture could lower plasma NO content while the former was more apparent in lowering plasma NO level.  相似文献   
78.
过敏性鼻炎 (AR )是变应性鼻炎的一种 ,属Ⅰ型变态反应 ,临床以“鼻塞、鼻痒、流涕 ,喷嚏”为主症 ,中医又称之为“鼻鼽”。其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 ,目前尚无特效药根治。近年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较多 ,疗效确切 ,但就其治病机理方面的系统研究却较少见 ,今就此作一浅述。1 免疫调节作用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主要是免疫失衡的局部炎症结果。而针灸对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也早已被现代研究所证实。那么具体在针灸治疗中 ,哪些关键环节被影响呢 ?我们知道本病的发病主要是患者吸入变应原和已结合于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EOS)…  相似文献   
79.
80.
赵丽  江钢辉 《新中医》2012,(3):110-111
目的:观察平衡阴阳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阴阳法即泻阴补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73.3%,2组痉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痉挛指数(CS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阴阳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